【屐痕印记】敦煌雅丹及戈壁蜥蜴

标签:
旅游 |
分类: 『屐痕印记』 |
从敦煌市区西去180多公里,在甘肃西北戈壁滩与新疆东南罗布泊交界处的茫茫大漠里,有一群距今30万年到70万年的自然雕塑群落。这就是令人神往的敦煌雅丹。
2017年5月29日早上天刚亮,就乘越野车从敦煌市区出发。去雅丹的道路筑在戈壁大漠里,一路上除了偶见道路两侧戈壁骆驼刺植物外,渺无人烟。平日里在城市拥堵不堪的车辆,在这条路上也并不多见。
在去敦煌雅丹的路上,途经“春风不度玉门关”、“西出阳关无故人”。它们自古是进入西域的门户,自古是边塞的象征。现在虽然只存断垣残壁,但犹可见当年之气势。遥想当年,时而驼铃悠悠,商队络绎,一派繁荣景象;时而狼烟四起,边关烽火,一番肃杀气息。长城蜿蜒,长河落日,与古关雄姿交相辉映,百感交集,怀古之情,油然而生。
中午时分,来到雅丹景区,换乘游览专用车。从景区看去,一望无际的黑色戈壁滩,一直延伸到了湛蓝湛蓝的天边,尽目处天地一色。道路两侧,几百座浅红色的雅丹,东西绵延二十多公里,与黑色戈壁滩形成了强烈对比。
http://s11/bmiddle/001DkoKdzy7bJPsdQy6ca&690
这些雅丹景观,被充满智慧的人们赋予了生命力。游人也因此发挥了丰富的想象力,领略大自然妙造天成的神奇之美。
游览专用车在金狮迎宾、狮身人面、孔雀开屏、舰队出海四个景点停车。导游讲解后让游客近距离观赏、拍照。沿途还可看到石蒙古包、石骆驼、石马、石鸟、石人、石佛等千姿百态、惟妙惟肖的雅丹。
http://s2/bmiddle/001DkoKdzy7bJPyWL9nb1&690
赏眼前的美景,你会穿越几十万年的时空,去探寻远古的曾经。
这里,几十万年前曾经是烟波浩淼的古罗布泊。沧海桑田,曾经的湖底在经年累月的风蚀下,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使沉积层变化为千姿万态的自然景观。
这里,曾经哺育了生命的河道,曾经人声鼎沸的村落,在棕黑色的砾石的覆盖下销声匿迹,仿佛从来没有发生过,从此再也不会重新演绎;风蜿蜒而过的痕迹折射着阳光的温度,像握着凿子的手,一声声叩响大地的躯体,这些风干的泪滴用拙朴的眼神注视着天空,用淡淡的疑惑诠释着岁月,它似乎在微笑,饱经风霜的面容让你不忍伸出手去触摸,一道道皱纹就是无声的言语,用浑厚的音韵诉说着生命的曲折。
这里,风沙所掩埋的就是曾经承载着繁荣的古丝绸之路,当年不绝如缕的驼队便是沿着先人的足迹和骸骨穿越三垄沙雅丹的腹地,走向西域、中亚、西亚。
在孔雀开屏景点,游人的一阵骚动拉回了我的思绪。一只小蜥蜴在戈壁沙漠串行。
在这戈壁沙漠里,干旱少雨,炙热的空气好像要干涸似的,自然环境极其恶劣。除了游人,没有其它生物。哎,在这恶劣的环境里,居然生活着一种蜥蜴。这种弱小的生命,又是怎样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下生存下来的呢?
这里生存的最大难题是水,如何解决维持生命所需要的基本之水呢?每当夜幕降临,小蜥蜴就会爬在沙漠上,一动不动,等待夜晚湿润的空气在它的背部凝结成一点一点的小水滴。小蜥蜴的背部有一条凹陷的沟槽,背部的小水滴就会聚集到沟槽,然后小水滴顺着沟槽流到小蜥蜴的头部,直至流进它的嘴里。
人们也许会惊叹造物主对小蜥蜴是如此的恩宠,赐给了它一条获得生命之水的沟槽。然而,小蜥蜴背上的沟槽,并不是上天所赐、与生俱来,而是通过自己后天的磨难才获得的。小蜥蜴刚出生不久,为了适应大沙漠恶劣的环境,为了解决生命所需之水,小蜥蜴在父母的指导下,开始了一条艰辛之旅,它们找到一块坚硬的石头,把背靠上去,在石头上使命地磨,常常是把自己的背磨得血肉模糊。这样一磨,就是几个月。几个月下来,小蜥蜴的背部终于磨出了一条令人叫绝的沟槽。正是这条沟槽,解决了小蜥蜴的生命之水,让它们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下生存下来、繁衍下来。
相对于广阔无边的大沙漠,小蜥蜴是渺小的,甚至说是可怜的,但渺小、可怜的小蜥蜴,并没有听天由命,毫无作为。是的,小蜥蜴无法也无力去改变大沙漠,改变大沙漠里那种恶劣的自然环境,但它可以改变自己,通过改变自己,去适应大沙漠,去适应大沙漠干旱少雨的环境。上天没有给它一条生命之水的沟槽,它就通过自己的努力,通过自己的辛劳和汗水,通过自己的坚韧和刚强,打造一条获取生命之水的沟槽。
小蜥蜴的生存之道告诉我们:生命再弱小,也可以通过改变自己进而改变自己的命运,让自己去适应这个世界,并在适应中找到属于自己的生存和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