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皮鹦鹉的羽毛障碍

原文来自Birds Online,原著GabySchulemann-Maier
原文地址:birds-online.de/gesundheit/gesgefieder/abnormeswachstum.htm
鸟儿的羽毛会由于不同的原因发生一些改变,如畸形生长,或是完全不再生长。对于虎皮鹦鹉来说,常出现的羽毛生长异常有几下几种情况:
1. 羽毛长得太短
2. 羽毛长得太长(幼鸟)
3. 羽毛长得太长(成鸟)
4. 羽毛颜色暗沉无光泽
5. 羽毛多缺口、褴褛
6. 羽毛不柔韧、易断折
7. 羽毛上出现平行线等
8. 羽毛扭卷
9. 羽毛颜色改变
10.羽毛不再生长,体表出现秃斑
11.羽毛上出现沉积物
羽毛状态状态异常可以由很多不同的原因引起,如疾病等。具体的原因还是需要求助于专业的鸟类医生,以正确使用药物营养品来帮助爱鸟。
本节将简单介绍一些可能引起上述羽毛异常的原因,这些只是作为一个参考和指南,绝不能代替医生的诊断!
1、羽毛长得太短:
羽毛长得太短这种现象在幼鸟和成鸟中都有可能出现。出现这种情况,一般是因鸟儿营养不良。如果鸟儿在羽毛生长期营养不良(如缺乏维生素、氨基酸、矿物质、微量元素),就有可能长出很短的羽毛。治疗羽毛长得太短,只需相应地加强营养,尤其是在换羽期。
有时羽毛看起来过短是因为羽毛无法从银色羽管里释放出来,即所谓的“豪猪羽(???)”。出现这种情况,一般是鸟儿在换羽前有重病,身体机能整体虚弱。治疗方法是合理饮食,加强营养,直到羽毛重新长出。
(*
解释一下什么是“豪猪羽”:这是楼主我自己的理解……原文是Stockmauser,意思是“棒棒一样的羽毛”。指的是换羽过程中的羽毛生长异常,通常因荷尔蒙分泌失常、营养不良或慢性疾病引起。新生的羽毛发育缓慢甚至停止生长,新羽生长无规律,可能伴有瘙痒。羽毛无法从羽管里释放出,羽管长期直挺挺地竖在头上。鹦鹉若患有“豪猪羽”症,头颈部位的羽毛通常会掉光。羽管尖端有深色小黑点。*)
(*
下面幅图中,第一张是一只有严重羽毛障碍的白腹毛脚燕,第二、三张是“豪猪羽”寒鸦。图片来自一个野鸟保护网站:wildvogelhilfe.org/index.html
*)
另外,还应当考虑的是病毒感染导致羽毛长得太短,如多瘤病毒(引起法式换羽:French
molt)和圆环病毒(引起PBFD:Psittacine Beak andFeather Disease
鹦鹉喙羽病)。可惜的是这两种疾病目前为止都是无药可治的,为了让患鸟生存下去,需要对他们进行特殊的照顾。
2、羽毛长得太长(幼鸟):
“鸡毛掸子”虎皮鹦鹉,即Featherduster,指的是羽毛不停长长的雏鸟/幼鸟(即所谓的“卷毛种”)。由于羽毛不停地生长,消耗了过多能量和营养,患鸟通常整体免疫力会下降,而且,非常短命。“鸡毛掸子”们的寿命最多只有一年,通常在出壳几个星期后就夭折。至于治愈,目前是完全不可能的。http://www.hu-pi.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306/12/205812lregeh0eeho0kdeo.jpg
3、羽毛长得太长(成鸟):
如果一只成鸟在换羽后突然羽毛长得很长,而且这种事情之前从未有过,那么,这背后通常隐藏着肝脏疾病。这里“肝脏疾病”指的不只是脂肪肝,更多时候指的是肝脏肿瘤等类似疾病。这类疾病不仅会导致羽毛长得太长,通常还会导致羽毛颜色改变(见下文)。
下图中展示的是一只换羽中羽毛——尤其是本该被正羽遮盖的绒羽——生长过长的皮皮。患鸟因此虚弱嗜睡,另外,这只皮皮本应是绿松色,病后渐渐变成浅黄色。这只皮皮患的是肝脏肿瘤,这就是他羽毛状态异常的根因。
4、羽毛颜色暗沉无光泽:
如果换羽后羽毛颜色暗沉无光泽,或者没有换羽脱羽,羽毛质量就发生了改变,这通常是因营养不良引起的。另外,光照不足(晒不到太阳)也会引起羽毛无光泽。此外,长期的或是严重的疾病也会导致羽毛颜色暗沉。
5、羽毛多缺口、褴褛:
如果个别羽毛上出现缺口或是严重磨损,通常是由寄生虫引起的。对虎皮鹦鹉来说这虽然不多见,但是羽虱就是一个典型的病因。另外,羽螨也会引起严重的羽毛障碍。
6、羽毛不柔韧、易断折:
如果羽毛易断折,不够柔韧,无法坚持到下一次换羽,通常是因为营养不良。
有时一些病毒感染,如法式换羽、PBFD,也会导致羽毛易断折。所以,若羽毛脆弱易断折,应尽快查明真正的原因。
注:如果羽毛偶尔断了一两根,是正常的,无需担忧。有时鸟儿在飞行过程中出了小意外,如降落得笨拙,也会折断一两根羽毛,这也无需担忧。两只皮皮看对方不顺眼大打出手扯断了两根羽毛,这也无需担忧。需要引起注意的情况是,多处羽毛在没有外力的作用下轻易断折,或是换羽后新生的羽毛大量断折。
7、羽毛上出现平行线等:
若新生的羽毛上出现细细的半透明的平行线,有可能是所谓的“烦躁纹”或“饥饿纹”。羽毛上出现这种纹路,通常是因为在长羽或换羽过程中鸟儿挨饿或是营养不良。这种纹路通常呈平行线状,横贯羽毛,如下图所示。
注:如果鸟儿用力咬了一口羽毛,那么,羽毛上也会留下咬痕,这种咬痕看起来和“烦躁纹”相似。
8、羽毛扭卷:
如果皮皮换羽后羽毛扭卷、绞拧,这几乎全是因高传染的病毒感染PBFD引起。若发现爱鸟羽毛如此扭拧,应立即带去医生那儿做羽检或血检,以确定爱鸟是否患有PBFD。
9、羽毛颜色改变:
首先需要注意的是,羽毛颜色改变发生在什么时候,有多少羽毛颜色有改变。幼鸟在第一次换羽后,羽毛的颜色或多或少都会有一些改变。另外,一些特定的品种,如黄脸种,若成年后羽色发生改变,也是正常的。比如一些黄脸灰系鸟,小时候身上嫩灰色,脸上浅黄色,成年后羽毛变成橄榄绿色,头部变成明黄色(*
这说的不就是我家Dickyyy么?!*)还有一些蓝色的黄脸种换羽后也可能全身羽色大变,如身上颜色呈绿至绿松色,头上明黄色。像这样的羽色改变属于正常的基因表现,并非鸟儿生病了。
如果一岁以上的皮皮的羽色突然发生了变化,那么,这背后通常隐藏着某种疾病。尤其是非洲的鹦鹉,如牡丹鹦鹉,会因PBFD发生局部羽毛颜色改变,有时甚至只是一两根羽毛颜色发生改变。
有一些鸟儿的羽色,会因食物里的色素沉积在羽毛上而发生变化,如金丝雀。如果停止喂食这种色素,羽色会恢复原样。这种染色通常在红色的金丝雀身上可以看到。虎皮鹦鹉身体不会吸收食物里的色素,吃了羽色也不会变化。也就是说,皮皮的羽色和吃进的食物的颜色木有关系。(*
有看过一本书上说,曾经有欧洲人想培育出红色的皮皮,于是喂给皮皮吃了好多红胡椒。好可怜的皮皮啊,这样的鸟商真是够无耻。*)不过,如果营养不良,皮皮的羽色也可能会有轻微的变化。
至于引起羽色变化的原因,非常常见的是肝脏疾病。下面三幅图展示的是同一只皮皮Pauli,因肝脏肿瘤,他的羽色发生了极大的变化。新长出的羽毛变得毛茸茸的,绒羽也长得过长(见上文)。
从左至右:Pauli原是绿松色,Pauli渐渐变色,Pauli最终变成黄色。
灰鹦鹉:灰鹦鹉也会因为饮食不当或是肝脏疾病发生羽色改变,原本应是灰色羽毛的部位长出红色的羽毛。可惜的是,很多主人并不知道这背后究竟发生了什么,以为这是一个怪胎,有的还觉得挺漂亮的。不过,虽然红色羽毛的装扮看起来很美,但是对灰鹦鹉本身来说可不是什么好事,因为这很可能是内脏器官出了严重病变的表现。下图中的灰鹦鹉,胸腹部长出了红色羽毛。通常患鸟的喙和皮肤也会变得十分粗糙多鳞屑,兽医称此为角化过度,通常因营养不良造成。
另外,肝脏疾病还会引起羽杆和羽枝变色。羽毛内侧,本应是浅色或透明的羽杆呈深色,如下图。
10、羽毛不再生长,体表出现秃斑
健康的鸟儿的羽衣应是完整无缺油光水滑的,但是有些因素会让鸟儿体表出现或大或小的秃斑。是否该引起担心,取决于秃斑有多大,秃处是否能迅速重新长出新的羽毛。
一种典型的秃斑会在换羽期出现,这是正常现象,通常在剧烈换羽时头部会有小块未长羽的区域。如下图,一只换羽中的皮皮,头两侧满是短小的银针。通常这种秃斑会很快消失,一般只需要几天,最长需要三个星期。
有时鸟儿在剧烈吵架斗殴时会撕咬对方,有时也会扯下几根羽毛,形成一处秃斑,这些秃处通常会在几天内就长出新的羽毛。不过有的鸟儿因伤或因精神持续紧张或自残习惯,持续啄下自己的羽毛。这就是所谓的啄羽症。因啄羽形成的秃斑会一直存在,直到鸟儿不再虐待自己。
注:一些伴有严重瘙痒的皮肤病,如湿疹,也会导致鸟儿扯下自己的羽毛。也就是说,啄羽这现象并不全是因为心理原因。
头部如嘴边、鼻膜周围,有时也会有眼周和屁屁周围,如果羽毛脱落且长时间没有长出新羽,由有可能是感染的严重的寄生虫——疥螨。疥螨会损害皮肤和羽根。如果疥螨感染未及时治疗,羽毛的毛囊严重受损,那么,脱羽部位就再也长不出羽毛了。
病毒感染:PBFD也是一个导致脱羽不长羽的因素。这通常发生在头部,有些鸟儿只是脸部脱羽,有些则是全身脱羽。几乎没有一种疾病或原因能像PBFD那样导致各种各样的羽毛障碍(*
图集请详见PBFD章节
*)。另外,秃斑随着换羽而变得越来越大、新长出的羽毛扭拧、羽色改变等,都有可能是因PBFD引起的。若鸟儿表现出如此症状,应立即求助于专业的医生以确诊。
另外,法式换羽也会导致极端的脱羽和秃斑。荷尔蒙分泌异常有时也会导致身体大范围光秃秃。因荷尔蒙失调引起的脱羽一般是在胸腹区域,但是有时也会影响到身体其他部位完全光秃。下图展示的是一只因荷尔蒙严重失调引起羽毛障碍的皮皮。
11、羽毛上出现沉积物:
因营养不良或强大压力——如重病——有可能会引起羽毛畸形生长。角蛋白,会沉积在羽毛上,形成白白厚厚的小片。这种角蛋白沉积初看上去像是寄生虫,所以有些养鸟人会把这当寄生虫来治疗。若看到爱鸟羽毛上出现这种沉积物,应立即求助于专业的医生,并相应地给爱鸟补充营养,改善生活环境,以便爱鸟长出健康的羽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