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的求索与股市的索求
(2014-06-03 09:11:15)
标签:
求索财经 |
分类: 股市杂谈 |
屈原的求索与股市的索求
张 崎
这两天网上流传一个段子。老师问同学最喜欢的古代诗人是谁,同学回答是屈原。老师问为什么,同学说因为屈原最有良心,别的诗人死了留下一大堆诗给我们背,屈原一死,给我们留下了端午节。
虽说这只是个小小的幽默,但纵观几千年的中华文明史,纪念一位历史人物而留下来的节日屈指可数。作为中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千百年来屈原精神和文化滋养了一代代华夏儿女,创造出辉煌的历史和文明,其政治思想、远大抱负和人文情怀值得我们关注和继承。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是屈原在名作《离骚》中的传世佳句。股市和纷纷扰扰的世事一样,充满了不确定和无奈,也需要我们不断地求索。
中国股市快速发展了二十多年,也存在相当多的问题亟待解决。重融资轻资源配置,是老生常谈的问题。相当多的上市公司并没有给股东创造价值,而是在摧毁股东财富。企业上市筹资后并没有发展壮大,“一年绩优、两年绩差、三年亏损、四年ST、五年暂停上市”现象比比皆是。投资者固然应该承担企业的经营风险,但很多公司充斥着财务造假、利益输送和关联交易,这些也都由股民来埋单。
投资者进入股市,很多是受传说中的暴利所诱惑,这样的环境、这样的心态,结果自然可想而知。股市过去十四年涨幅为零,大部分投资者并未获得任何回报,一些人因为炒股返贫,引发家庭矛盾,甚至家破人亡。投资者难以改变“靠天吃饭”的现实,即便是在某些单边上涨的行情里,仍有半数以上的投资者没有获得正收益。
笔者和朋友聊天,感觉股市的生态环境有点像非洲草原,大部分的股民属于斑马、羚羊、角马等食草动物,经常成为狮子、猎豹、鳄鱼等食肉动物的猎物。这些凶猛的掠食者是各种公募、私募机构投资者的代表,他们总是在一边虎视眈眈,等待机会猛扑出去。除此之外,还有大量依附于这个市场的中介机构,类似食腐动物和微生物维持生态平衡。普通投资者要想不成为别人的猎物,要么自身变强大如大象、河马、犀牛这样的食草动物,有足够的抗风险能力;要么尽可能提高逃生技能——虽然跑不过食肉动物,但要跑赢其他同类。
在现有的机构询价制度下,高价发行符合上市公司和中介机构的利益,为了营造出赚钱效应,新股上市后往往还会有一轮爆炒,以吸引后来者高位接盘,这进一步助涨了市场的投机气氛。“大小非”的低成本决定了买方永远处于弱势地位,内幕交易者的存在更是普通投资者被动的根源。
只知道索求而不思回报的公司很多,但也有一些蓝筹股估值水平偏低,市场结构化失衡比较严重。在投机行为占据市场主导的同时,以基金为代表的机构投资者没有完全起到应尽的社会责任。显然,中国股市可持续发展之路漫长而且坎坷,证券市场的监管层未来更应该担负起这方面的职责。(本文发表于2014年6月2日《文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