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能源财经 |
分类: 股市杂谈 |
能源开发利用与股市投资
张 崎
中国与俄罗斯新近签订了一项为期30年的天然气供应协议,俄罗斯通过中俄天然气管道东线向中国供气,输气量逐年增长,最终达到每年380亿立方米,合同总价值4000亿美元。如果按照30年期、每年380亿立方米来算,单价约为350美元/千立方米,实际价格应该比这个数字要高一些。这个合约价格大致与俄国向欧盟售价相当,比中国从中亚进口天然气的成本略高,应该说双方各取所需,中国获得了稳定的能源供应,俄国出口了资源获得了外汇收入。
经过30多年的快速发展,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对石油、天然气等能源的需求也大幅增加。虽然国内三大石油公司产能也在提升,但能源对外依存度依然不断攀升,目前石油进口占消费比重接近60%,天然气进口占消费比重超过30%。中国主要的能源进口国主要包括沙特、安哥拉、伊朗、俄罗斯、苏丹等,不乏一些地缘政治敏感国家。事实上,长期依赖能源进口来满足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的需求已不可逆转,在能源技术没有重大突破的情况下,保障中国能源安全的关键就是要确保中国能源进口安全。一方面要搞好“石油外交”,协调好能源生产和消费国之间的竞争关系;另一方面也要大力发展油轮规模和天然气管道开发以保障能源运输;此外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国内能源价格定价机制,加快石油、天然气等期货市场的发展,应对国际油价剧烈波动的冲击。
除了传统的石油、天然气能源,中国具有优势的煤炭资源也大有开发潜力。当然由于环保方面的压力,政府部门在有意识地控制煤炭占能源消费中的比重,但是通过煤气化、液化等先进技术,有望把污染较大的煤炭变成清洁能源,目前中国神华、内蒙伊泰等企业已在这方面做了有益的尝试,并取得了相当进展。
目前水力发电也占能源生产的相当比重,但这方面的发展潜力已经有限,而核能、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的发展还方兴未艾。虽然这些新能源各自都有一些“软肋”,如核能的安全问题,风能的稳定问题,太阳能电池生产过程的污染以及成本问题,但随着技术进步和成本降低,这些新能源势必将在未来能源消费中占据重要地位。
此外,节能虽然不能创造能源,但也是能源应用领域重要发展方向,主要通过变频、余热利用、保温材料等技术有效地利用能源,可以在降低单位GDP能耗的基础上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目前国家对于节能减排给予大力政策扶持。
从事能源开发、运用的上市公司占了相当的比重,这里面难免良莠不齐,周内中俄协议签署居然引发天然气股票全线涨停,也反映出投资者的不成熟。目前来看,电力股受益于煤炭价格的下降盈利普遍不错,而且估值较低,分红收益率颇为可观,与银行股一样是今年整体股价上涨的行业。
(本文发表于2014年5月25日《文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