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债市经纬 |
排查地方债务 确保债市稳定
张崎
近期根据国务院要求,审计署将组织全国审计机关对政府性债务进行审计。目前审计署已暂停所有项目开始培训,本周进驻各省市区,这将是审计署第二次全面“摸底”地方政府性债务。
国家审计署曾经在两年前对全国地方政府性债务做过一次摸底清查,结果显示截止到2010年末全国省市县三级政府负债总额超过10万亿元,此前有关全国地方政府债务总额各部门口径混乱,研究机构的统计更是五花八门。财政部和银监会曾分别对政府性债务规模进行过摸底,重点主要集中在地方融资平台公司的举债方面,但由于统计口径不一,双方数据差距甚大,令高层难以判断,因此决定由相对独立的审计部门进行一次全面的清查。
去年11月至今年3月,审计署又做了一次抽查,选取全国36个地区(15个省及所辖省会城市、3个直辖市及市辖区),审计了2011和2012年的地方政府性债务。至去年底,被审计的省市区地方债务总额共计3.84万亿元,比2010年增长12.94%,其中9个省会城市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率超过100%。一些地区债务偿还过度依赖土地收入、高速公路,甚至陷入借新债还旧债的恶性循环。一些地方去年的土地收入明显减少,而高速公路收费也有一个培育过程。此外,通过信托、BT(建设-移交)和违规集资等方式变相融资现象突出。
近期,美国“汽车之都”底特律因为资不抵债申请破产,引起了国内外舆论的关注。中国地方政府究竟有多少负债?是否也会陷入破产困境?笔者认为这不是杞人忧天,这些年很多地方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巨大,很多地方政府通过设立的融资平台公司举债,主要通过银行借款和发行债券方式融资,未来几年将会陆续进入偿债高峰。
当然这些债务有的是用土地作为担保,靠未来出让土地收入还本付息,但资金的收入和支出存在不匹配的问题。作为企业如果收不抵支就会陷入财务困境,而资不抵债就可能会破产。好在地方政府手里除了土地外还有较多的国有资产,比如上市公司股权和其他未上市的国企,另外地方税收也是偿债的保证。
摸底子、揭风险是一方面,提建议、防风险更为重要。这次审计还将分析地方债务偿还能力,反映有关部门和地方在债务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并提出建立健全规范的地方举债融资机制,有效防范和化解潜在风险的意见和建议。
近期债券市场也出现较大波动,这固然有流动性问题和机构降杠杆的因素,但也和投资者信心有较大关系。在实体经济负重前行的情况下,债券市场收益率大幅上升导致融资成本高昂,很多企业处境困难。在这种情况下需要进一步发展好资本市场,为企业股权债权融资、有效配置好资源服务。(本文发表于2013年8月4日《文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