均线“支撑”远不如投资者的信心“支撑”重要
(2013-04-08 08:33:01)
标签:
支撑财经 |
分类: 股市杂谈 |
均线“支撑”远不如投资者的信心“支撑”重要
张 崎
近期沪深A股在金融板块大跌带动下破位下挫,市场成交同比显著萎缩,上证综指击穿中短期均线,多空平衡已被打破。由于市场信心再次受挫,修复需要时间,后市指数将考验年线位支撑。但从上市公司业绩情况、外围市场以及A股运行规律看,股指仍有可能在年线区域获得支撑并迎来反弹。
国务院近期要求把稳增长、控通胀、防风险和推动经济转型结合起来,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预计随着各项措施落实,经济企稳复苏态势将会进一步确立。3月宏观数据即将公布,从农产品价格连续五周下跌来看,CPI重新回到3%以下没多大悬念。如果3月宏观数据好于预期,那么会进一步封杀市场下跌空间,对中期走势产生良好影响。
从上市公司业绩看,目前已公布的1000多家年报总体业绩比2011年微增,其中银行股占了利润的半壁江山,除去银行股外,其他的公司则是下降超过10%。不过国家统计局上周四公布,前两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增长17.2%,电力、石油、钢铁、电子、汽车增势喜人,经济复苏迹象明显。上市公司业绩情况明显改善,将加大市场反弹的要求。
周边市场持续向好,跟A股形成鲜明对比,纠偏行情随时可能发生。美股道琼斯指数、标普500指数也多次创出历史新高,即便是深陷债务危机的欧洲,其主要股指也已是月线十连阳。虽说A股在很长一段时间都跟外围市场相关度较小,但在全球经济趋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这种情况不太可能持续太久。
流动性上,央行近期在公开市场进行了多次正回购操作,一季度央行累计从公开市场净回笼资金逾七千亿元,创历史次高,表明央行公开市场操作已转向以收紧为主的正回购操作。不过,市场资金利率仍维持在较低水平,显示流动性仍然较为宽松。
此外市场对利空有过度反应之嫌,虽说银行股受银监会规范理财产品的政策影响较大,但从银行公布的良好业绩以及不错的红利收益率情况看,估值支撑较为明显。近年来理财产品快速发展,吸引了大量新增的居民可投资资产,未来针对银行理财产品发行的监管加强,有利于居民投资向股市分流。
3月31日是拟公开发行新股公司财务自查申报截止日,在自查结束后部分先行递交报告的排队企业将静待反馈,以备随时启动相关程序,但预计新股发行还不会马上开闸。从历史经验看,新股发行重启前市场均有一轮不错的行情,短期超跌后不排除有资金抄底。
笔者认为,指数均线的“支撑”远远不如投资者对股市的信心“支撑”重要,经济缓慢复苏、企业盈利回升以及较低的估值水平将吸引长期资金逐步流入股市,而这也是股市最重要的支撑力量。(本文发表于2013年4月7日《文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