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b股财经 |
分类: B股沉浮 |
B股市场问题最终必将得到解决
张 崎
刚刚过去的一年,对B股市场来说颇有波澜:从长安B、南玻B、鲁泰B等回购B股;到闽灿坤B“躺着中枪”因股价低于面值差点被退市,最终通过合股躲过一劫;再到中集集团B股成功转H股,万科B、丽珠B也相继停牌,或竞相效仿。一时间新闻不断,B股也从“死水一潭”成为吸引投资者眼球和实现资本市场改革的“试验田”。
事实上,2001年B股对境内自然人投资者开放至今已有十余年,当时很多投资者都预期AB股将会很快并轨,但望穿秋水依然遥遥无期。B股市场究竟是继续发展,抑或是彻底取消,管理层始终没个说法,让这个市场的定位非常尴尬。去年以来的这些创新和“被创新”,让投资者看到了一些希望。
虽然中集B转H方案完成颇为顺利,并开创国内资本市场先河,但从B股公司自身的业务实力、大股东的资金实力等方面考虑,该案例并不具备广泛的示范效应。B股转H股比较适合有国际业务背景、有外汇收入,并且股东多为境外投资者的B股企业。
B股企业的出路,应该是多元化的。去年7月初新版退市制度发布后,由闽灿坤B引发了B股市场退市大讨论,也同时掀起了B股公司寻找出路的一轮高潮。目前,沪深两市还有107家B股公司,业务基本都在国内、股东构成多为国内投资者,此类公司目前占到全部B股公司的七成以上,这类企业采取“增发A股,回购B股”或者直接B股转A股的途径也许更合适。很多市场人士认为,当前国内市场股价较低,解决B股历史问题已出现最佳时机。
笔者认为,B股市场作为历史遗留问题最终必将得到解决,从目前情况看,早解决比晚解决好,以合并方式解决比其他方式“横生枝节”好。在设计解决B股问题的方案时,不仅要求积极稳妥,更要有利于证券市场的发展,不仅要考虑B股股东的利益,而且应放在中国证券市场的总体布局、我国外汇管理体制改革的大背景下谋划。作为中国股市一项前所未有的系统性工程,在解决B股市场问题的过程中应该充分考虑到各种困难因素,兼顾各方利益,体现三公原则。
展望2013年,B股市场仍然面临各种投资机遇。从操作的角度讲,投资者宜尽可能选择那些盈利有增长空间、分红收益率较高、估值较低的品种,兼顾AB股差价因素,在合理的价格买入并中线持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