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圈钱财经 |
分类: 股市杂谈 |
新股不宜停发,圈钱可以休矣!
张 崎
七月上中旬股市依然疲弱,上证综指创近40个月收盘最低,投资者怨声载道。本周八家新股齐发,更是成为股民诟病监管层“不顾市场情况肆意圈钱”的“铁证”。
投资者纷纷要求证监会停发新股,心情可以理解,从历史上看也确实有过市场低迷停发新股的先例,而且停止新股发行后一段时间市场通常会见底。不过历史记录也表明,随着行情逐步回升,赚钱效应驱使场外资金不断涌入,推动指数上涨到一定位置新股发行又会重启,周而复始“圈钱”行为加上原始股东和财务投资者在二级市场套现致使股市资金日渐枯竭。数据显示,2009年股市保证金尚有1万多亿,目前只剩下不到7000亿,两年多来上市公司融资、大小非减持和交易成本大概近2万亿,外围流入股市的资金虽然不少,但大多犹如扬汤止沸。
新股发行会增加对市场股票筹码的供给,进而影响到股票与资金的供求平衡关系,最后带动整个行情的起伏,所以在此前很长时间里,新股发行节奏都被视为管理层调控市场的“有形之手”。而证券市场的重要功能之一,是为企业提供向普罗大众直接筹集资金的渠道,企业可以通过发行股票或债券的方式把社会资金吸收到生产领域,这是除银行信贷外的重要筹资途径,但证券市场的另一个重要功能,即资源配置的职能,一直没有真正实现。
笔者认为,新股发行的症结不仅仅在于是否“圈钱”,而在于是否公平。目前的问题是原始股东所占利益过大,公众股东利益太小,这注定了他们处于不公平的竞争环境。
假定某公司原来的净资产是3亿元,打算融资9亿,投行一般协助公司把原始股设计为75%,而发行新股只占25%的权益,这样两者的成本差距就达到近10倍。最公平的办法,当然是原始股东和新股东以相同的价格发行,如果原值3亿,募集9亿,原始股东占比25%,公众股东占比75%。当然这样做可能忽略了原始股东的贡献,因此可以充分发挥现在的“询价”功能,接下来看上市公司路演,投行怎么吹得天花乱坠,吸引投资者以更高的价格认购。而原始股东也会考虑是否要融资这么多,毕竟会削弱其对上市公司的控制权,所以他们通常会综合权衡需要融资的数量,尽可能保持控股地位。此外,由于公众股占比增加,新股上市后也不容易被投机炒作,而原始股东则会因为其权益占比减少而审慎考虑减持行为。
上市公司向投资者索取过多,而付出甚少,不分红或者少分红的现象相当普遍,投资者往往只能通过在股市低买高卖博取差价。笔者多年观察,A股公司大致分为三类,能够给股东创造财富的、摧毁股东财富的、得过且过随遇而安的,相当多的企业并不具备投资价值。很多公司更是充斥着财务造假、利益输送和关联交易,这是否也应该由股民来埋单呢?
新股不宜停发,圈钱可以休矣!(本文发表于2012年7月22日《文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