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铁路财经 |
分类: 股市杂谈 |
铁路行业未来发展仍将面临机遇
张崎
“7.23动车追尾”重大事故已经发生一周多时间了,40条生命定格在那个漆黑的夜里,一切都无法挽回。每当造成重大伤亡的事故发生,总让我们唏嘘不以,天灾防不胜防,但那些本可以避免发生的事故也要以生命为代价,这个代价未免就太大了。
资本市场总是相当敏感的,铁路施工建设企业、铁路运输设备、辅件和通信设备制造公司、铁路运输企业本周普遍大跌,部分股票周跌幅超过15%。事实上,自刘志军今年2月“落马”以后,和铁路相关的股票就一直处于下跌趋势,与去年市场资金热衷追捧“高铁”概念股截然相反。
很多媒体也纷纷刊登文章,质疑铁路投资是否“摊子铺得过大”,对铁道部在行使政府监管职能的同时兼具企业运营职能也有较多非议。此外,铁道部是惟一发行企业债券的部委,公开的财务数据显示近年其资产负债率一直保持较高水平,经营基本处于盈亏平衡线上,市场对其还本付息是否有充分保证也产生了一定疑问,近期招标的铁路债券也因此出现部分流标。
笔者认为,尽管近年来出现了一些事故,但总体看铁路仍是最安全、高效、经济和环保的交通运输方式。一列火车十余节车厢,可以装上千人、几百吨货物,客货运能力远多于汽车和飞机;现在的火车多是电力机车,没有碳排放;火车不用油,发电主要靠煤和水,我国的煤炭和水能资源比石油储量要富裕得多;建一条高铁占地仅为一条四车道高速公路的三分之一;火车的安全系数远远高于汽车和飞机,且受气候条件影响较小,现在高铁的速度远远超过汽车,算上进出机场和登机的时间,高铁与空运所花的时间差不多。
虽然近几十年我国的铁路运输业有了较快的发展,但我国现有的铁路基础设施总体规模仍然很小,不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交通运输不断增长的需求。我国按国土面积和人口数量计算的铁路网络密度,不仅落后于欧美等经济发达国家,就是与印度、巴西等发展中国家相比也存在一定差距。因此我国今后还是会大力发展铁路建设事业,绝不会因噎废食。
笔者记得近年巴菲特斥巨资收购美国铁路企业曾经引起投资者的较多关注,去年股市也曾追捧过“高铁概念股”,近期市场的调整更多是一种情绪化的宣泄,很可能投资者忽视了铁路行业未来的发展的两方面机遇:一是产业转移带来运输需求的快速增长;二是铁路运营体制改革释放的体制红利。
从资本市场来看,投资者对相关企业要区别对待,那些制造不合格产品的企业将会被市场所淘汰,而经营业务清晰、利润率较高、财务状况稳健的相关企业,短期股价大幅波动也会带来逢低买入的机会。(本文发表于2011年7月31日《文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