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摄影春节春联休闲鱼非子 |
分类: 【吟墨涂鸦】 |
[封面]
过年了~
借妮子那些年写的“喜气洋洋”给大家拜个早年,祝各位龙马精神!马上如意~
春联,已成为中国最经典、最有年味的春节符号,物质社会的进步,让很多以前过年才吃、穿、用的稀有东东都与时俱进地“平常化”了,唯有春联依旧,当你看到家家户户贴春联时,才真正感受到大年的味道。贴春联贴挥春,中国人都干过;写春联写挥春,可能很多人没试过;用烟花写挥春,估计很多人不但没看过,可能还没听说过。就来说说那些年,我们一起写的春联和用烟花写的挥春~
小时候,每逢除夕前几天,就准备写春联,春联由大哥操刀,非子负责备纸、笔墨侍候和张贴之类的杂事。待非子中学后,大哥将写春联的任务交给了我,那时除了给自家的各种门写春联挥春外,也给邻居同伴家写,直至大学毕业后,这事就交给了小弟。妮子三岁前后跟着一起涂鸦,到五岁多时,华子非子开始侍候笔墨,写春联的事就交给了妮子……写春联不在于写得好哈,在于乐在其中的浓浓年味与意趣,如此而已~
[1] 用烟花写挥春,没见过吧,先上个非子用烟花的“春”字点浓过年的味道,
再接着说说写春联和用烟花写挥春那些事~
[2]
妮子五岁多第一次写春联,先来个横披“三阳开泰”,未正式习字,所以下笔胆子也很大哈~
[3] 华子非子笔墨侍候,妮子也不客气,在茶几前摆开架势就开写了,~
[4]
给家里写一副,写完展示一下,有些信笔开河的稚趣,春联和妮子差不多高~
不同的纸笔墨,不同的地方,写出的味道就不同了~
[7] 这喜气洋洋,墨未干,可闻香,年味喜洋洋,没有灰太狼~
[10] 再往后,妮子说要来点新鲜的,写个草书吧,祝大家万事如意~
[12]
当然,每年妮子写春联时,华子非子也跟着一起“陪练”,于是就有这陪练的春联~
[13]
去年在外婆家写春联时,妮子说要来点更新鲜的,要求与华子非子一起“混搭”写春联:三人合写一副春联,每人错开各写几个字,一阵的你来我往的热闹之后就有了左边这副“混搭春联”,没听说过吧,哈~
文文,妮子的小表弟在一旁看热闹也觉得好玩,马上来了兴致,要求自己写一副贴自己家门口,
华子被指派担任文文的春联“艺术指导”兼陪练,于是就有了上面右边的春联,稚趣可人,无出其右哈~
[14]
这也算春联?显然不算,只是当年春节时小妮子突然命题“彼岸花”让非子打油,
非子就以春联纸即兴打油涂记,原来写春联时也可打点油,哈~
[15]
妮子问,写挥春有没有更新鲜的呢?非子说,有,用烟花写挥春哈~将相机摆在桌子上(有点懒,
没带三脚架),调好取景按快门,非子就用小烟花在镜头前反写了一个“福”,炫吧,福来了哈~
[16]
因为烟花写挥春是在漆黑中写,看不见“笔迹”,只能凭感觉写,这个“福”写得圆满吧~
[17]
这个本想写个圆满的“春”,但速度与时间不够配合,刚要画圆快门就关上了~
[18]
接着再试,这次烟花挥得快,快门时间充裕,结果这“春”圆满了好几回,哈~
[19]
换个不同的小烟花就如换支笔,挥春就有别样效果,这“福”象梦幻成了龙马精神哈~
[20]
烟花不能象毛笔写挥春的提按,就以这“一笔书”的烟花挥春“如意”送给大家~
我们仨已随春运人潮回老家过年,因网络不便,不能准时给大家拜年和及时回复博友~
借这喜庆的春联挥春给大家拜个早年,祝各位马年吉祥如意!合家康乐幸福!马上有钱!
---------------------------------------
春联与挥春(自网络)------------------------------------
春联,起源于桃符(周代悬挂在大门两旁的长方形桃木板)。据《后汉书·礼仪志》所载,桃符长六寸,宽三寸,桃木板上书降鬼大神“神荼”、“郁垒”的名字。“正月一日,造桃符着户,名仙木,百鬼所畏。”所以,清代《燕京时岁记》上记载:“春联者,即桃符也。”五代十国时,宫廷里,有人在桃符上题写联语。《宋史·蜀世家》说:后蜀主孟昶令学士辛寅逊题桃木板,“以其非工,自命笔题云:‘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这便是中国的第一副春联。直到宋代,春联仍称“桃符”。王安石的诗中就有“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之句。宋代,桃符由桃木板改为纸张,叫“春贴纸”和“春联”。
挥春和春联最大的分别,是春联一般都是成对的对联,要讲究对仗平仄。但挥春可能只有一、两个字,或是四字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