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鱼非子
鱼非子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9,795
  • 关注人气:1,649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仨味食屋】 香煎潮汕乒乓粿

(2011-12-05 00:06:48)
标签:

仨味食屋

美食

摄影

乒乓

揭阳

分类: 【仨味食屋】

【仨味食屋】 <wbr>香煎潮汕乒乓粿

看一看瞧一瞧了哈,妮子牌乒乓粿香热上碟了,走过路过别错过哈~ 【仨味食屋】 <wbr>香煎潮汕乒乓粿

 

[封面] 乒乓粿是什么?这名字有些象潮汕话那样的不好懂,非子也是去了揭阳才知道的。从名字听来还以为和乒乓球有啥关系,其实这乒乓粿与乒乓球不是远亲,也不是近邻,但也不好说神马关系都木有,它们都“乒乓”着……乒乓粿是粤东潮汕地区的一种民间拜神供品和潮汕风味小食,是揭阳十大名特产之首。它原叫鼠壳粿,也称乌粿,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就与乒乓球攀上了亲,此话不表,待煎粿吃了收场再续。

 

话说,去了揭阳就不免会带些乒乓粿回来,包装的乒乓粿比较硬,一般不会直接就啃,除非牙好。粿的吃法有多种,香煎是个不错的选择,如果博友没吃过甚至没见过乒乓粿,就可带着口水来瞧瞧怎么煎,顺便尝个鲜哈~【仨味食屋】 <wbr>香煎潮汕乒乓粿

【仨味食屋】 <wbr>香煎潮汕乒乓粿

[1] 开装的乒乓粿就这模样,基本算是圆的,可以想象成压扁的乒乓球,别看这阿扁的样,其实有料,

馅料一般为花生之类,或是芝麻其他,估计也有杂锦的。开锅小火,加少量植物油,锅热即下粿开煎~

 

【仨味食屋】 <wbr>香煎潮汕乒乓粿

[2] 最好用不沾锅,这样可省些油环保,不沾嘛,当然翻面煎时手感更好,差不多时翻面,你看干爽吧~

【仨味食屋】 <wbr>香煎潮汕乒乓粿

[3] 慢慢地,乒乓粿就从白乒乓变成了黄乒乓,就象乒乓球的两种颜色,算是诱人~

 

【仨味食屋】 <wbr>香煎潮汕乒乓粿

[4] 在钨丝灯的照耀下,乒乓粿的金黄就散出香味,通过鼻子给大脑发出信号:上碟~

【仨味食屋】 <wbr>香煎潮汕乒乓粿

[5] 大脑当然就不客气地指挥双手拿碟挥铲,将乒乓削入碟中,再放个合适的地方显摆一下~

 

【仨味食屋】 <wbr>香煎潮汕乒乓粿

[6] 看着这金黄哈拉子就自动出来,趁这热吃,皮脆那个肉嫩,是热而不烫哈,冷了皮就少了脆香,肉也欠嫩~

 

【仨味食屋】 <wbr>香煎潮汕乒乓粿

 [7] 这芝麻馅的一煎就透出些乌黑,香浓自然也多一些~

 

【仨味食屋】 <wbr>香煎潮汕乒乓粿

[8] 一碟香煎乒乓粿,如果来点小酒,或者来点潮汕工夫茶,想来就是难得的宵夜了。

瞅见的朋友就趁热哈【仨味食屋】 <wbr>香煎潮汕乒乓粿~




吃好了可瞧瞧这乒乓粿的由来(摘自网络),吃后看一看,不看白不看,哈-------------------------------


    “乒乓粿”原名不叫“乒乓粿”,而是几易其名。


     相传南宋末年,元兵入侵,兵荒马乱,饥寒交迫,人民只得啃草根,吃野菜度日。在吃野菜过程中,发现了一种叫“鼠壳草”的,不仅无毒好吃,同时还有香味。后来,日子太平了,有人便用“鼠壳草”混合糯米去碾成粉,然后以粉为粿胚加佐料做成粿,蒸熟后呈暗褐色,吃起来别有风味。因为它是黑色的,所以揭阳人便称之为“乌粿”。尔后,人们每逢喜庆之事,都要做“乌粿”,但因“乌”字不大好听,人们遂用粿胚的原料一一“鼠壳草”来为它的名称,改称为“鼠壳粿”了。


    后来,人们又改用“槟醅麸”作“鼠壳粿”的馅子。“槟醅”,就是把糯粟装在密封的铁罐内,爆炒熟,过筛去壳,碾碎。做粿时,每斤摈酷麸加熟白糖一斤,芝麻二两、花生三两,橙糕五钱。每斤鼠壳粉做30个粿胚,大小如半粒槟榔那么大。大了,胚太厚,小了易破裂。


    由于揭阳“槟醅粿”独具一格,又是潮汕地区少见,加上风味独特,故此名声远传海内外。


    晚清时,揭阳县城内南门有个叫李奇遇的,专门经营这一生意。在保持槟醅粿原有风味、特色的基础上,创造发明了加印 (盖在上面的图案印模)和用豆腐膜垫底,这样既美化了摈醅粿的造型,又便挪带。他每天只做一担槟酷粿在总爷宫前(即现在的榕城镇政府前)摆卖。那些想要品尝又怕买不到的人,都得一早就到总爷宫前等候。


    民国三十六年(即公元1947年),揭阳小食师傅谢洽到汕头谋生,便做了“槟醅粿”摆于乌桥头,群众闻知是揭阳槟醅粿,即被抢购一空。


     “槟醅粿”的叫法,揭阳人本来就很难叫准字音,再加上和外地顾客做买卖,更难听准。1956年县饮食行业在一次买卖中,有一外地顾客问售货员:“你再说,这叫什么“粿”  “乒乓粿”吗?因为“槟醅粿”和“乒乓粿”在字音上相近,那位售货员便将就答道:“对,叫乒乓粿。”由于乒乓易叫,易写,结果竟不上几天时间,人们都把“槟醅粿”叫为“乒乓粿”了。虽然叫“乒乓”是错得可笑,却成为公认的名称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