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行市盈率108倍,阳普医疗三年市值零增长
(2013-07-25 08:15:46)发行市盈率108倍,阳普医疗三年市值零增长
本报记者陶喜年 发自杭州
2009年12月25日,阳普医疗(广州阳普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300030)上市,发行价为25元,发行市盈率高达108.7倍,在当时已发行创业板股票中高居第二位。。
阳普医疗是创业板首批28家公司上市后,第二批上市的8家公司之一,还是广州首家创业板上市公司,公司主要产品为第三代真空采血系统,系该细分行业唯一一家A股上市公司。
Ipo上市时,阳普医疗计划募投规模为1.09亿元,实际募集资金4.65亿元,超募资金多达3.56亿元。
但这笔巨额资金,却未能给阳普医疗带来应有的业绩扩张。上市三年半时间,阳普医疗成立或收购了6子家公司,但公司市值较上市之初并未有任何增长,目前仍停留在15亿元上下。
上市首日,阳普医疗股价曾达到40元,此后股价一直在其下运行,2012年12月最低价曾达到14.02元(复权价),目前仍在破发价位挣扎。与之相对应,在上市当年突击入股的保荐机构国信证券全资子公司国信弘盛投资有限公司,却通过不断减持,坐收至少超越原始投资7倍的巨额收益。
国信弘盛突击入股暴赚
时代周报记者发现,早在1996年成立之初,阳普医疗的创始股东就经历过多次大幅变动。
阳普医疗的实际控制人为来自湖南郴州的邓冠华。1966年出生的邓冠华,系武汉大学医学院博士。1988年至1989年,邓冠华在武汉大学化学系任教,1991年至1995年在武汉大学化工化学研究所担任所长。1996年,邓冠华下海,参与创办阳普医疗。当时,邓冠华只占20%的股份,公司第一大股东为潘文辉,持股50%,陈剑军持股30%。
1998年1月,潘文辉“因个人投资原因离职”,自愿转让股权;李孟臻“看好公司发展前景”,自愿受让潘文辉所持股权,成为第一大股东。
与第一次股权转让异曲同工,1999年4月,李孟臻、陈剑军因个人发展原因离职,自愿转让股权;邓冠华、邹榛夫看好公司发展前景,自愿受让股权。由此,阳普医疗的股东变更为两人,其中邹榛夫持股53%,邓冠华持股47%。公司注册资金一直维持在成立时的300万元,两次股权转让的价格,均以原始出资计算。
2004年1月,邹榛夫因个人发展原因离职,自愿转让股权,邓冠华、蒋广成、黄宙、熊德志看好公司的发展前景,自愿受让。邓冠华由此成为公司的第一大股东。值得注意的是,此前的第一大股东,已经经历了潘文辉、李孟臻、邹榛夫3人,且三人的具体身份均不详。
与这次股权转让同时,公司进行了第一次增资,注册资金达到500万元。公司客户广东省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公司成为公司第二大股东。
2007年3月,阳普医疗进行股权激励,一批关键管理人员或关键业务人员成为公司股东。
当年5月,阳普医疗引进新股东,广州科技创业投资有限公司、赵吉庆、李明智、胡宏伟、李江峰、陈怡看好公司发展前景,自愿增资。广州科技创投取代广东省医药,成为公司第二大股东。
2007年10月,阳普医疗整体变更为股份公司。
2009年5月,就在阳普医疗上市前7个月,公司保荐人国信证券全资所有的国信弘盛投资有限公司,突击出资1,064 万元,认购380万股,成为阳普医疗第五大股东,持有380万股,折合成本仅2.8元。
2009年12月,阳普医疗上市,发行价达到25元,国信弘盛半年多时间,即斩获9倍收益。
值得注意的是,与阳普医疗同日挂牌上市的8家创业板公司中,国信保荐、直投的就有3家,除阳普医疗外,还有金龙机电和高研钢纳,这两家公司亦在2009年突击入股:2009年4月,国信弘盛以2.68元/股的价格获得金龙机电700万股;2009年5月,国信弘盛以每股4元的价格获得钢研高纳350万股。
阳普医疗上市后,2011年5月,通过十送十送股,国信弘盛所持股份达到698.87万股。2012年以来,国信弘盛连续减持三次,其中今年一季度即减持278.24万股,目前持股数量仅剩128.87万股。以目前10元左右的估计计算,国信弘盛套现金额,已达6000万元,而其初始投资不过千万。
募集资金使用效率平平
虽然国信弘盛等投资者通过低价入股赚得钵满盆满,阳普医疗亦通过108.7倍的高市盈率超募3.56亿元巨资,但阳普医疗并未因之进入发展的快车道,反而三年停滞不前。
在2009年年底上市前,阳普医疗的业绩十分可观,2007 年、2008 年净利润分别同比增长58.07%与55.13%;但上市当年,阳普医疗的净利润增长率,就下降到27.93%,2010年更是下降到6.81%,业绩急速变脸。虽然2011年增速回到27.59%,但2012年又降为10.69%。今年1季度,阳普医疗净利润303.07万元,同比下降高达59.36%。
阳普医疗上市后,迅速使用募集资金进行夸张。原本在珠三角发展的阳普医疗,志在进入长三角和环渤海区域。
2010 年7月,阳普医疗使用超募资金2,000 万元,成立全资子公司广州瑞达医疗器械有限公司。2012年,该公司净利润8.45万元,利润几乎为零。
2011年1月,阳普医疗使用超募资金500万元,设立全资子公司阳普京成医疗用品(北京)有限公司。2012年,公司净利润33.19万元,利润亦接近于零。
2011年1月,阳普医疗使用超募资金600万元收购杭州龙鑫科技有限公司11.32%股权,再以4291.80万元增加杭州龙鑫科技有限公司注册资本526.37万元。收购和增资完成后,杭州龙鑫科技有限公司注册资本为11,763,700元,公司占其注册资本的51%。原股东沈一珊、沈俊父子所持股份下降为49%。
阳普医疗收购时,沈一珊承诺:如果杭州龙鑫科技有限公司2011年度税后净利润低于人民币1000 万元,2012年度审计报告确认的税后净利润低于人民币1300万元,则自审计报告出具之日起10天内,以现金形式向目标公司补足差额利润部分。
2012年,杭州龙鑫净利润1,089.33万元,并未达到承诺要求,但杭州龙鑫已经是阳普医疗业绩最好的子公司,阳普医疗2012年净利润为3747.23万元(包括政府补贴等营业外收入1294.34万元),杭州龙鑫无疑贡献了极大份额。
2011年7月,阳普医疗使用超募资金2500万元,成立南雄阳普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并于2011年年底建设完成第一期工程。2012年,公司实现净利润255.64万元,仅次于杭州龙鑫。
2012年6月,阳普医疗以超募资金900万元收购扬州市康利莱医疗器械有限公司36%股权,再以1500万元增加康利莱注册资本42.2222万元。2012年10月,扬州市康利莱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变更为江苏阳普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注册资本由142.2222万元增加到1000万元。虽然一举投入2400万元,但2012年江苏阳普却出现亏损,净利润-10.54万元。
2012年12月28日,阳普医疗与珠海和佳医疗设备股份有限公司签约,使用超募资金人民币6000万元(占控股子公司总股本的60%)设立控股子公司深圳市阳和生物医药产业投资有限公司,并于2013年1月25日完成工商登记手续。
阳和生物已是阳普医疗使用超募资金成立或参股的第6家子公司,光参股或成立子公司,阳普医疗即耗去超募资金超过1.8亿元,但至少从短期看,效果平平。
此外,阳普医疗本身还投资了改性医用高分子真空采血管全自动生产项目等4个建设项目,但业绩并未能改观。
在《2012年年报》中,阳普医疗承认,募集资金投资项目逐步建设完成,但是还存在投资项目资源整合不顺畅和低效运转的风险。
让许多投资者不解的是,作为一家顶着高成长性光环上市的创业板公司,阳普医疗拿着4.65亿元募集资金,却在3年多时间内几乎未创造出任何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