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爱和生命的名义,传递(二)

标签:
地震奥运火炬抗震救灾人民公摄十年奶奶英模汶川都江堰向峨杂谈 |
分类: 第三只眼 |
图片已被页面自动缩小,点击图片查看大图
转载请注明出处
图为都江堰向峨乡板房内
杨秋:火化的那一天,是女儿6岁生日
杨秋是都江堰市向峨公立卫生院的一名医生,负责当地的妇女卫生、儿童疾控等工作。5月12日那一天,她正下乡进行一项疾控数据的调查,刚走到一户农民的家中,天摇地动,他们很快从瓦房中冲了出来:“那个村子里基本上都是瓦房,也都不大,人群很快都从房间里疏散了出来,没什么伤亡。”
但是当一行人急匆匆赶回卫生院时,他们知道,最需要他们时候到了。
“乡里大概有70%的妇女都和有我过交道,看着一张张熟悉的面孔,痛苦地扭曲着的时候,我真的感到很难过。”那时候,杨秋还没能考虑到自己孩子的情况。“她在上学前班,在一间瓦房里,根据当时我们从现场的情况观察,瓦房里的人要比其他房子里的安全很多。电话一时也打不通,我们也没太担心。”她的老公,也是向峨卫生院的一个医生,两人都忙着抢救伤病员。
可是当天晚上,当杨秋往都江堰送伤员时,却意外地听到了女儿的噩耗。“我只是一阵阵感觉心痛,但是实在没顾上去看看她。我想,人已经没了,但是我们卫生院还有那么多人等着抢救。我的孩子是孩子,别人的孩子也是孩子,我去看孩子了,可能就要少救一个人,就要多一个我这样伤心的父母。”于是杨秋直接又回到了卫生院。
“从地震发生后到现在,我只用了半天的时间去处理孩子的事。因为火化的时候需要我们家长的签字。”那天是5月18日,是杨秋女儿六岁的生日。“有时候想想,真是很有意思,为什么正好是在她生日的那一天。”杨秋努力让自己看起来是笑着的,但是眼泪却不自觉地流了出来。
都江堰是上海市的对口救灾地区,杨秋所在的向峨卫生院也进驻了宝山的一批医务工作者。“我们吃住在一起已经两个多月了,他们的工作态度和专业知识……真是让人没话好说。他们都是好人。”在这段时间里,杨秋和丈夫一直住在帐篷里,刚刚分到的板房,也没时间整理、搬过去。“灾后要做的工作太多了,特别是很多资料在地震中都失去了,现在我们正在重新对儿童疾控数据进行普查,重新建立数据档案。”
能够成为奥运火炬手,杨秋说,这或多或少可以告慰自己在天上的女儿吧:“这在以前对我来说,是不敢想的事,到时候,我会一直让自己保持着微笑,我要让全国人民都知道,虽然我们遭受了严重的自然灾害,虽然我们失去了亲人,但是我们是坚强的,我们的脸上,一样可以挂满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