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摄影教科书:《上帝之子》

(2007-04-22 02:53:54)
标签:

人民公摄

十年奶奶

低频映像

人类之子

克里夫·欧文

分类: 第三只眼

摄影教科书:《上帝之子》

 

睡得太早,死活睡不着,爬起来看片,然后全体投地。

一开始看《人类之子》,我只是把这当作一部摄影教科书来看的。色调、用光、取景、构图虽然都没什么特别的地方,但是处处都显示出摄影师、灯光师的深厚功底。但是当我看到大约一小时二十五分的时候,我知道这部电影必将成就一个经典,一个长镜头的经典。从这一刻开始,一个长达整整七分半钟的长镜头描绘出了一幅混乱、血腥、激烈的战斗场面,摄像师必须要在不停地高速运动中捕捉到克里夫·欧文神态和情绪上的变化,还要兼顾对战斗场面的描绘。特写、中景、全景镜头不停切换,即便是群众演员的设计、布置、演出也非常出彩。枪口冒出的火焰和人体上血袋爆炸的时机、坦克的出现以及近在咫尺被轰击的震撼,还有镜头上不知道是故意安排(如果是故意安排出来的那就太牛B了)还是无意中溅上的血花,甚至化妆师还有暇给婴儿补了个满面沧桑的泪妆。就连婴儿的哭泣都显得那么真实。甚至间中和难民争抢掩护时还传出了中文的“快走!快走!”

我无法想像要一次性完成这样一个镜头需要做多长时间的准备,又需要多少现场导演的协调、调度。唯一的瑕疵可能就在于克里夫·欧文冲入废弃公交车躲避子弹并贯穿而过的那个场景,公车里的难民是对着镜头“申诉”,而此刻欧文背后并没有人跟随。

就冲这七分半的长镜头,《人类之子》也是一部值得一看的电影。故事我不多讲了,在故事方面,个人觉得只能算是中规中矩,没太多亮点。或者说,包含了太多宗教意义上的隐喻,看得太累,本来是怕误了早班飞机用来打发时间的片子,却让我一气写下这么多东西。还不如轻松点,当作一本摄影教科书来看。

刚刚去搜了一下关于这部电影的介绍,果然,入围了今年的奥斯卡最佳摄影。

好了,让我对《人类之子》的摄像全体投地八。

 

摄影教科书:《上帝之子》

 

摄影教科书:《上帝之子》

 

摄影教科书:《上帝之子》

 

摄影教科书:《上帝之子》

 

摄影教科书:《上帝之子》

 

摄影教科书:《上帝之子》

 

摄影教科书:《上帝之子》

 

 摄影教科书:《上帝之子》

 

摄影教科书:《上帝之子》

 

 

摄影教科书:《上帝之子》

 

摄影教科书:《上帝之子》

 

摄影教科书:《上帝之子》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一起来发疯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