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低频映像_平视_我的伯父伯母

(2006-02-26 18:11:55)
分类: 第三只眼
低频映像_平视_我的伯父伯母

关于“低频映像_平视”系列,请参看
http://blog.sina.com.cn/u/593e130c010002h7

低频映像_平视_孩子和笑脸 请参看
http://blog.sina.com.cn/u/593e130c010002h8

更多照片请浏览
http://blog.sina.com.cn/m/shinian

http://photo.bookbank.cn/2006chunjiepingshi/bofubomu/0.jpg



正月十五的那天,完成了一个我的心愿——给爷爷上坟。自工作以来,大约已经有三年没去过了。去年和女友分手,那一天,正好我姐姐也离婚,结果把日子一凑,竟是爷爷的忌日。爷爷,对不起了。小时候对你也没太深感情,大了又被上海压得喘不过气。我跪在爷爷坟前,恭恭敬敬地磕了九个头。也许是为自己,也许是为姐姐,也许是为了爷爷。

爷爷的坟在乡下,那里聚集了很多姓曾的人。相传,明末清初的七八十年里,四川战乱频繁,明朝天启年间,永宁(也就是我的家乡)土司奢崇明叛乱,攻至成都,一路烧杀抢掠100多天。为镇压张献忠建立的大西农民政权,明朝官军和地主武装,杀人如麻。清政府入川,功下成都后又进行了一次血洗。血迹未干,吴三桂在云南叛乱,四川响应,四川再一次卷入战乱。长期战祸,使四川人口大减,很多地方杂草灌木丛生,虎豹豺狼出没,据清朝官方统计(1661)顺治18年,全川在册人口约8万。要恢复和发展四川经济,急需补充大批劳动力。清政府采取优惠政策。吸引外省人口移入四川。当时规定,凡外省人愿移居四川的,一律准许入籍,耕地无主荒地者,几年免征赋税。在(清政府的鼓励下,移民大批来到四川,这次移民活动持续了60多年,当大规模活动结束后,四川人口中,土著约10%,移民约90%,来自湖广(今湖南湖北)的最多,约占移民的25%,所以民间有湖广填四川的说法。此外还有广东,福建,江苏,安徽,广西,陕西,河南,山东等省。移民的大量入迁。补充了四川的人口总量,增加了劳动力,为四川经济恢复和发展提供了重要条件。荒废的土地重新开垦出来,种上庄稼,移民带来的各地生产技术,以及语言,饮食,戏曲和生活习惯,丰富了四川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具有深远的影响。雍正年间,清朝政府停止向四川移民,推行“摊丁入亩”的办法,不再按人头征收赋税,四川人口开始迅速增长。我的家族,就是那时候从两湖移民来到了这里。我爸爸说,曾公文正既曾国藩就是我的老祖宗,我比他矮了6辈。
在这个小山坳里,还生活着一些和我们很亲很亲的亲戚,二伯父和二伯母就是其中的两个,他们守护着我们家的祖坟。伯父的父亲和我的爷爷是亲兄弟,虽然我自小见到伯父的机会还不超过十次,但是伯父一家对我们的到来仍然显得十分热情。
对于伯父家的记忆是十分深刻的,小时候,每年来到这里,总会拖着几个堂兄,带上锄头挖上一个大坑,再拣上一堆枯枝烂叶,那来几个红薯,埋在柴火堆下。然后再去灶头上割上几块腊肉,削好了竹签,穿起来。点燃了柴火,下面是烤红薯,上面是烤腊肉,美味无比。有一次还因为太过享受,滴溜溜从山坡上滚了下来,吓坏了大人。还好我命贱,没出啥鸟事。
上坟回来,伯父正在地里割猪草,伯父说,家里好多块散地,都种上了猪草。他养了七头猪。我十分痛恨这些猪,因为伯父家的厕所就在猪圈的边上,我大便的时候,这些猪老想用鼻子捅我的屁股。
伯父收拾收拾东西,陪我们一起回家。伯父的家看起来已经有些破落了,记得当年,这所大房子看起来还是挺光鲜的。伯父说,小春哥哥和小青哥哥都挺能干的,分家出去,自己盖起了砖房,他们老俩口,就守着这老房子。到家的时候,伯母已经把饭菜张罗得差不多了,大块的腊肉热腾腾地放在砧板上,一盆清淡的包包菜。一……电饭锅的米饭。伯父说,早不用“正子”(不知道字怎么写,一种竹制蒸饭工具),电饭锅快,方便。
伯父拿起刀就开始切肉,伯父捡着干柴往灶头里塞。
吃饭间,我才知道,伯父伯母都是能干的人,伯父一直是大队里的生产队长,干了好些年,伯母则是乡里的妇女主任,本来已经60了,该退,但实在没人顶得下来,只好继续干下去。为了方便联络,还特地在家里装了个电话。伯母说,总不能现在还老让人有事跑家里来叫八?就是这一个月铁定得交16块钱的月租费,挺贵的,想撤了,但是还没到下的时候。说话间摇摇头。我问伯父,你们这样一年下来能有多少结余?伯父说,能有什么结余啊,刚好凑合着过日子。







1 伯父背着猪草回家
http://photo.bookbank.cn/2006chunjiepingshi/bofubomu/01.jpg


2 伯母忙着煮菜
http://photo.bookbank.cn/2006chunjiepingshi/bofubomu/02.jpg


3 乡里的腊肉 用吃粮食的猪的猪肉做成 用自然柴火熏制
http://photo.bookbank.cn/2006chunjiepingshi/bofubomu/03.jpg


4
http://photo.bookbank.cn/2006chunjiepingshi/bofubomu/04.jpg


5 伯父家使用的还是最老式的灶头
http://photo.bookbank.cn/2006chunjiepingshi/bofubomu/05.jpg


6
http://photo.bookbank.cn/2006chunjiepingshi/bofubomu/06.jpg


7
http://photo.bookbank.cn/2006chunjiepingshi/bofubomu/07.jpg


8 一年下来也剩不了几个钱 仅够用了
http://photo.bookbank.cn/2006chunjiepingshi/bofubomu/08.jpg


9 这电话 一个月要交16块钱 有店贵
http://photo.bookbank.cn/2006chunjiepingshi/bofubomu/09.jpg


10 那块肉是心肺 拿来喂猫的
http://photo.bookbank.cn/2006chunjiepingshi/bofubomu/10.jpg


11 陪我们说完话 伯父没吃饱 赶紧地再整几口饭 60多的人 还天天下地干农活
http://photo.bookbank.cn/2006chunjiepingshi/bofubomu/11.jpg


12 现在切猪草也不用手工了 简易的机器 虽然会耗上些点 但是省了很多时间
http://photo.bookbank.cn/2006chunjiepingshi/bofubomu/12.jpg


13 切碎的猪草 还要和糠、麦麸等夹在一起煮 才能给猪吃
http://photo.bookbank.cn/2006chunjiepingshi/bofubomu/13.jpg


14
http://photo.bookbank.cn/2006chunjiepingshi/bofubomu/14.jpg


15 伯母忙着挑刚从地里摘回来的菜 给我们爸我妈带回去
http://photo.bookbank.cn/2006chunjiepingshi/bofubomu/15.jpg


16 圈里的猪早饿得不行了
http://photo.bookbank.cn/2006chunjiepingshi/bofubomu/16.jpg


17 这只风簸是老祖宗留下来的 有超过150年的历史 把粗糙的稻谷倒进上面的口 摇动摇柄 尘土会从前面的这个口出来 左边一个口出来的是糠和麦麸 右边一个口出来的是粮食
http://photo.bookbank.cn/2006chunjiepingshi/bofubomu/17.jpg


18 临走时 伯父说 一转眼你都这么大了 以后常来看看
http://photo.bookbank.cn/2006chunjiepingshi/bofubomu/18.jpg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