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统计人斯童
统计人斯童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33,573
  • 关注人气:296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四上哈尔滨

(2010-09-12 16:39:19)
标签:

哈尔滨

城市

印象

哈工大

分类: 原创之生活篇

四上哈尔滨



知道哈尔滨这座城市,还是从初中时候听王刚在广播电台中播讲的长篇小说《夜幕下的哈尔滨》开始的。那时我还生活在辽宁盖州一个叫熊岳的小城里。当时的盖州市叫盖县,只有两个镇,一个叫盖州镇,是中心镇,另一个就是熊岳镇,生活在这两个镇的人都是城镇户口,这是与生活在其他叫这个公社那个公社的人的本质区别。

我出生在盖州镇,清晰地记得上幼儿园时住在南关,上小学时搬迁到了北关。上初一时也就是1978年,因为父亲从盖县一中调到了熊岳高中,所以全家也从盖州搬到了熊岳,住进了熊岳高中的家属居住区。

熊岳靠海,水果很多,海鲜很便宜,并且有一座远近闻名的望儿山。山不高,但没有连成片,而且山顶上的塔远远望去就象一位期盼儿子归来的老人,所以历史上一直留传着这样一个美丽动人的故事。加上这座山刚好又在铁路沿线,乘火车南来北往的游客,向北侧车窗望去,总会看到那座山,看到山顶上那位伟大的母亲。有时候火车经过时,列车播音员还会专门提醒游客观赏。

我上大学前很少坐火车,最远也就是从熊岳坐到盖县,大概半小时左右。那时候的火车都是清一色的绿皮火车。从车厢外部,有时会看到白底黑字的“哈尔滨”。那是我对哈尔滨最早的记忆。对于一个生活在小镇中的少年而言,哈尔滨是一个很大的城市了,而且城市的名字在那时的我看来也远比其他城市华丽。记得姥姥家有亲戚在黑龙江,但我从来没有想过自己会与哈尔滨有什么特别的联系。

第一次去哈尔滨,已经是20世纪90年代后期的事了。那时我已经大学毕业,在江苏省统计局办公室工作。因为全国统计系统推广办公自动化,在哈尔滨参观考察省政府的办公自动化的情况,所以我有幸第一次北上哈尔滨。那时我的父母已经退休,从熊岳搬到了沈阳居住。那年夏天,我乘车先到沈阳看望了二老,然后去了哈尔滨。这个程序倒是与十多年后我们送子去东北读书十分相似。印象中那一次对哈尔滨并没有深刻印象,倒是品尝了哈尔滨的啤酒,以及具有东北特点的哈尔滨菜。

四上哈尔滨

(上图为2005年冬天的哈尔滨火车站)

第二次去哈尔滨,已经是2005年冬天了。当时我任省统计局老干部处处长,兼局机关工会宣传委员。刚好有一次组织职工赴东北疗养的任务,由我带队。当时我们是从南京直飞哈尔滨,然后乘车南下,一周内参观考察了东北三省,最后从沈阳再飞回南京。我对东北的冬天有着近二十年的生活体验,所以在出行前专门召集考察团全体成员,就着装及冬季生活起居注意事项作了强调,关照大家准备好棉衣、毛裤、棉鞋、棉帽、棉手套、棉袜子甚至棉鞋垫。南京历史上的最低气温只有零下9度,所以绝大多数同事不清楚东北零下30度会是怎样的感觉。不过,当我们冒着凛冽的寒风穿行在哈尔滨干净的大街上,在白雪皑皑的太阳岛公园欣赏路两边的雪雕作品,以及欢笑着在某个滑雪场上嬉闹的时候,大家终于发现准备的那些在南京可能根本用不上的冬季用品统统派上了用场,他们也发现我在出发前的诸多提醒是必要的、正确的。

四上哈尔滨

(上图为哈尔滨机场)

第三次去哈尔滨,是2009年夏天了。当时我已任江苏省社情民意调查中心主任三年。因为是随分管局长去参加全国统计系统社情民意调查工作会议,所以没有去沈阳。6月份的哈尔滨,气候宜人。我喜欢哈尔滨的天空,蓝蓝的,飘着几朵白云。每天下午两三点钟,还会突然涌来一堆乌云,下起一阵暴雨,但很快又会云开雾散,天朗气清。那时候的太阳岛已经变成四星级的风景区了,景区内花红柳绿,干净整洁,游人如织,无声无息的电瓶车也会把游客从此站送往彼站。那里新建的松鼠岛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让我想起了2001年在美国才见到的松鼠与人共乐的场景。

所以,当孩子2010年高考填报志愿选择了哈工大的时候,我是没有反对的。孩子喜欢寒冷,也喜欢冰上和雪上运动,按我的理解,他这个有着东北血统的孩子,要想变成男子汉,也应该增加几年在东北生活的经历。于是,2010年夏天,我们一家三口,乘车去了东北。在我,这已经是四上哈尔滨了。

不过,这一次,曾经美丽的哈尔滨也给我留下了不佳的印象。

我一直觉得,对一个外地游客而言,客居他乡的下榻地决定了他对这个旅游地的印象。如果下榻地乱七八糟,即使下榻地之外十分繁华整洁,游客也不会觉得旅游地美。因为孩子第一年在哈工大二校区,所以我们夫妻的下榻地选在了二校区附近的一家快捷酒店。二校区周边有黄河路、海河路、嵩山路、长江路、华山路、宣庆街,我们下榻的酒店需要经过哈工大二校区的西门,然后经海河路,再到宣庆街。没想到,这一路一街似乎是哈尔滨脏乱差的代表。沿途全是小摊、灰尘,以及立在路边的大大的“性”招牌!加上黄河路穿越宣庆街的部分正好在搞高架施工,使原本拥挤的交通更加不堪重负。所以,老婆孩子到了那里皱起了眉头,连我这个曾经对孩子说哈尔滨挺漂亮的人,也突然发现原来我对哈尔滨的了解并不全面。在此期间虽然也陪夫人去了果戈里大街的商业区,但夫人已经先入为主地对哈尔滨有了否定的态度,即使商场再宽敞,也扭转不了她对哈尔滨的坏印象了。夫人说,下一次她去哈尔滨,将不再下榻于宣庆街上的快捷酒店,而将转往嵩山路。

四上哈尔滨


(上图为哈工大二校区图书馆一景)


      四上哈尔滨

(上图为2010年夏天的哈尔滨火车站)

 

细节决定成败。一座城市,不光要有繁华整洁的商业街,更要有干净舒适的小街小巷。因为小街小巷才是老百姓整天需要生活的所在,而商业街不过是城市对外的一块招牌。如果哈尔滨市的领导刚好能够看到我的这篇文章,希望他们能够转变发展与建设的思路,让哈尔滨的小街小巷尽快整洁起来。特别是高校周边,因为总会有天南海北的学子和家长光临,更需要细心呵护和打理,让这些数量不小而又身份特殊的外地人留下好印象。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