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沉浸式语文教学的认识
(2010-09-02 14:39:04)
标签:
杂谈 |
我对沉浸式语文教学的认识
《沉浸式语文教学课堂模式》是《“有效课堂”学习材料》中的一篇文章,它让我第一次接触到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沉浸式课堂教学。
“沉浸式课堂教学,既关注学生内隐的语文学习(体悟与品味),又关注学生外显的的学习行为(诵读与自由表达),提倡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它继承中国传统语文教学的精髓,遵循现代语言学习的研究成果,追求有效的语文教学。”初读这段话,还是觉得有些模糊,到底怎样一种状态称为“沉浸式”,读完全文有上网查阅了相关主题,心中渐渐有了些底儿。
语文学习中的“沉浸”是指学生在纯粹的、经典的语文学习中,集中注意力,完全投入时所达到的一种心理状态。“沉浸式”语文教学的目的则是在教学的过程中动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因素,充分发挥各种教学要素的作用,使不同的学生充分享受学习带来的快乐,获得不同层次的忘我体验——即最佳的学习体验,从而最终能够有效的使课程内容转化为学生的认知结构、情感品味、个性品质。这种“沉浸”对学生心理产生的作用是使学生在语文活动中产生自我的和谐,享受着意识与活动合一,从而促成学生完成平时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并通过学生不断获得的自我肯定,促使个人更加努力于学习新的技能,最终更有效地提高语文素养。
沉浸式教学的实现途径主要有诵读文本、体悟内容、品味语言、自由表达和恰当引领。这是一堂语文课的几个重要的步骤,要求每个环节都要扎实到位,也需要老师具备高超的听、说、读、写能力,驾驭教材、独立施教的能力,整合与语文学科知识有联系的知识并结合到语文教学中来的能力,组织课堂教学与开展课外活动的能力,以饱满的热情和高度的敏感去接纳并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能力,同时还要有将这些元素有机地融合于教学并传递给学生的能力。
在这种课堂模式中离不开教师的精辟讲解,这种讲 解要求老师在学生对文学作品,尤其是经典文学作品的解读感悟时,要适时地讲解点拨,促使学生的思维更为深入,只让学生探究体验,而没有教师开启智慧的引导,学生的创新精神很难得到培养。在语文教学的对话中要求教师的讲解能够让学生受到感染,教师的激情要让学生能产生共鸣,这才是深层次的对话。以前学习的有效教学中的有效讲授其实和本文提倡的精辟讲解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沉浸式课堂教学模式虽是是初中课堂的一种形式,却犹如一股清泉注入我的心田,让我的语文教学之路走得更为踏实稳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