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母乳不足,母爱来补

(2010-04-09 02:27:33)
标签:

育儿

分类: 写给达令的经验之谈

    亲爱的达令,今天又收到了你的短信。可以看得出来,你的情绪已经从前两天的焦急转变为悲愤了:为什么快二十天了,我的母乳还是不够呢?!

    有必要吗?!

    不就是母乳不太够吗!

    你已经尽全力了,坚持不懈不顾疼痛努力让宝宝吸奶,喝大量的催奶汤,多休息,我能想出来的建议你都已经在做了。或许你唯一欠缺只是不能克制自己的不安情绪。你说:“我只是觉得孩子很努力,自己跟不上才着急类!”

    在这件事情上,孩子肯定没有你努力。俗话说,有奶便是娘。孩子喝奶是本能,但是妈妈的乳汁分泌却天然的存在个体差异,很多母亲的乳汁都不够。

    或许你的周围,全母乳的人很多,但是古往今来,大量的母亲需要给孩子补充其它食物才能保证孩子的生存需要。古时候奶妈是个很盛行的职业,咱们小时候米糊糊米糕是销量很广的婴儿食品,现在的奶粉是铺天盖地的打着广告。有需求才有市场,这说明母乳不足甚至没有母乳是很正常的社会现象。

    来来来,光讲道理可能不足以让你信服,我向你摆摆事实。

    我在周围的亲戚朋友中,是难得的全母乳妈妈。小狐狸家的烁烁是每天晚上都喝奶粉的,曲茜是自从生了多多就混合喂养的,华晓宁家的优优全靠奶粉的,大胡子办公室左边座位邵润清家小宝生出来就喝的进口羊奶奶粉,右边座位刘洪杰家诺诺都是喝奶粉长大的,老雒家天意弟弟也是主要喝奶粉母乳作补充的。另外还有哞哞在上海和无锡的堂哥堂姐,多半也是混合喂养的。我的网上好友支流映画不无遗憾的说他家木木小朋友也没有一直喝母乳。举了这么多例子,我甚至觉得,哞哞几乎没喝过奶粉才算不正常:)

    有一次我带哞哞去白马公园散步,就是咱们放风筝的那个公园,偶遇一位奶奶,聊天中知道我是全母乳喂养的哞哞,她很羡慕的说:全母乳好呀!

    或许是值得羡慕的,因为带宝宝逛公园省了很多麻烦,不需要奶粉奶瓶热水瓶带上一大堆。其它方面我目前看不出来有什么优势。

    没有任何证据说明全喝母乳的孩子比喝母乳加奶粉或是全喝奶粉的孩子聪明。这句话有点绕,意思就是,喝质量有保证的奶粉,不会影响孩子的生长发育。这点我本人就可以证明。我妈老悦当年奶水就很少,按她的话说,只够当茶点吃,而且两个多月就没有了。可是现在的我高大威猛,健康灵活,思维敏捷,一注在手,只差没能考上清华博士了,呵呵。自我感觉生存质量不差。所以,相信我,就算你一直需要混合喂养,宝宝的生长发育也不会有问题。    

    不过按照现代心理学,母乳喂养和奶瓶喂养确实有区别。母乳喂养时,宝宝和母亲肌肤相亲四目相对,母亲容易发现宝宝的细微变化,孩子也容易感受母亲对他满满的爱意,这样的孩子心灵发育更健全。那么,只要你经常搂住宝宝,多多对他笑,告诉他你很爱他,那么他是从你胸口吸奶还是从你手中奶瓶吸奶并没有区别。

    亲爱的达令,虽然你是清华博士,但是在养育小朋友这项课程上,你我都是小学生。你是太优秀的女人,可是在育儿这件事上有完美主义倾向并不是太好的事呢。宝宝有可能需要吃奶粉,有可能八个月还不会翻身,也可能十个月还没有长牙,还可能三岁还不怎么会说话,如果这样,是你的错吗?当然不是!就算这样,你会因此不爱他吗?当然不可能!

    现代的育儿理论提倡的是尊重孩子本身的发育个性。以前我也总想着,不能让哞哞输在起跑线上。现在有了点育儿常识,原来所有的孩子根本就没有同一起跑线,硬把孩子们相互比较,是不科学不人道的。只要你爱宝宝,悉心照顾他,他是不是和哞哞一样只喝妈妈的奶水,就是件根本不重要的事了。

    小黄,最后我想和你说一句,如果可能的话,私下里请叔叔阿姨也想开一点。达令她不是主观上不想多给孩子喂奶,她的身体状况不是自己能够控制的。新妈妈很敏感的,心理很脆弱,希望家里人说话表情千万别表露出:或许是怀孕的时候没有多吃点好吃的,或许是现在汤喝的不够多,或许是没有注意多休息,等等之类的话,达令她很容易联想为是在暗示由于她的失误才导致奶水不够。埋怨的话多说无益,焦虑的家庭气氛绝对不利于孩子生长。别看宝宝小,他什么都不会说,可是敏感着呢,直觉特别强。愉快的家庭气氛。宝宝也会很开心的。

    如果可能,请叔叔阿姨看看我这点想法。大家都爱达令,现在爱她的最好表示是别给她压力。

    我很相信的,宝宝有你们这么一大家子在爱他关心他,就算少喝了几口母乳,也会健康正常的长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