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白度母的祝福——格桑冷智唐卡作品介绍

(2019-07-17 17:18:01)
分类: 宗教研究

白度母的祝福 格桑冷智唐卡作品介绍

尺寸1.1米 x 0.75米。画时2年

白度母,又称为增寿救度佛母,是观音慈悲的化现,为圣救度佛母的二十一尊化身之一。在中国西藏和内蒙古的藏传密教中,绿度母与白度母是二十一尊度母之中流传最广的。

白度母的祝福——格桑冷智唐卡作品介绍

白度母藏音译卓玛嘎尔姆,“度母”,亦称“救度母”、“多罗母等。相传白度母是观世音萨左眼眼泪所化。白度母在藏传佛教中最受尊敬、白度母据说性格温柔善良,非常聪明,没有能瞒得过她的秘密。人们总爱求助于她,故又称为救度母。唐朝时,基于文成公主的伟大贡献,西藏人普遍认为,文成公主是白度母的化身。

唐卡白度母身色洁白,面目端庄祥和,双手和双足各生一眼,脸上有三眼,因而又称为七眼佛母。相传额上一目观十方无量佛士,其余六目观六道众生。她的形象为头載花冠,乌法挽,双耳坠着大环,穿丽质天衣,上身袒露,颈挂珠宝珞,斜坡珞腋。双脚盘坐在开的莲座上,右手膝前施接引印,左手当胸以三宝印抚乌拉花,花茎曲墓至耳际。左持一朵曲茎连花,石手掌向上,表示原意帮助人解难。形象典雅优美。

修度母法者,一切罪业消灭,一切魔障消灭,能救一切灾难。而且无子息者,求男得男,求女得女,求财得财,长受富贵,皆能遂愿,成就急速,其功德利益无量消除因冤业、痴业、魔障引起的传染病、瘟疫、各种病定,亦可对治蟲毒恶咒引起的疾病,帮修行者去除逆绿、增长寿量、解脱生死轮回。

白度母右手下面是无量寿佛,也是长寿佛。此佛光明无量、寿命无量,故称阿弥陀佛。 一般造像为头饰花冠、耳际宝缯向上蛇形翻卷、大耳珰、上身袒露、斜披络腋、胸前满饰珠状璎珞、披帛搭于手臂、在肘部形成环状后再向外蛇形翻卷、宽额丰颐、弯眉长目、相容沉静、动感极强、双手结定印捧盛满甘露的宝瓶、全跏趺坐于仰莲式台座上。据记载,在很古的时候,他原是世自在王佛时的法藏比丘,受到世自在王佛的教化,自愿成就一个尽善尽美的佛国极乐净土,并要以最善巧的方法来度化众生,发了四十八誓愿,因此成就了他成佛的愿望,而成为阿弥陀佛,据说遇到他大慈光的人,能够避免一切痛苦。

白度母的祝福——格桑冷智唐卡作品介绍

白度母左下面为尊胜佛母又称顶髻尊胜佛母,密号除魔金刚,是大日如来的化身。常见造型为三面八臂、面上各具三眼,中间为白色,形象妩媚寂静。右面为金黄色呈笑容愉悦状,表诸法增益。左面的相为蓝色,露出利牙呈忿怒相,表降伏之法,身如秋月洁白无瑕,似少女一般。右第一手持四色十字金刚羯魔杵在胸前,表降魔免灾事业成就。二手托莲座上有阿弥陀佛(大日如来),表怀爱。三手持箭,表钩召众生的悲心。四手施愿印置于右腿前,表示满足众生的心愿。左第一手忿怒拳印持羂索,表降伏一切难调伏的众生。二手上扬作施无畏印,代表使众生远离右屈怖畏。三手持弓,表诸胜三界,四手定印托甘露宝瓶,表示使众生得以长寿无病。佛母身有百花蔓、天衣、宝冠、璎珞等,结跏趺坐于莲台宝座上。

白度母的祝福——格桑冷智唐卡作品介绍

在藏传佛教中,长寿佛、尊胜佛母、白度母被认为是福寿吉祥的象征,称为"长寿三尊",是西藏诸多寺庙中常见的佛像组合形式。

妙音天女位于白度母下面,妙音天女是印度教与佛教共通的一位本尊。印度教所尊的妙音天女形相,与佛教所修的妙音天女几乎完全相同,唯一的细微分别在于外道把她的琵琶顶饰画为向外勾,而佛教则绘为向内勾。其它的佛教本尊法门,必须配合菩提心而修方会有感应,妙音天女却不一样。妙音天女形象,身体白色,一面二臂,双手抱凤头琴弹奏,天女装束,貌如芳龄十二童女,环钏璎珞诸饰庄严,双足交错,安住在莲花月轮之上。

妙音天女赐予各种智慧及文艺天分的本尊,凡学习或从事艺术、文学、书法、音乐、工巧、写作及辩论的人,修持此法门都会得到甚大的帮助。修持妙音天女还有一个要注意的要点:此本尊能迅速赐予智慧,比如做艺术的人,修妙音天女,在文艺和智慧方面都会得到了加持,事业肯定一定会好的。

白度母的祝福——格桑冷智唐卡作品介绍

姊妹护法神在妙音天女的右下侧是,在藏传佛教中属于“出世间护法神”,但其特征却更接近“世间护法神”,还有战神的职责。护法神即护卫佛法的神灵,认为具有非凡的神通,被佛陀或其他高僧大德收服后,立志归顺佛法,护卫佛法,护卫修行佛法之人。

姊妹护法一面二臂,右手举剑,左手执持敌魔之心肺于胸间,左肘夹着弓箭并擎红枪。全身铜甲披挂,身着红丝大氅,头戴红铜头盔,饰有五骷髅顶冠。项佩五十新鲜头鬘。脚穿红皮高筒靴,全身住于紫红色火聚之中。姊妹护法的左边伴神是妹妹红面女神,貌如罗刹,一身黑蓝色如同乌云,多皱的面孔是红色的,上面有火焰燃烧,眉毛拧起,嘴大张,舌上卷,獠牙外雌,右手持铜剑砍向敌方,左手持三角霹雳橛,坐骑为食人黑熊。姊妹护法的右边伴神是红司命主索达玛保。身穿铠甲,戴头盔,右手持红矛,左手挥舞红赞绳套,骑一头野干。陪伴姊妹护法周围的是红色舞剑八屠夫。

吉祥天母 在藏地,玛哈嘎拉是第一男护法神。吉祥天母是女性第一女护法神。吉祥天母也成了西藏的保护神,每当需要测定转世灵童的时候,就会有大活佛到山南的拉姆拉错湖边颂经祈祷。由于她丑陋可怕,所以灵童们都是要在她出现的时候背对着她,可是也出过两次差错,由于约定的时间没有联络好,X世和X世转世灵童看到了她的模样,随她归西了。在藏密中,吉祥天母颇受崇奉,影响深远。吉祥天母虽是幸福与财富女神,但都呈愤怒恐怖相,所以也被称为“女阎王”,令人闻风丧胆。吉祥天母化显的阎王是出世间多财鬼王。愤怒恐怖相的阎王护法神通过降伏一切邪魔,清除业障,来加持众生福报。也就是说,业障邪魔清除了,财富才能聚集。这有点像贪官污吏苍蝇老虎都清除了,财富才能让老百姓得实惠。

吉祥天母其形象是个肤色青蓝的凶神,头上的红色猥发竖立,上面饰有五个骷髅,头顶有半月和孔雀毛。右边耳朵上有小狮子为饰,据说象征着听经;左耳上挂着小蛇,意为忿怒。腰上挂着帐簿,专门记载人们所作坏事的档案,恶人将来要受剥皮处置。她左手拿的骷髅棒是专门对付恶鬼阿修罗的,右手端着盛满鲜血的骷髅碗。身上披着人皮,那人皮据说是她亲生儿子的,象征大义灭亲。骑黄骡子,在马鞍前端下方有两个红白骰子,红的主杀,白的主教化。鞍子后有一个荷包袋,里面盛着疫病毒菌,也就是说她是主生死、病瘟、善恶的神。

白度母的祝福——格桑冷智唐卡作品介绍

唐卡上面中间三位是释迦牟尼佛,佛教创始人,佛祖,左面是迦叶,右面是阿难。因为他们两位专注地服侍佛陀,谨记无误佛的一言一语,因此被称为"多闻第一"。佛祖涅盘后,大迦叶尊者成为"初祖",统领广大佛家弟子。大迦叶圆寂后,阿难尊者继承迦叶率领徒众宏扬佛法,被后世尊成为"二祖"。

另外六位藏传佛教的创始人和老师:

右侧最上角的是莲花生大师,右二是曲结顿珠仁钦(宗喀巴的老师),下面萨迦派祖师

左侧最上面的是噶举派祖师,左二是宗喀巴大师,下面是噶当派祖师

莲花生大师——宁玛派祖师,印度佛教史上最伟大的大成就者之一。印度乌仗那国合并图册 人,建立藏传佛教前弘期传承的重要人物,无上密乘大圆满教法的传承祖师。密乘经典记载,莲花生大士是三世诸佛的总集化现,为利益世间众生而降临娑婆世界。莲花生大士集智慧、慈悲和伏恶的力量于一身,拥有无边的法力,祈祷莲师有不可思议的功德。

曲结顿珠仁钦——是宗喀巴大师的老师之一,曲结顿珠仁钦,中国藏传佛教噶当派僧人。宗喀巴的启蒙经师。青海同仁夏卜浪人。早年学经于西藏聂塘、那塘夏鲁等寺。回安多后,曾任临洮噶丹群佩林寺法台。元至正元年(1341)建夏卜浪寺,次建昂拉赛康寺。至正九年,创建夏琼寺。至正二十三年,于夏琼寺剃度宗喀巴出家。

昆·贡却杰布——萨迦派创始人、萨迦寺创建者。又译 ·贡却杰布贡却杰波,藏语意为"宝王"。出生于后藏萨迦地方一个贵族家庭,系昆氏家族后裔。自幼随父兄学习旧派密乘教法,后又师从许多当时著名大师学习新派密宗,特别是学习以"道果教法"为主的新译密法。萨迦派(花教),创始于1073年,因该教派主寺萨迦寺所在地呈灰白色,故得名萨迦(藏语意为白土)。由于该教派寺院围墙涂有象征文殊、观音和金刚手菩萨"三怙主"的红、白、蓝三色花条,故又称"花教"。"花教"在形成教派体系、扩大宗教影响、伸展封建势力过程中,出现过历史上著名的"萨迦五祖"。

戴黄帽子的是宗喀巴大师——格鲁派创始人,出生于青海湟中县,他的出生地藏语叫做"宗喀",所以称他为宗喀巴,意为在宗喀出生的人,他是藏传佛教格鲁派,也就是黄教的创始人。传说罗桑札巴为文殊菩萨转世,宗喀巴在他38岁时,改戴黄色桃形僧帽,表示他区别于其他教派,不同于那些败坏戒律的修行者,决心继承和尊守印度大师释迦室利所规定的戒律。他的号召和行动,得到帕竹地方政权的积极支持,也受到了广大僧俗的热情欢迎。宗喀巴大师刻苦学习,经过长期的苦学精修,创建了一整套佛学体系,其重要论著《菩提道次第广论》和《密宗道次第广论》无上瑜伽修法就是其思想体系的总结,也是他创立格鲁派的理论基础。"格鲁"意为"善规"。因为宗喀巴大师戴黄色桃形僧帽,所以又称格鲁派为"黄帽派"、"黄教"。宗喀巴大师强调修行次第,要先显后密,显密并重,"提倡苦行",僧人不结婚,戒杀生,禁饮酒,断绝世俗交往等等。

玛尔巴-——藏传佛教噶举派奠基人。原名却吉洛追。西藏洛札人。15岁时到牛古垅寺从卓弥·释迦意希学梵语,后变卖家产,多次赴印度、尼泊尔,从那饶巴、弥勒巴(或译密则巴)诸师学密教"喜金刚"法(亦译"双喜金刚"法)、"密集"、"大印"等密法和经典。返藏后,在卓窝垅定居,授徒译经,兼营农、商业。一生未出家,有译师称号。1077年,米拉日巴从其门下,经过6年8个月的观察,以米拉日巴"根器"可成就,而向他口传全部密法。后米拉日巴又传塔布拉杰。至塔布拉杰时,形成塔布噶举支派。噶举派授徒传法时,注重师徒口耳相传,始自玛尔巴,以后成为此派之传统。玛尔巴按印度密教习惯,穿白色僧裙修法,后来白色僧裙遂成为噶举派世代相传的袈裟式样,故噶举派俗称白教。塔布噶举支派建立以后,被尊为初祖。

戴红帽子的是仲敦巴甲哇迥乃——噶当派祖师创始人,藏传佛教噶当派创始人仲敦巴甲哇迥乃(1005-1064),西藏堆垅(今堆龙德庆县)人,出生于富豪之家。幼年从师学习藏文,后去康区师事名僧赛尊,还向一印度人学习梵文。阿底峡尊者抵阿里古格后,即决心迎请阿底峡尊者到前藏传教。"噶当",藏语意为用佛的教诲来指导僧人修行。意为将佛的一切语言和三藏教义,都摄在该派始祖阿底峡所传的"三士道"次第教授之中,并据以修行。该派为后弘期最先创立的重要宗派。该派重视一切佛教经论,对藏传佛教义学影响甚大。

白度母的祝福——格桑冷智唐卡作品介绍

整个唐卡全面展示了佛家祖师以及藏传佛教的五大派系及创始人,开示了佛教的和谐共生的思想和道德观,佛陀创教的宗旨,就是为了解决人生的痛苦和烦恼,化解各类矛盾,净化人心,提高觉悟和智慧,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加美好和谐。佛教的慈悲、智慧、平等的观念,与和谐、和平、和睦紧密相联。佛教从“佛性平等”、“众生皆有佛性”理念出发得出“一切众生悉皆平等”的论断。也是明心见性后的一种真实体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