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格桑冷智--妙手丹青筑神灵

(2019-06-11 16:16:37)
标签:

格桑冷智

唐卡

热贡艺术

吾屯艺术

唐卡大师

分类: 杂记

格桑冷智 --  妙手丹青筑佛神


这次去青海,有幸认识了一位藏族的热贡唐卡传承人,当地著名的唐卡绘画大师-- 格桑冷智,他是真正的热贡艺术(唐卡)代表性传承人,国家级唐卡艺术职业技能鉴定考评专家,青海省美术协会会员、青海工艺美术协会理事。更是一位人品好,艺术水平高,说话腼腆,不善言词,谦虚和安静,又太会表达自己,不会忽悠的艺术家。

格桑冷智--妙手丹青筑神灵

我与格桑和他的徒弟们


格桑小伙子今年已经33岁,但是已经从事唐卡绘画23年了,而且他这个年龄是绘制唐卡的最佳年龄。小伙子普通话也不大会讲,当我看见他正在绘制的唐卡时,我简直发呆了,精细的画面,色彩鲜艳,各种佛教神仙人物,活灵活现,栩栩如生。我只能用八个字来形容我对他绘制唐卡的感受:精美,精细,精心,精致。


格桑冷智--妙手丹青筑神灵

我们仿佛一见如故,我们的谈话从唐卡的历史开始,到唐卡的画布,画笔,绘画的基本布局,人物的标准。这一切对于我这个外行来说都是个迷。我初步了解了拜师学艺的六年修行生活,了解了这23年的艺术实践与创作体会,我对热贡,对唐卡渐渐有了认识和理解。我按捺不住探索的兴趣和心情,第二天我就应邀到了他的家乡,唐卡的发源地--青海黄南藏族自治州唐卡发源地同仁县吾屯村。

 

同仁县,这里是隆务河韵育和滋润的热贡区域,热贡地区--是指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县隆务河畔的热贡(藏语意为梦想成真的金色谷地)而得名,并随着隆务寺的兴盛而发展

 唐卡。热贡地区因孕育和诞生了伟大的“热贡艺术”而闻名遐迩。然而,冲刷和滋养出这一片神奇土地的,却是流淌在青海南部的高山峡谷深处的那条不为人知的隆务河。她是黄河的支流之一,发源于青海黄南藏族自治州泽库县多禾茂乡若恰山区,全长144.3公里,流域面积4934平方公里。

 

同仁县是黄南藏族自治州的州府。我在当地文广局朋友的陪同下,参观了黄南州藏族艺术馆,隆务大寺(藏族六大寺庙之一,影响仅次于甘肃省拉卜楞寺和青海省的塔尔寺,我看比塔尔寺要好),以及一个热贡艺术馆。格桑在当地很出名,无论在隆务寺还是黄南州藏族艺术馆,当地的人对格桑冷智都非常尊重,热情和我们打招呼,耐心给我们导游讲解,并且告诉我,格桑冷智才是热贡地区最好的画师,而且格桑冷智的印拓在黄南州藏族艺术馆大师名列里,已经名列前矛。

  

 

 

 热贡艺术是中国藏传佛教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颇具广泛影响的流派,十五世纪初发祥于藏民族文化的原生地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县境内的隆务河畔。是雪域文化和中原佛教艺术完美结合成的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是藏传佛教艺术中的一个重要流派。大体始于元代,距今有700多年的历史。主要内容包括绘画唐卡、堆绣、雕塑(木雕、泥雕、石雕)、建筑、图案等,其技法既继承了藏族佛教传统创作手法,又融汇了汉族绘画和其它地方的民间艺术,成为独树一帜的艺术奇葩,在国内乃至世界文化领域中具有独一无二的资源优势。

 

同仁县的古街也是非常有特色,现在这里还有道观,汉传寺庙,清真寺等,现在古街上一侧住的是藏族,另一侧是回族,大家和平相处,很有意思。现在古街正在修复中,估计没多久会是另一番风景。

 

吾屯才是当之无愧是热贡艺术的核心,“热贡艺术”早期就叫做“吾屯艺术”这里就是格桑冷智的家乡和出生地。后来一些专家认为“吾屯艺术”这个名词太小气,所以就改名为“热贡艺术”从一个屯改为一个河谷。区域大了,周围的屯也有了名正言顺的传承理由。但是这里才是唐卡艺术的发源地和热贡艺术的核心传承地。

 

吾屯的藏语名称僧格雄,意为有狮子的地盘,而狮子是佛教释迦摩尼佛无畏的象征。吾屯村,分为上庄和下庄,离县城7公里。有时也有人将“吾屯”写为“吴屯”,“五屯”,“梧桐”等,这里就是藏族热贡艺术的发祥地。公元630年,在青藏高原,松赞干布继承了赞普之位,统一了西藏。正逢中原大唐王朝。此时已经有僧格雄人在此居住。他们的祖先是在山神雅拉先布指引下,族人中的先行者向南远徒尼泊尔、印度,学习了绘画、雕塑技艺,带回来传授族人,僧格雄人因此世代从事农牧与艺术创作,多年的积淀,孕育了独特的文化、习俗、语言和音乐,以及历代传承的绘画、雕塑、堆绣艺术,尤其是精湛的唐卡绘制,和独特的泥塑造像,又被称为药泥堆塑蜚声藏区。

 

据隆务峡谷伦曲志《达哇卡其雪扎》记载:吾屯人的祖先智坚措、赛松、贡保多杰、兄弟三人到尼泊尔拜答玛班杂等著名绘画艺术大师为师,系统学习的佛画绘画技巧,最终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他们学成返藏后,依照护法神的语言及父辈的教诲来到了朵麦地区,先后在成都、南海普陀山、五台山、梁州、嚓哇绒、卓尼、兰州等地绘制了无数佛画,由此,“卫藏佛画师”的美名响彻藏域内外。其中赛松之子僧格坚参、华达僧格、男觉僧格三兄弟号称“三僧格”,来到热贡地区的僧格雄(今吾屯地区)定居下来,而他们所传袭下来的藏传佛画艺术也就成为热贡艺术的发端。自三僧格在吾屯一带传播并培养唐卡绘画艺人,便开了热贡艺术的先河。

 

吾屯艺术真正发展是到了15世纪初期才开始艺术起色。由于吸收不同地区、不同流派的交汇与融合,吾屯唐卡艺术逐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地域性艺术风格。吾屯唐卡的艺术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l  

造像度量严格,各种佛像定义都有标准,色彩鲜明;

 


l  

楼宇山水云雾等背图案纷繁复杂,布局严格,民间图案及青山绿水明显趋于汉化;

 


l  

推崇描金、贴金等用金技艺,且技法精湛;

 


l  

画工精细,人物形象生动逼真,感情色彩浓厚;

 


l  

渲染层次分明细腻,立体感强;

 


l  

象征作为艺术表现手法之一被广泛应用。

 

中国改革开放之后,热贡艺术迎来了复苏。那些老艺人以饱满的热情重调丹青,并把毕生绝技传授给下一代。唐卡及各类热贡艺术,成了信教群众的渴求和急需,并在寺院的重建或修缮中大放异彩。短短几年,以星火燎原之势,红火于热贡大地上。很快就再次走出地域,名扬四方,并为世界认识、瞩目,被誉为“青海高原的一朵鲜花”、“我国民族艺术宝库中的一颗明珠”。吾屯画家层出不穷,美名传遍四方。

 

 

格桑冷智就出生在吾屯下庄,一共有三百多户,两千多人口。这里有全世界最大的村庄寺庙--吾屯下寺。吾屯下寺,藏语称噶丹彭措曲林,意为善圆满法洲,从吾屯下村的广场看去,三面佛庄严慈祥,造型也是全国首屈一指。整体高19米,头高达2.4米,佛像的周围贴上了含金量98%的金箔,在阳光下显得熠熠生辉。大殿的风格按照西方极乐世界的全面图铺陈开来。

 

吾屯下村寺庙历史悠久,早在吐蕃赤热巴巾时期,藏军驻扎此地戌边,曾建小寺一座,后人称之为玛贡娘哇,为萨迦派寺院。始建于明朝洪武十八年(1385年),一世夏日仓噶丹嘉措活佛的经师东科多吉嘉措一度将之扩建,改宗格鲁派,已有600多年历史。17世纪中叶,夏日仓活佛的弟子智格日俄巴上迁投毛尕寺,与玛贡娘哇合并,形成了如今的吾屯下寺。

 

吾屯下寺现主要建筑有1703年建造的大雄宝殿、弥勒殿、及新建造的宗喀巴殿、龙王殿、千手观音殿、金刚萨埵殿等。寺院门外塑有八尊白色佛塔,名为"解脱八尊佛塔",时轮金刚塔,尕旦佛塔和转经筒,全寺建筑占地约150亩,僧舍100多间。

 

 

  

  

  

  

 吾屯下寺是中国收藏热贡艺术品最集中、最典型的寺院,许多热贡艺术精品存于该寺,现有在寺僧人两百多名,包括很多村庄里出家的小喇嘛,寺住持为活佛"智格俄仁巴仓"。寺中重要文物有清朝檀香木雕弥勒佛像等省级文物,并藏有相传自印度迎请的五粒释迦牟尼佛发舍利,作为镇寺之宝供奉于释迦牟尼佛像内。此外还供养有僧舍利一千余粒,火化时呈现香气四溢等异相。寺中珍藏《甘珠尔》、《丹珠尔》等佛经,数量甚多,共达七千余部。装饰华丽,寺内收藏有大量精美的唐卡、堆绣、雕塑等艺术品,具有较高的文物、艺术价值。寺中的壁画、堆绣、彩绘和雕塑造型生动,工笔精细,色彩艳丽,充分表现了线条的流畅和节奏感、图画的立体和动态感,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享有极高的声誉。

  

 

在格桑冷智和寺庙喇嘛头领带领下。我详细参观了几个殿堂,看见了世界最大的泥塑千手观世音雕塑,据说已经申报了吉尼斯记录。由于殿堂是单独为我们开放,我们近距离接触藏传寺庙和神灵,真诚地拜佛和抒发心愿,希望心想事成。佛塔更是令人目不暇接,我们登上了金光闪闪的用铜包裹的佛塔,格桑精心绘制的唐卡就在殿堂里两侧,精美的令人惊叹。当我们漫步其中,却会被寺里的宁静和极具藏地特色的建筑而感染,最为重要的是这里没有塔尔寺等著名大寺的商业氛围,可以感受原滋原味的藏传佛教文化、欣赏令人惊叹的热贡艺术作品。

 

1985年农历五月初五,格桑冷智出生在青海黄南藏族自治州唐卡发源地同仁县吾屯下村、一个当地典型的完全由松木雕塑和建造的四合院落中,应该说是传统的木构架建筑正房有八间,有传统的雕塑。两侧和对面都有房间,所有柱、梁、檩、枋、椽都是斗拱等构件组成。是个汉藏结合的传统建筑。

 

他的父亲告诉我,如果有记录的历史来看,格桑是家中唐卡绘画的第五代传承人,他的祖父辈从事唐卡绘画已经几百年。家里的爷爷和父亲都是从小就开始学习绘画唐卡。所以说格桑是出生在一个唐卡艺术之家中。从小就看见爷爷和父亲在家中绘制唐卡,耳闻目染的知道各种佛教人物,绘画的各种尺寸和比例。并且已经将唐卡绘制融入生活和生命之中,也就是说他成长的细胞之中自然地生成了绘制唐卡的基因。 

     

     

     

     

     

     

     

     

     

     

     

     

     

    


1995年,10岁的格桑冷智开始正式拜师,师傅就是享有唐卡王之美誉的热贡唐卡尖木措大师(也称尖措大师),当时尖木措大师已经80岁年龄了,但是依然耳闻目聪,继续可以拿笔画唐卡。尖木措大师也是吾屯下庄人,尖木措大师认定格桑冷智就是自己的亲传关门弟子。由于年龄已经很大了,大师一般不外出绘画了,由于看着格桑长大,知道格桑有灵性和聪明,所以决定收下为徒。这也是格桑最为得意的幸事,一生能够得到名师指导,定会快速成长。在藏文化中,老师就是上师,不但教你技艺,他会为你指点人生。所有的学习不单单绘画和雕塑,更多的是教学生如何做人,如何做事,如何修行,如何将艺术与佛学结合,将唐卡与灵魂结合。当然学会和学好是不同的境界,好的徒弟需要有灵性,老师看重好徒弟标准是灵性和心性,在尖木措大师的眼里,格桑冷智就是未来唐卡传承人的好苗子。

  

  

 

生于1915年尖木措大师是在热贡地区唐卡、雕塑艺术家的杰出代表,也是当地最赋盛名的老民间艺人。2003年老人家过世往生。尖木措大师幼年百本巴太为师,其足迹遍及多麦地区。为各寺院绘制画像,解放前就已经是热贡地区最知名的唐卡画师,也是在很小就出家当喇嘛的宗教画师。文革以后,尖木措大师已经成为当地仅存不多的热贡艺术泰斗式人物、对热贡艺术发展和繁荣做出过杰出贡献。也是热贡地区最受尊崇的唐卡、雕塑大师;尖木措、夏吾才让、更藏、久美被誉为上世纪热贡地区四大民间艺术家,尖木措大师居四大天王之首。据不完全统计,大师一生指导、参与创作的大小唐卡作品近5000副,其中100米左右大佛唐卡3副;指导、参与创作雕塑作品近4500尊,其中10米左右大佛雕塑11座。尖木措大师《释迦摩尼佛》、《四大天王》、《千手观音》等唐卡及诸多大佛雕塑作品在遵循严谨度量比的基础上,具有鲜活的艺术感染力。至今,在热贡地区吾屯下寺、郭麻日寺、甘肃拉卜楞寺等周边寺院多件大型唐卡及佛像雕塑仍为尖木措大师生前手笔。

 

六年的唐卡学习对格桑一生是非常幸福的回忆,格桑家与尖木措大师家相隔30米,他每天早上去大师家里学习。尖木措大师是不轻易收徒弟的,他一生可能真正收受的徒弟才几十人,当然叫他为老师的可能很多。号称是他老人家徒弟的也不少,期间来来往往找尖木措老师学艺的人也不少,有的人学了几天就走了,有的学了几个月就不来了。那个在尖木措大师身边朝夕相处形影不离学习下来的人并不多,坚持六年以上学习下来的只有五个弟子。其中包括尖木措大师的女婿索南和格桑等,特别是后来老人家年事以高后,反复声明格桑将是他最后的关门弟子。

 

老师说过:教好徒弟是功德,教不好是罪过。反复强调,好的弟子必须有谦卑心和好的修养,好的艺人都是要经过千锤百炼,有灵性的人老师才会教给真功夫。所以学唐卡,画唐卡,教唐卡都是一种修行的方式,也是一种供养、一种功德,是一种虔诚的、专注内心视觉的文化表达。基于宗教修行的出发点,艺僧们绘制唐卡必然要尽量切断一切与个人意愿、情感、欲望等相关的因素。

 

尖木措大师要求作画期间必须严守戒律,保持心灵上的洁净。尖木措大师经常对格桑说:学好绘制唐卡,一定要具备形式意念两个因素,形是外表,意是核心,是灵魂和生命。还要注重“天赋”和“缘分”天赋是指自身对于唐卡艺术的热爱,缘分是说要对藏文化和佛教有认识和理解。任何一个唐卡都应该赋予是生命和灵魂。唐卡并不是简单的工笔画,它是宗教、文化、信仰,意念,缘分与艺术的结合。

 

差不多两年多的时间里都是画线条和底稿,学度量经,就是各种佛像比例尺,规定了佛像的位置,头多大,眼睛多大,怎么摆放等等。严格按照度量标准绘制,遵祖传遗规,把绘制佛像视为功德和取得正果的途径。具体到画佛像的每一部位都视作一种功德和因果报应,比如画好头像比例,可使人心正和幸福好运;画好眉目和眼神,可以自己遇难呈祥;画好上身,可使家庭平安。相反,不按照度量标准尽心绘制,则灾难临头,如肩膀歪斜,会遭毒打;胸部失真,会活不长久;五官不正,有遭不完的罪孽;任意杜撰,丑化佛像,会被打入十八层地狱。

 

唐卡中有几百位佛像、菩萨、本尊、护法、鬼神,有各种各样动物、植物、法器,还有各种各样的建筑、山水、图腾。尖木措大师对我们要求非常严格,不但要求我们去观察,去用心理解,更需要我们对佛祖历史、佛经典故和佛教故事都用心记忆,我们每天都要研读佛经。我们也学习唐卡绘画的磨布、涂色、晕染、拉线条、磨颜料、兑颜料、绘画唐卡是一种内在的修行。因为绘画的过程当中,很磨练人们的意志和心性,每天一坐就是十几个小时,绘画过程也是自己与自己内心沟通,自己与佛祖和神灵沟通的过程。我们知道了释迦摩尼的108个故事,逐渐掌握了时轮金刚坛城的加行,正行,结行三个阶段的制作过程,还有绘制唐卡的基本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功德、九种舞姿、几十种饰品的绘制技能。

 

其他三年多时间就是学习配颜色,老师让我们将画面与心灵结合,每画一笔都要在心里和头脑里展现佛像和神圣的极乐世界和美丽的坛城,大师的言传身教,耐心指导,不仅为我们树立了良好艺德、情操,更是我们心领神会,进步很快。老师告诉我们。唐卡的每个佛像,都具有各自的理念和灵魂,理念也都不同。用心去绘画,绘画过程就是与佛陀对话的过程,在心灵中要建立起一个光明和清洁世界。绘画更是一种佛祖,佛教神灵和我们个人沟通的过程。只有用心体会,将自己融入到绘画的情节中,才能将画面具有生命和灵感,才能使人物活灵活现,栩栩如生。

 

格桑还清楚记得尖木措大师讲述释迦牟尼佛、观世音菩萨、文殊菩萨、大威德金刚、六臂玛哈嘎拉、莲花生大师、宗格巴大师等几百位佛陀、菩萨、护法各有各的画法,诸如从发际到眉间、从眉间到鼻尖、从鼻尖到嘴唇、从颈部到心口、从心口到脐眼。每一步都有技法和灵气。

 格桑冷智--妙手丹青筑神灵

唐卡的最关键工序“开眼”,反复强调各种佛像开眼的方法不一样,但是无论如何,各种佛像开眼都要人与佛像的心灵进行沟通和交流,眼睛是人心灵的窗口,这个过程需要事先选择好个吉样的日子。在开眼当天,需要斋戒、沐浴更衣、念通经文,并选择一个吉时,以庄重敬畏的心意来为佛像点画眼睛。开眼也是整幅唐卡的点睛之笔,这轻轻的一笔,赋予了画像生命的气息,其逼真的神态令人叹为观止。一旦完成这个程序,唐卡中的佛像就从画师笔下绘制的线条、色彩和图像转换为了神圣的神佛本身的显现,不再是属于尘世的东西。格桑为了学好开眼,在尖木措大师手把手的开导下,得到了大师的启发和认可。老师都常说格桑的“开眼”有神气和灵气。

 

六年时间很快就过去了,尖木措大师认为他完全可以独立进行创作了,一天尖木措大师给格桑单独叫到佛祖面前说到:我已经年龄大了,也在教不了你们了,未来属于你们的,这里有一部《庄严注释》,你好好研读,这部经典论述大五明的自性时说:加持众生,消除外道,觉悟自己,不断精进。这五明中,消灭敌方异论的有两明,加持众生方面的有两明,使自己获得觉悟的有一明。从工巧明的具体功德来说,是我们佛教和众生的根基。通过这一功德将使人间接成为获得一切遍知色身的相好的果位。在此之前,精通了工巧明的技巧,就能得到学者的地位,财源也不会有多大困难。这门学问也是世人称道的财富,而通过财富可以做利他事业。获得悟空觉悟之后,则以如来的色身和无数的化身,对无数众生做有益的事业。你看《庄严注释》里说:为什么菩萨会钻研工巧明呢?因为以细小的代价不知疲倦地积累财富,有了财富再钻研工巧明,达到精通的程度,就会得到世人的景仰,而利用财富也能为世人做有益的事情。《福泽传记》也说:工巧学是人们要加以实践的技艺,做工巧的人虽出身低劣,但无论如何也将得到国王、大臣、婆罗门、长者们的尊敬。正像人们所说的那样:对掌握了手工技巧的人,天仙和人都会对他予以敬重;对懂得工巧学的人,国王和人民也会对他尊敬。今后你就要踏踏实实,有自己智慧和功德为唐卡做奉献和传承好唐卡艺术。

 


 

16岁格桑出师了,跪别了尖木措大师。格桑开始独立创作唐卡。期间他回到家里和父亲一起绘制唐卡,父亲也将几十年的唐卡绘制经验传授给了格桑。他们一起创作,一起创新,在近23年的艺术实践中格桑冷智吸取各家所长,逐步形成了独特的作品艺术风格、色彩绚丽大方、画面构图精细复杂、细条绘画严谨细腻、画面人物神态生动的独特艺术风格。

 

格桑冷智21岁的时候,他创作的唐卡就非常出众,在当地和热贡艺术圈中已经出类拔萃,那时他开始收徒弟了。2008年那年,他一共有13个徒弟,到目前为止,他总共培养了30个弟子。

 

 


l  

2009916第二届中华民族艺术珍品文化节邀请格桑冷智绘画的《八马财神》和《四臂观音》唐卡参加大型展览。

 


l  

2009924日,青海省黄南州文化局和热贡艺术馆选举唐卡画师格桑冷智绘画的《四臂观音》唐卡参加了中国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

 


l  

20091113日,格桑冷智被聘请为青海省热贡艺术协会鉴定委员会委员。

 


l  

201012月,被评为热贡艺人之家的荣誉称号。

 


l  

201186日,中国全藏区唐卡画师在青海藏文化博物院首届唐卡比赛获得二等奖。

 


l  

2011815日,聘请为黄南州热贡艺人艺术职业技能培训学校教师。

 


l  

2012430日,被选为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考评员。

 


l  

201373日,获得热贡唐卡原产地鉴定证书。

 


l  

2015年,创立青海玛吉阿米热贡文化艺术传播有限公司

 


l  

2016年,被聘请为青海省美术协会会员。

 


l  

2017年,中国国家图书馆来西藏和热贡地区拍摄《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建设项目》专题片,格桑冷智作为唐卡传承人被入选在项目中。

 


l  

201812月入选青海工艺美术协会理事

 


l  

2019年在第五十四届全国工艺品交易会上荣获金凤凰创新产品设计大奖赛金奖。

  

 

 

 这些年,格桑多次到西藏、甘肃、内蒙、北京、上海、山东、广州、深圳、台湾、四川等地进行佛教艺术创作的文化交流和展出活动,精美的艺术作品,赢得了艺术界和佛教界的普遍好评。获得各种奖励和荣誉证书。

 

谈到这些年绘制唐卡经验时,格桑告诉我,一个好的唐卡,是绘画者自身修养和佛性,与佛教典故和经书掌握,还有对《度量经》三者的结合的成果,更是我们与神灵沟通的过程,也是每个唐卡具有神灵和法力的基本条件。只有抱着虔诚的心灵去融入每一个作品,才能创造出优秀的作品出来。这也是一个作品具有心、神、灵的保障。

 

  

  格桑冷智--妙手丹青筑神灵


唐卡包括的内容极为广泛:有反映藏传佛教和各种神灵的宗教唐卡;有反映自然科学成就的藏医、藏药、天文历算唐卡;有记载历史事件的史料唐卡;有记录人物的传记唐卡。这些唐卡上的历史事件、人物传记、宗教教义、西藏风土、民间传说、神话故事等,涉及政治、经济、历史、宗教、文艺、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堪称是形象的百科全书。这些精湛的艺术品是藏族文明的史诗。

    

 

 

  

  

  

 热贡唐卡构图严谨、均衡、丰满,布局上疏密参差,以虚济实,活泼多变。画法上主要有工笔重彩与白描种种,首先按照造像量度标准起稿,面部五官、头、胸、腰等各个部位的比例均有严格的要求。然后着色,用色上强调对比,讲究色彩富丽,追求金碧辉煌的效果,并用点金和其他中和色统一画面。最后线描,线条勾勒,一种线粗细一致、刚柔相济,另一种运笔有粗有细,顿挫变化,随画面的区别而运用,有的线条粗犷有力,有的圆润流畅,均能达到传神动人的效果。



格桑冷智--妙手丹青筑神灵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