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袁天沛
袁天沛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5,991
  • 关注人气:2,978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运城关帝庙与关公

(2013-10-10 19:33:04)
标签:

关羽

关帝庙

关帝君

山西

解州关帝庙

分类: 游记

10月3日,我们从运城空港度假村出发,到运城的关帝庙出发。

 

运城的解州,是关羽的故乡,他18岁以前一直在这里度过,但是他的家乡不在这个地方,离这里6公里。这个关帝庙是中国最大的关帝庙。在国内所有的关庙建筑中,至今保存最为完好的有五六处:山西关羽故里常平关帝庙,河南洛阳关林,湖北当阳关陵,荆州关帝庙,河南许昌霸陵桥关帝庙等等。而规模最大、气势最为宏伟的,就是位于关羽的故里——山西省运城市解州城西的关帝庙了,它至今仍然完整地保留着一座全国最大关帝庙。庙内楼台殿阁共达三百余间,为游览胜地之一。堪称天下第一关庙。

 

关公,关圣帝君。原为三国蜀汉刘备的武将,历代封建统治阶级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把关羽当做“忠义”的化身,关羽的地位被抬得越来越高,“由侯而王”,“旋而进帝”,最后被尊为“武圣人”。

 

解州关帝庙创建于隋开皇九年(公元589年),宋、明时曾扩建和重修,清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毁于火,经十余年始修复。现庙众多建筑坐北向南,沿南北向中轴线,分四大部分有序展开:中轴线的南端为“结义园”,为纪念刘、关、张桃园结义而建。园内古木参天,山水相依,并建有结义坊、君子亭、三义阁等主体建筑,往往使人在触景生情中,沉浸于“桃园结义”的美好传说之中;

 运城关帝庙与关公

中轴线北端的主庙,是一个单元甚多而又层层展开的巨大建筑群落,主要由琉璃龙壁、端门、午门、御书楼、崇宁殿、刀楼、印楼、春秋楼和众多牌坊组成,是进行关公祭祀活动的主要场所。主庙内的主体建筑,规模宏大,气势非凡,雕梁画栋而又庄严肃穆,身临其境,不能不使人对关公肃然起敬;中轴线南端的东侧,建有“万代瞻仰”的石牌坊一座,中轴线南端西侧建有“威震华夏”木牌坊一座。这两座气魄宏大的牌坊,向世人昭示着关公及关公文化在中国古代历史上的显赫地位,令人的敬仰之情油然而生;中轴线北端东西两侧,为基本对称的主庙附属建筑,如追风伯祠、长寿宫、崇圣祠等等。这些附属建筑,与主庙一样,无不笼罩在庄严肃穆的气氛之中,但却又有着主庙所不可替代的功能:加深人们对关公生平、身世的理解,延伸和加强对关公的崇拜与敬仰。

 运城关帝庙与关公

运城关帝庙与关公

运城关帝庙与关公

运城关帝庙与关公

运城关帝庙与关公

结义园

  结义园由结义坊、君子亭、三义阁、莲花池、假山等建筑组成。残存高2米的结义碑1通,白描阴刻人物,桃花吐艳,竹枝扶疏,构思奇巧,刻技颇高,系清乾隆二十八年(1763)言如泗主持刻建的。园内桃林繁茂,千枝万朵,颇有“三结义”的桃园风趣。

运城关帝庙与关公

运城关帝庙与关公

正庙

  坐北朝南,仿宫殿式布局,占地面积18570平方米,横线上分中、东、西三院,中院是主体,主轴线上又分前院和后宫两部分。前院依次是照壁、端门、雉门、午门、山海钟灵坊、御书楼和崇宁殿。两侧是钟鼓楼、“大义参天”坊、“精忠贯日”坊、追风伯祠。后宫以“气肃千秋”坊、春秋楼为中心,左右有刀楼、印楼对称而立。东院有崇圣祠、三清殿、祝公祠、葆元宫、飨圣宫和东花园。西院有长寿宫、永寿宫、余庆宫、歆圣宫、道正司、汇善司和西花园以及前庭的“万代瞻仰”坊、“威震华夏”坊。全庙共有殿宇百余间,主次分明,布局严谨。殿阁嵯峨,气势雄伟;屋宇高低参差,前后有序;牌楼高高耸立,斗拱密密排列,建筑间既自成格局,又和谐统一,布局十分得体。庭院间古柏参天,藤萝满树,草坪如毡,花香迷人,使磅礴的关帝庙氤氲着浓烈的生活气息。 

运城关帝庙与关公

运城关帝庙与关公

运城关帝庙与关公

运城关帝庙与关公



午门

  午门是一座面阔五间,单檐庑殿顶、石雕回廊的厅式建筑。周围有石栏杆,栏板正反两面浮雕各类图案、人物 144幅,洋洋大观,颇有童趣。厅内南有周仓、廖化画像,轩昂威武。北面左右两侧,彩绘着关羽戎马一生的主要经历,起于桃园三结义,止于水淹七军,只是没有走麦城这个情节,在全国关庙壁画中都按此进行,据说这是因忌讳关羽自高自大而被杀,终于造成蜀国的覆灭而隐去的。

 运城关帝庙与关公

关羽的神脚印

崇宁殿

  穿过午门,经“山海钟灵”坊、御书楼,便是关帝庙主体建筑崇宁殿。北宋崇宁三年(1104),徽宗赵佶封关羽为“崇宁真君”,故名崇宁殿。殿前苍松翠柏,郁郁葱葱,配以石华表一对,焚表塔两座,铁旗杆一双,月台宽敞,勾栏曲折,使人顿生敬佩之感。殿面阔七间,进深六间,重檐歇山式琉璃殿顶,檐下施双昂五踩斗拱,额枋雕刻富丽。殿周回廊置雕龙石柱26根,皤龙姿态各异,个个须眉毕张,活灵活现。下施栏杆石柱52根。砌栏板50块,刻浮雕200方,蔚为壮观。大殿明间悬横匾“神勇”二字,清乾隆帝手书。檐下有“万世人极”匾,是咸丰皇帝所写。下列青龙偃月刀三把,重300斤,门口还有铜香案一座,铁鹤一双,以示威严。殿内木雕神龛玲珑精巧,内塑帝王装关羽坐像,勇猛刚毅,神态端庄肃穆。龛外雕梁画栋,仪仗倚列,木雕云龙金柱,自下盘绕至顶,狰狞怒目,两首相交,以示关羽的英雄气概。龛上有康熙手书“义炳乾坤”横匾一方,更增崇宁殿庄严肃穆的气氛。

 

运城关帝庙与关公

运城关帝庙与关公

运城关帝庙与关公

运城关帝庙与关公

运城关帝庙与关公

运城关帝庙与关公

运城关帝庙与关公

运城关帝庙与关公

运城关帝庙与关公

运城关帝庙与关公

运城关帝庙与关公

运城关帝庙与关公

 

春秋楼

  春秋楼掩映在参天古树和名花异卉之间,巍然屹立,大气磅礴。楼内有关羽读《春秋》像,故名。《春秋》又名《麟经》,故又名麟经阁。创建于明万历年间,现存建筑为清同治九年(1870)重修的。宽七间,进深六间,二层三檐歇山式建筑,高33米。上下两层皆施回廊,四周勾栏相依,可供凭栏远眺。檐下木雕龙凤、流云、花卉、人物、走兽等图案,雕工精湛,剔透有致。楼顶彩色琉璃覆盖,光泽夺目。楼内东西两侧,各有楼梯36级,可供上下。第一层上,有木制隔扇108面,图案古朴,工艺奇特,传说是象征历史上山西108个县。世传春秋楼有三绝:建筑结构奇巧别致,上层回廊的廊柱,矗立在下层垂莲柱上,垂柱悬空,内设搭牵挑承,给人以悬空之感谓之一绝;进入二层楼,有神龛暖阁,正中有关羽侧身夜观《春秋》像,阁子板壁上,正楷刻写着全部《春秋》,谓之二绝;据说楼当项,正好对着北斗七星的位置,谓之三绝。关帝庙除古建筑外,还有琉璃影壁、石头牌坊、万斤铜钟、铁铸香炉、石雕饰品、木刻器具以及各代石刻23块,各朝题诗题匾60余幅,还有其他的零散文物,都是值得一观的艺术精品。关帝庙,自古就是游览胜地,又是全国最大的祭扫关帝的场所,游人信士络绎不绝,香火旺盛。如今经过多次修葺、彩绘,关帝庙更加壮丽辉煌。

 

运城关帝庙与关公

运城关帝庙与关公

运城关帝庙与关公

运城关帝庙与关公

运城关帝庙与关公

运城关帝庙与关公

运城关帝庙与关公

运城关帝庙与关公

运城关帝庙与关公

 运城关帝庙与关公

运城关帝庙与关公

运城关帝庙与关公
石龙柱


 

关圣帝君 (? - 219) 名「羽」字云长,本字长生,三国时河东(今山西解县)人。为蜀汉大将,辅佐刘备成大业,曾大破曹军,威震一时。官历「前将军」、「汉寿亭侯」,后吴将吕蒙袭破荆州,被杀。谥「壮缪侯」。因其为人忠直仁义,广受民间崇祀,尊其为「关公」、「关夫子」。历朝皆有加封,宋时封为「武安王」,明封「协天护国忠义大帝」,清乾隆间诏改其谥为忠义。亦称为「关帝」、「关圣」、「关圣帝君」、「武圣」。

关羽幼年时,熟读《左传》,美髯,人称「美髯公」。中平元年(184),关羽在家乡犯法,逃亡到涿郡,时逢刘备在招兵买马,与其相谈,甚为投机,便投到了刘备的旗下。接着他随刘备和张飞一起转战南北,参加数十次大小战斗,从来都不怕艰难。

 

刘备颠沛流离,他也从无怨言。建安元年(196)刘备投奔曹操后,一次与曹操外出打猎,在众人散开后,关羽曾要求刘备准他杀掉曹操,刘备没同意。建安四年(199),刘备反曹,逃至徐州,由关羽镇守下邳城,代理太守。建安五年(200),曹操攻破徐州,刘备、张飞败逃后不知去向。关羽为保护刘备的妻子,被逼降曹。曹操对关羽甚为亲近,拜为偏将军。又让张辽去了解关羽的真正想法,关羽明确地说:「我确实很清楚曹公对我很好,但我曾受过刘将军的厚恩,曾发誓要同生死,这是不能背叛的。所以我最终还是要去找刘将军,不过在我走之前一定要立功来报效曹公。」曹操知道后,深感关羽很讲义气,也没有追究。

 

官渡之战前,袁绍派大将颜良率军在白马攻打曹操的东郡太守刘延,形势危急。曹操派张辽与关羽为先锋,前往解救。到了阵前,关羽远远望见颜良的麾盖,即策马速冲上前,斩颜良首级。大破颜良。曹操知道后,为留下关羽,上表汉献帝封关于为汉寿亭侯。建安五年(200)底,关羽知道了刘备的下落,即封其所受的赏赐,留书,挂印告辞而去。曹操的部将们都主张追击关羽,但曹操说:「各为其主,不追了。」

关羽在汝南找到了刘备,又随刘备转战南北,建安十三年(208),曹操在赤壁之战兵败之后,刘备凭借关羽,张飞,赵云的武力,赶在东吴之前,收复了江南诸郡,刘备封关羽为襄阳太守,荡寇将军。建安十六年(211)刘备入蜀,留诸葛亮与关羽镇守荆州,约一年后又调诸葛亮等入蜀,独留关羽坐镇荆州。

建安二十年春,孙权向刘备要荆州不成,便派吕蒙夺取了长沙,桂阳二郡,并围攻零郡。同年五月,刘备率军五万到荆州,欲夺回二郡,令关羽率兵三万到益阳。这时,东吴也做好了迎战的准备,又用计骗降了一直坚守零陵的郝普,占领零陵郡。东吴大将鲁肃也率军屯益阳。鲁肃在益阳时,邀关羽相会,关羽按约将军队停与百步之外,只带二三各随从单刀赴会,并全身而退。

此后东吴一直想攻占荆州。建安二十四年(219),刘备称汉中王,认命关羽为前将军,假节钺(符节及斧钺,古代出兵征讨时,天子授给大将以示威信的信物)。七月,关羽不顾来自东吴的威胁,率军攻打樊城的曹仁。并派人深入曹魏的占领地区策反,扰乱敌人后方。曹操派大将于禁助战,关羽借汉水淹曹魏七军,生擒于禁,威震华夏,曹操打算迁都以避关羽之锐。司马懿等建议联合孙权,要孙权从关羽背后袭击。曹操采用此策。孙权派吕蒙等做好了准备,并在十月出军,而且将要进攻的战略告诉曹操。但曹操的谋臣董昭却认为,应当把东吴的打算泄漏出去,这样可以让关羽早日退兵,而且也可以让关羽和东吴相斗,曹魏作收鱼人之利。曹操命人写成文字,用箭射到关羽营中。但关羽看到了之后,犹豫不决,又耽误了时间。

关羽的手下守南郡的太守糜芳,将军士人平常皆受关羽的轻视感到不满,孙权派人来诱降,二人便投降了孙权。吴军以蜀军将士的家属为人质,出兵配合曹军,前后淹击蜀军,蜀军溃败。

关羽仅带着少量的随从向蜀军控制的上庸撤退,他们日夜兼程,连续数日未休息,十分疲累。在接近蜀境关羽竟被吴军的一个小将马忠生擒。关羽被擒后,坚决不降,被东吴斩杀,死时约五十六岁。

而关羽的一生,最重情义,誓言。自年轻时投奔刘备,便终生不变初衷,至死不渝。他是我国「义」的典型。

关羽也是唯一被佛,道,儒三家崇拜的神,佛教把他当成是护法。道家儒家把他当成是「忠义」的象征,尊称为「关圣帝君」。至今,全国各地的「关帝庙」仍香火鼎盛。

 

陈隋间,佛都徒假托关羽显灵,在当阳首建关庙。唐建中三年(782年),关羽被列为古今六十四名将之一,放进武庙,配享姜太公。

 

宋代以后,关羽便被戴上“武圣”的桂冠。默默无闻了800年的关羽,被宋徽宗连升三级:先封“忠惠公”,再封“崇宁真君”,又封“昭烈武安王”和“义勇武安王”。

 

元文宗封关羽为“壮缪义勇武安显灵英济王”,

 

明神宗封之为“三界伏魔大帝神威远震天尊关圣帝君”,又把关羽庙长格为“武庙”,与文庙—孔庙并列。

 

清代皇帝标榜关羽为“万世人极”,封之为“忠义神武仁勇威显护国保民精诚绥靖翊赞宣德关圣大帝”(《清史稿·礼乐志》),在北京修建了关帝庙,还通令全国,普建关庙,按时奉祀香火。武圣关公庙数量之多,远远超过了文圣孔庙。清代一朝,仅北京一地,关庙就有116座。而且,有些关庙的建筑规模也远远超过了孔子的文庙。有人说,关公是一种文化;也有人说,关公是一种精神。

 

千百年来,经过历代统治者的封谥,和戏曲、文学的演义描述,一个“对国以忠、待人以仁、处事以智、交友以义、作战以勇”,代表着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完美的关公形象出现在世人面前。他由“万世人杰”上升到“神中之神”,成为战神,财神,文神,农神,是全方位的万能之神,为历代统治者和百姓万民,华夏神州与东瀛海外,中外同奉,上下共仰。

 

传说关羽死后,头葬河南洛阳,身葬湖北当阳,人感其德义,岁时奉祀。相传农历五月十三日为神诞.。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