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府古城游记

标签:
邯郸广府古城永年广府古城旅游 |
分类: 游记 |
13日下午,在周龙和王总夫人新华等陪同下,大概行驶30分钟。我们来到永年广府古城,以前我对这个古城一无所知。所以当来到这个完整的古城面前时,大吃一惊。怎么还有这样完整的古城?
这个广府古城,以前称为广平府,地处永年洼内,四周环水,是一水城。历来为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兵家必争之地。该城建于唐以前。历代或郡,或府,或州,或县其治所均驻于此,春秋时谓曲梁,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隋末农民起义领袖窦建德曾在此创建大夏国,奖励农桑,拥兵坐镇,并基于战略考虑,对此城进行了修整,使它具备了城池的规模。
随便进出,古城免费,呵呵,邯郸公园基本都免费,原来古城还住着一万多居民。我们登山城墙,正好一个电瓶车驶来,20元一位,我们一看,走一圈要5公里,还是上电瓶车吧。
电瓶车上还有介绍,原来土城为六里十三步,元朝增为九里十三步,相当于4.5公里,明嘉靖二十一年,知府陈俎调集九县民工,历时十三年,将土城砌为砖城,城高12米、宽8米,四门筑有城楼,四角建有角楼,并有垛墙876个,殊具特别的是在四门之外尚建有瓮城相守,地道的关防深锁,固若金汤。1958年,永年县政府机关迁驻临名关后,永年城便成为一个居民区,改为城关,1988年1月更名为广府。
广府古城
伫立城头,远见滏阳河水蜿蜒逶迤,近看碧波荡漾。滏阳河绕城一周,形成了北方罕见的没有断流的护城河,河内浅植芦苇,四周垂柳婆娑。
我们沿着古城在城墙上转了一圈,在东门下来。走进广府古城,厚厚的城墙不难让人想像古人的伟绩。城门的铁钉已然锈蚀,城墙上的一颗苍劲的古树让人浮想联翩,也许是一只小鸟的杰作,或者是不经意间一场风的结果,一粒种子经历生命中不可或缺的磨砺后,幻化成一根大树,顽强地从墙体上长起,仿佛要探出那一四方的蓝天。穿行于狭窄的长长小道,阳光洒在头顶的墙。被岁月消磨了的古城墙,其状却如峰。走上斜斜的上马道,仿佛可以听到战马的铁蹄声。
广府古城距今2600多年,春秋时期已为曲梁侯国曲梁城,其时为土筑,隋末农民起义领袖窦建德曾在此创建大夏国,迁都于洺州的夏王窦建德。窦建德(573——621)贝州漳南(今河北清河)人,隋末唐初河北起义军前期领袖,公元617年春,窦建德在乐寿(今河北献县)建立政权,619年攻破洺州(今永年广府城),遂迁都于此。东距临洺关七里的方头固村,有大冢一座,是县境内封土最高的汉代墓,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传说窦建德曾在冢上做点将台。后人称为夏王台。
古城之内有很多历史遗存,文庙大殿遗址、武氏故居、状元楼、太和堂等占据半城,老街纵横,可想像曾经的繁华。暗淡了残阳如血,远去了战鼓声碎。繁花落尽,一切已成了过眼烟云。古迹,古街留下很多印象。
古老的建筑基本已破坏殆尽,能保留下来的仅有这座古城墙,以今人的眼光来看,依然可以说是慰为壮观。被岁月消磨了的古城墙,其状如峰,沿斜斜的上马道而上,战马的铁蹄声也似乎一路而来。行走在古城厚厚的城墙上,阳光洒在头顶,闭上眼睛,想象着她曾经的辉煌,想象着她曾经历过的战火,对于她来说,我只是看客,或许生活在其中的人们会有更深的体会。广府酥鱼、驴肉灌肠和绿豆粉皮是永年的食中佳品,到厂家买上几斤,定会让您一饱口福。
城东还有与赵州桥齐名的泓济桥,是赵州桥的姊妹桥,和赵州桥有着相同的规模和形制,传说是鲁班的妹妹和鲁班比赛时所修。桥面已然被风霜雕刻,深深的车辙诉说着曾经的铅华。
古城是太极拳的中兴发祥地,杨式太极拳宗师扬露禅、武式太极拳宗师武禹襄均诞生于古城,
在广府城南街,也就是现在广府南门南面不远处,有座灰色两进瓦房宅院,是杨氏太极拳祖师杨露禅的故居,明末清初杨露禅去河南陈家沟“偷拳学艺”的故事,太极拳界和邯郸的人们耳熟能详,杨家先人杨露禅杨建侯杨班侯依靠高超的太极拳武艺在北京力挫武林高手,声震京城。到杨澄浦时,正值清末明初,杨澄浦独步武林,并结合社会发展实际,把武术与健身柔和起来,形成了新的杨氏太极拳架,成为男女老少皆宜练习的武术健身套路,从而将太极拳这一优秀拳种弘扬天下,现在太极拳的爱好者遍及世界各国。
广府古城还有一位武式太极拳祖师--武禹襄,也是当年到河南温县学的太极拳后,创编了武式太极拳,武禹祥是个富户人家,家境比杨露禅富裕,有文化,因此有幸以文字传世太极拳谱和练拳要诀。武禹襄的故居在东街,三进院,瓦房,比较气派。杨露禅故居和武禹襄故居,是国务院公布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东门外是永年国际太极拳交流中心,每年都举行一次太极拳邀请赛也是国内外太极拳爱好者拜访的神圣之地。
广府古城以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独特的北方水乡风光和源远流长的太极文化,给我留下深刻印象,我特别想在古城中吃饭,可惜,邯郸的丛台美酒又等着我回去喝了,不能让朋友等待,留一点遗憾,以后再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