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三祖天然禅寺

(2010-11-14 16:23:24)
标签:

禅宗

三祖

天然寺

浠水

袁天沛

杂谈

分类: 杂记

浠水三祖天然禅寺

 

上周在湖北浠水,参观的三祖天然寺,对三祖身世有所了解,对禅宗也加深了认识。

 

这次到浠水,我最想去的就是天然寺,可惜问起当地人,却很少知道,可见当地对文化的宣传是多么不够。

 

在此以前,我20多年前就曾经去过少林寺,对中国禅宗一祖达摩,二祖慧可,有所了解,4年前,我也去过湖北黄梅的四祖寺和五祖寺,在广东,我也去过位于韶关的六祖南华寺,并拜看过六祖真身,这次到浠水一定要到三祖天然寺看看,虽然这里不是人们常说的三祖寺,但是由于三祖僧璨晚年曾经到这里居住和讲经四年,所以对后来禅宗的传播和四祖的认定都有深刻的影响,所以这个三祖天然寺应该是有特殊的意义。

 

据《中国禅宗佛祖全传-三祖僧璨禅师》记载:僧璨祖师(?—公元606年),俗家住舒州独山(今安徽安庆境内),相传他是孤儿,所以不知道出生年月。我国历史上北周(557-581年)至隋朝(581—618年)期间人。受二祖慧可传法成为第三代祖师。

 

他不仅在北周宇文氏灭佛、隋杨广餮灭建康的危境中忍辱负重,将禅宗这一刚刚植入中国土壤的新的佛教宗派从濒临灭绝的危境中拯救出来,使之延续发展,同时,他在隐避皖公山的十数年间,完成了他的毕生之著《信心铭》,为禅宗思想体系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北周建德三年(公元574年),周武帝宇文邕诏书灭佛,下令全境诛灭沙门。隋文帝开皇六年(586年),三祖僧璨大师看到天下大定,四海升平,暗自思忖:佛法不能封闭在山谷里,袈裟也不能藏在布包内。昌明修佛法,盛世出佛才。当年慧可大师曾叮嘱,躲过劫难,相机弘法。现在劫难已过,正是相机弘法之时了。况且自己已入垂暮之年,还得挑选佛才,以传法嗣。不若出外云游一段时日,看看外面的世界,再作打算。

 

主意一定,他立即唤来主事僧智善,说明自己的打算,交代他守好寺院,护好佛法,保持香火,潜心静修。翌日,即手托盂钵、脚蹬芒鞋,离开山谷寺,往长江流域一带的蕲州云游。

 

僧璨沿长江溯流而上,在弯弯曲曲的崎岖山道上,经历了三个日出日落,来到蕲春西的一座奇异的山峰。此峰天坠地出,林涌绿浪,节节起伏,宛若游龙。石洞如窟,多彩多姿,是个难觅的幽静仙境。僧璨观之良久,不忍离去。看看天色已晚,又无寺院可以挂单,正好凭藉此山石窟一宿。便运用轻功,飘然而行,不一刻就达山腰一石窟旁,竟发现石窟上有一碑记,一看,才知此山名泰春山,乃浠水一大名胜。如此胜境,僧璨大师不忍离开,于是就在山洞里住了下来。

 

不久周围寺院的僧徒听说泰春山来了一位高僧,纷纷前来拜谒。僧璨大师一一接待,不厌其烦与之说禅,更引起四方弟子奔趋礼拜。当然,僧璨大师不忘对众宣讲《楞伽经》的大道妙义,使《楞伽经》第一次传播到了长江流域,也使《楞伽经》的地位在南方佛门弟子的眼里,有了很大的提高。这是三祖在湖北和华中地区首次传播禅宗教义,对未来禅宗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据说僧璨大师在这里接引的众多弟子中,有一个名叫善辩的和尚,悟性较高,甚得僧璨的喜爱。四年后,僧璨大师离开泰春山继续云游去了,便由这位善辩和尚住在这里当住持,讲演僧璨大师所传授的《楞伽经》。后来传到至六世传丹霞和尚,他募集化缘,开始在三祖传禅的房子旁边,始创禅林寺院。因丹霞和尚法名天然,遂取名天然寺。现在三祖当时种植的松树依然屹立,三祖住过的禅房,几经修缮,依然存在。所以应该说是非常有灵气的福地。

 

在老友孔总等人的陪同下,我们从浠水开车20多分钟,就来到泰春山,车可以直接开到山门。天然寺现存山门石基、钟楼、鼓楼、和尚塔以及"泰春山八景诗"石刻

 

“禅”此处指禅宗,禅宗是佛教的许多宗派之一,有人说十三宗派,也有人说十大宗派、八大宗派或五大宗派。无论多少宗派,禅宗必居其一。因禅宗是在中国创立的,自从初祖菩提达摩东渡中国,驻锡河南嵩山少林寺,传二祖慧可,依次传三祖僧璨、四祖道信、五祖弘忍、六祖慧能,都是禅宗祖师。禅宗是佛法的中心。主张“不立文字,直指心源,见性成佛”。主张顿悟,由佛陀开示,众生悟入,最后一念的突破,一缘的成熟,众生皆可成佛。所以禅宗很适合许多人“不求甚解而崇实惠”的口味,所以禅宗在中国市场最大。一般的庙宇大都称禅寺。

 

寺,众所周知,是和尚、尼姑住的庙宇。但寺却有鲜为人知的一面。其实,寺的原义是古代官署名,相当现在的院、部、厅、署。只是因为东汉明帝永平10年(公元67年)从古印度引进佛教,把传教的僧人安排在当时专门接待贵重宾客的官署“鸿胪寺”(相当于现在的国宾馆)内居住,后来改建成中国历史上的第一座寺庙——河南省洛阳市“白马寺”。随着佛教广为流传,寺庙普建,都是沿袭鸿胪寺那样精工华丽的宫庭式建筑,红墙黄瓦,斗拱飞檐,金碧辉煌。所以,现在的字典解释“寺”有两义:一是古代官署名,二是佛教的庙宇。前者是本义,后者是引申义。

据出土的石碑(如三祖殿)考证,三祖僧璨是天然禅寺的开山祖师,时间大约在公元586至590年之间。因为据《中国禅宗三祖寺志》记载,“隋文帝开皇十年(公元590年),僧璨正式驻锡山谷寺,(今安徽省潜山县天柱山麓的“三祖寺”),公开传经布法。丹霞和尚建寺应在唐初”。总之,三祖天然禅寺迄今有1400余年的历史。

三祖天然禅寺

 

天然寺自唐代建寺以后,经历了唐、宋、元、明、清、民国之改朝换代,一直香火鼎盛。尤其在明朝万历年间,重修大雄宝殿,规模浩大,能容千人,庙宇增至5栋,有天王、大雄、般若、韦陀、三祖等殿,寺里还有经堂、禅堂、穿堂、斋堂、客堂,共计99间,庙田百余担,竹林数十亩。僧尼数十人,佛事活动频繁,梵音传播大陆各地,乃至海外。

 

解放后,天然寺得到多方保护与修缮。1962年和1964年,省政府共拨款3万元修复寺宇,时任湖北省长的张体学两次视察天然寺。但是到了“文革”期间,由于受左倾思潮的影响,佛像全被捣毁,天然寺僧尼全被赶出寺门,财产也全部被没收。1977年初,天然寺的大雄宝殿、三祖殿等古建筑被拆,改建成一个四合院,由天然林场职工居住,只保存了钟鼓楼、张体学避难房。

三祖天然禅寺

 三祖天然禅寺

三祖天然禅寺位于长江中游北岸,大别山南端余脉——湖北省浠水县泰春山。因前峰树木苍翠茂密,远看如青狮,故又名青狮山。据旧县志载:“天然寺在泰春山,为蕲西南一大名胜。”如天然八景:望江石、兰江照、青狮山、洗手池、双峙峰、钵盂峰、虬虹岭、白额崖,各具特色,如兰江照就是在特定的雷雨天过后太阳西下时,晚霞将兰溪江面通过光的折射映照在天然寺的上殿墙上,呈现出江水波浪和轮船景色;除八景外,还有和尚塔、望婆井、吴王寨、滴水岩、老君窝、罗汉松等多处古迹。泰春山南面平坦,山前是稻麦如浪的散花洲,一平如镜的策湖,蜿蜒如带的长江,楼房如林的黄石市,隔江相望,山势突兀,恰如江南的庐山“一山飞峙大江边”。

 三祖天然禅寺

三祖天然禅寺
三祖天然禅寺
这是三祖在泰春山讲禅修佛的道场,后面大树是三祖种植的,有1400多年历史了/

 

三祖天然禅寺

三祖天然禅寺



山后连绵着号称四十里的蒋家山,地形奇特,节节起伏,跌宕多姿,林丰竹茂,草地葳蕤,百花争奇斗艳,冬暖夏凉,四季如春。泰春山四周是低矮的丘陵地带,唯独它高高隆起,在山顶上,可以环观黄冈市、鄂州市、黄石市、蕲春县、浠水县等五个县市几百平方公里的景色。远可观长江烟波浩渺,千帆竞发,鄂黄大桥、黄石大桥横锁长江,峦山城市依偎成趣;近可观策湖碧波荡漾、梯田如画、小桥流水人家;远可听京九火车笛鸣轮转,近可听百鸟争鸣。这里白天景如画,夜晚色迷人,城市乡村的灯火在江河湖塘里倒映,闪闪烁烁,如同天上的繁星。寂静的夜空,新鲜的空气,送爽的清风,有时还有淡淡的云雾,使人仿佛置身于仙境。泰春山自古以来一直是鄂东的旅游胜地。

 

许多历史上诗人词客曾来此游历过,并留下很多脍炙人口的诗词楹联,千秋传诵,如《天然寺八景诗》、《上已登天然寺》等诗和楹联“泰岱惊天下;春风拂面来”。而且还富有许多传奇动人的故事,如:望江石就是三祖僧璨当年参禅打坐、观景腾飞的地点。这里有古塔、古松。

 

三祖天然禅寺水陆交通畅达,泰春山南临长江,水路上可入川,下可至沪;京九线从蒋家山北麓穿过,而恰是全线中点,南通香港,北达京都;天然寺又恰在黄冈市佛教旅游线的中点,从黄州赤壁到黄梅四祖寺、五祖寺之间,与其一线穿珠,离浠水县城只有20公里。

 

三祖天然禅寺源远流长,尽管因世道沧桑而几度兴衰,非常值得看一下,如果今后将三祖天然寺和四祖寺、五祖寺的禅宗佛教文化联合在一起,到黄州可以深度体验禅宗文化,一定是很有意义的事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