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袁天沛
袁天沛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5,991
  • 关注人气:2,978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饺子的几种叫法

(2010-02-01 19:06:12)
标签:

传统文化

杂谈

文化

袁天沛

饺子

分类: 感悟

饺子的几种叫法

 

昨天晚上,在诸城朋友家吃家宴,最后上的就是饺子,当地人称饺子为:“固扎’或”故扎”,我查了一下,两种写法都有,但是我更倾向于“固扎”的写法,读音都一样。

 

饺子的叫法很多,山东济宁就称饺子为“扁食”,南方还有叫“馄饨”的,还有地方叫“角子”。

 

对于固扎也有几种解释:固扎是包饺子的一种方法,固代表双手压皮,扎是将饺子扎成花纹。这是第一种解释方法;

 

还有一种说法,叫“固扎”,取谐音,意思希望你到一个地方能稳定下来,面条,希望你下车到这里能住的时间长一点。对朋友的接待。“上车饺子,下车面”这是指送行的时候给被送的人吃饺子,接风的时候给被接的人吃面条.还有一个说法叫做:送客的饺子迎客的面.另外一个更直接的说法叫做:滚蛋饺子接风面.。

 

潍坊地区叫“故扎”,要求在小孩1岁前,有教小孩攥“故扎”的习惯。攥“故扎”,就是随着别人的说话指令,小孩能听懂,并开始攥拳。

 

叫“扁食”实际中山东和河南都有,元朝就称饺子为“扁食”。元明朝“匾食”的“匾”,如今已通作“扁”。“扁食”一名,可能出自蒙古(中国北方少数民族)语。另一种说法是饺子是扁的,所以叫扁食。

 

 

叫馄饨,据推测,古时的饺子煮熟以后,不是捞出来单独吃,而是和汤一起盛在碗里混着吃,所以当时的人们把饺子叫“馄饨”。 这种吃法在中国的一些地区仍然流行,如河南、陕西等地的人吃饺子,要在汤里放些香菜、葱花、虾皮、韭菜等小料。

 

对于角子,饺子源于古代的角子。早在三国时期,魏张揖所著的《广雅》一书中,就提到这种食品。据考证︰它是由南北朝至唐朝时期的"偃月形馄饨"。和南宋时的"燥肉双下角子"发展而来的,距今已有一千四百年。大约到了唐代,饺子已经变得和现在的饺子一模一样,而且是捞出来放在盘子里单独吃,宋代称饺子为“角儿”,它是后世“饺子”一词的词源。这种写法,在其后的元、明、清及民国间仍可见到。

 

对了,饺子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民间吃食,深受老百姓的欢迎,民间有“好吃不过饺子”的俗语。每逢新春佳节,饺子更成为一种应时不可缺少的佳期肴。快到春节了,说说吃饺子的习俗:
1.过年吃饺子
过年吃饺子的习俗有很多传说,比较普遍的说是,春节吃饺子的习俗在明清时已有相当盛行。饺子一般要在年三十晚上12点以前包好,待到半夜子时吃,这时正是农历正月初一的伊始,吃饺子取“更岁交子”之意,“子”为“子时”,交与“饺”谐音,有“喜庆团圆”和“吉祥如意”的意思。
2.冬至吃饺子
纪念“医圣”张仲景冬至舍药留下的。
3.大钱饺子
在饺子中包上铜钱、硬币,吃到得人在新年中财运亨通。后来发展在饺子中包糖果、红枣
4.破五饺子
大年初五要吃饺子,初五也有破五之说,也有很多传说。
关于吃饺子,最有意思的说法,就是"捏小人嘴"。
所以,初五的时候吃饺子,要动动手,把小人嘴巴捏上,免得小人作怪。
5.立秋吃饺子
立秋贴秋膘,有些地方是要吃饺子的。
6.上车饺子,下车面
这个说法没有找到出处。
7.好吃不如饺子,舒服不如躺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明天立春了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