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市的将军府

标签:
呼市将军府杂谈 |
分类: 杂记 |
呼市的将军府
清雍正年间(1723—1735),清王朝为巩固西北边防,在呼和浩特市旧城东北方向2. 5公里处,另外修筑新城一座,驻屯满洲八旗的官兵。 雍正十三年(1735)开始动工兴建,乾隆四年(1739)建成,当时命名为绥远城,设绥远将军统领,同时管辖漠南蒙古王公及大同、宣化等地驻军。
将军衙署按一品封疆大吏衙署规格营造,占地面积15000平方米。门前有高大的影壁,门两侧立石狮一对。院内厅堂三进,前为大厅,两侧为东西庑堂,大厅后为公廨,后院为将军私邸。衙署经过多次修缮,至今仍保持原有布局。
府院于1737年(清乾隆二年)开工兴建,至1739年(乾隆四年)建成。正南端(现马路南)为大照壁,东西为辕门,正门前左右蹲立一双石狮,进门后有大堂、二堂,为绥远将军的衙署,三堂和四堂为将军的内寝,第五进院为“后堂”,两侧为花园。府院各种用房130间,占地面积三万平方米。该府从1737年到1912年名为绥远将军衙署,在175年中,有75位将军授任。1912年到1913年北洋军阀政府时改为“将军府”,1914年到1923年改名绥远都统公署,1921年到1937年为绥远省政府,1937年到1945年为伪蒙疆联合自治政府。1945年到1949年复名绥远省政府。解放后到1983年,分别由绥远省人民政府,内蒙古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在这里办公。
绥远将军的前名是“建威将军”。号令八千少一名八旗官兵,为清朝正一品封疆大臣,是绥远地区的最高军政指挥官员。绥远城的特点是:四门不正,鼓楼不中,而将军衙门居城的中心,表现出绥远将军高傲的地位和专横的权力,这些都为研究清廷对西北地区和在绥远的统治提供了史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