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飞:蝉趣及其他
(2013-12-22 15:15:18)
●蝉趣及其他 作者:石飞
蝉,书上一般称“知了”。老家苏北徐州一带,则把它叫作“解儿”,将其幼虫唤作“解猴”或“解龟”。每年麦子上场时节,“解猴”纷纷出土,上树蜕变,羽化为“解儿”,没完没了地鸣叫,热闹一夏天。
“解猴”埋在灶火里烧熟后,把壳剥去,香喷喷,脆溜溜,特别解馋;“解儿”虽不如“解猴”好吃,也算开了荤。我的童年时代(上世纪50年代中期),最大的乐趣就是捉“解儿”。其捉法五花八门,到了花甲之年想起来,依然不乏刺激感,在此不妨说说几招。
一是扣。“解猴”是晚上出洞爬上树的。宅前屋后、塘边河畔的大树下出“解猴”最多,太阳落山夕亮未尽之时,孩子们便会去那里寻瞅。见了针眼大的小孔,表土薄薄,即可断定里面笃定有“解猴”,食指轻轻一点,洞口敞开,一个“解猴”便会顺着手指爬出来。
二是摸。天黑下来以后,出了洞的“解猴”开始往树上爬。这时候,我们就到树干上瞎摸(那时候没有电灯,卖不起电筒),摸了遍,过了一会儿再来摸一遍,一个晚上总能摸到一二十个“解猴”。
三是套。“解猴”蜕壳变成“解儿”后,爬在高高的树上。我们会砍一棵长芦苇,打掉叶子,把苇梢芯子剥得细细的如同马尾般,结个铜钱大小(相当于现在1元硬币)的扣子,伸到“解儿”的屁股后面,套住了一侧的翅膀后,慢慢轻轻向前提索。这时候,“解儿”似乎觉得人家在给它挠痒痒,快感得很,惬意地爬动。只待扣子束紧了翅膀根,用力一拉,“解儿”就活喊拉叫地被拽了下来,有点像钓鱼的味道。
四是粘。工具还是长芦苇。抓把新麦粒在嘴里细细地嚼,嚼成糊状吐在手掌里揉成面筋后裹在芦苇顶梢,站在树下悄悄地把面筋往“解儿”的翅膀上蘸。“解儿”以为是跟它逗乐子呢,并不飞,等到粘结实以后,一家伙就把它给拉下来了。
五是照。傍晚“踩点”,瞅准哪棵树上“解儿”多,天黑以后抱上一抱麦草去那棵树下燃火。火起以后,爬到树上猛晃,“解儿”便噼哩吧哒地直朝火里扑,常常一个晚上能捉到几十只。
蝉,在我国古代文人骚客的笔下,超凡脱俗,高洁贞操。栖于高枝,餐风露宿,不食人间烟火,概喻人品之清高。譬如,骆宾王的《在狱咏蝉》中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句,李商隐的《蝉》中有“本以高难饱”、“我亦举家清”句,虞世南的《蝉》中有“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句,王沂孙的《齐天乐·蝉》中有“甚独抱清高,顿成凄楚”句。清代著名诗人沈德潜在其所编的大型唐诗选《唐诗别裁》(20卷,选1928首)中,对咏蝉诗点评曰:“咏蝉者每咏其声,此独尊其品格。”
照此而论,蝉应该洞察力强,精明警觉,事实呢,它却痴傻得可笑,愚昧得可怜。天黑出洞之前,干吗要透个气孔,这不是故意自我暴露吗?明明人家在用扣子套你,用粘胶蘸你,你却不知飞躲,以为人家是在和你逗乐儿,岂不找死吗?尤其是,居然把人家燃火诱捕,视为光明仙景骤现,争先恐后地扑之,结果坠入死亡陷阱。好可悲的蝉啊,看似聪明超然,其实呢,愚不可及。
莫要嘲笑昆虫吧,号称高级动物的人,如我等屁民者,何尝又不是这样呢?看似不傻不呆,实际上,远比蝉少脑子。明知是流氓骗子,却还要相信他们的花言巧语、歪理邪说,上贼船,撵鬼火,不知回头;原本清楚是诡计圈套,却偏掉以轻心,掏真情,吐实言,自寻苦头。蝉蠢,毕竟其乃虫辈,一切皆可理解原谅。而人则不然,高级动物,理应善于思考,愚昧如蝉胜蝉,未免枉脱为人焉!每念至此,总觉得自己乃糊涂蛋一个,枉来世间转一遭。(47649987@qq.com)
蝉,书上一般称“知了”。老家苏北徐州一带,则把它叫作“解儿”,将其幼虫唤作“解猴”或“解龟”。每年麦子上场时节,“解猴”纷纷出土,上树蜕变,羽化为“解儿”,没完没了地鸣叫,热闹一夏天。
“解猴”埋在灶火里烧熟后,把壳剥去,香喷喷,脆溜溜,特别解馋;“解儿”虽不如“解猴”好吃,也算开了荤。我的童年时代(上世纪50年代中期),最大的乐趣就是捉“解儿”。其捉法五花八门,到了花甲之年想起来,依然不乏刺激感,在此不妨说说几招。
一是扣。“解猴”是晚上出洞爬上树的。宅前屋后、塘边河畔的大树下出“解猴”最多,太阳落山夕亮未尽之时,孩子们便会去那里寻瞅。见了针眼大的小孔,表土薄薄,即可断定里面笃定有“解猴”,食指轻轻一点,洞口敞开,一个“解猴”便会顺着手指爬出来。
二是摸。天黑下来以后,出了洞的“解猴”开始往树上爬。这时候,我们就到树干上瞎摸(那时候没有电灯,卖不起电筒),摸了遍,过了一会儿再来摸一遍,一个晚上总能摸到一二十个“解猴”。
三是套。“解猴”蜕壳变成“解儿”后,爬在高高的树上。我们会砍一棵长芦苇,打掉叶子,把苇梢芯子剥得细细的如同马尾般,结个铜钱大小(相当于现在1元硬币)的扣子,伸到“解儿”的屁股后面,套住了一侧的翅膀后,慢慢轻轻向前提索。这时候,“解儿”似乎觉得人家在给它挠痒痒,快感得很,惬意地爬动。只待扣子束紧了翅膀根,用力一拉,“解儿”就活喊拉叫地被拽了下来,有点像钓鱼的味道。
四是粘。工具还是长芦苇。抓把新麦粒在嘴里细细地嚼,嚼成糊状吐在手掌里揉成面筋后裹在芦苇顶梢,站在树下悄悄地把面筋往“解儿”的翅膀上蘸。“解儿”以为是跟它逗乐子呢,并不飞,等到粘结实以后,一家伙就把它给拉下来了。
五是照。傍晚“踩点”,瞅准哪棵树上“解儿”多,天黑以后抱上一抱麦草去那棵树下燃火。火起以后,爬到树上猛晃,“解儿”便噼哩吧哒地直朝火里扑,常常一个晚上能捉到几十只。
蝉,在我国古代文人骚客的笔下,超凡脱俗,高洁贞操。栖于高枝,餐风露宿,不食人间烟火,概喻人品之清高。譬如,骆宾王的《在狱咏蝉》中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句,李商隐的《蝉》中有“本以高难饱”、“我亦举家清”句,虞世南的《蝉》中有“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句,王沂孙的《齐天乐·蝉》中有“甚独抱清高,顿成凄楚”句。清代著名诗人沈德潜在其所编的大型唐诗选《唐诗别裁》(20卷,选1928首)中,对咏蝉诗点评曰:“咏蝉者每咏其声,此独尊其品格。”
照此而论,蝉应该洞察力强,精明警觉,事实呢,它却痴傻得可笑,愚昧得可怜。天黑出洞之前,干吗要透个气孔,这不是故意自我暴露吗?明明人家在用扣子套你,用粘胶蘸你,你却不知飞躲,以为人家是在和你逗乐儿,岂不找死吗?尤其是,居然把人家燃火诱捕,视为光明仙景骤现,争先恐后地扑之,结果坠入死亡陷阱。好可悲的蝉啊,看似聪明超然,其实呢,愚不可及。
莫要嘲笑昆虫吧,号称高级动物的人,如我等屁民者,何尝又不是这样呢?看似不傻不呆,实际上,远比蝉少脑子。明知是流氓骗子,却还要相信他们的花言巧语、歪理邪说,上贼船,撵鬼火,不知回头;原本清楚是诡计圈套,却偏掉以轻心,掏真情,吐实言,自寻苦头。蝉蠢,毕竟其乃虫辈,一切皆可理解原谅。而人则不然,高级动物,理应善于思考,愚昧如蝉胜蝉,未免枉脱为人焉!每念至此,总觉得自己乃糊涂蛋一个,枉来世间转一遭。(47649987@qq.com)
前一篇:石飞:大火烧出一窝子英雄
后一篇:石飞:“假市长”呼唤“真市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