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飞:办法再好不落实也等于零
(2013-09-25 08:48:05)
●办法再好不落实也等于零 作者:石飞
财政部、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中共中央直属机关事务管理局23日联合对外发布修订后的《中央和国家机关会议费管理办法》。新办法将于明年1月1日起施行。(9月24日《人民日报》1版)
细读“新办法”,觉得它定得相当具体明确,而且操作性较强。譬如,连会议分类的标准、各类会议规模、人数、地点要求、食宿安排、费用报销等等都作出了规定。这等于为各类会议都划定“杠杠”或曰“盘子”,要开会就只能在这个既定的“圈圈”里行事,出了“圈”就是犯规违纪,就要受到追究。
许多年来,在老百姓的眼里,官方各种名目繁多的大大小小的会议,不过是官员休闲、享乐和潇洒的代名词——集聚风景名胜、下榻高档宾馆、山珍海味、名酒佳肴、礼品馈赠、饱赏演出、佳丽伴舞,一日会议三天游玩……纳税人的血汗钱就这样被层层级级五花八门的所谓“会议”挥霍掉了。“会议没完没了地开,百姓没完没了地骂娘”,人民群众对于会议腐败深恶痛绝久矣!我想,此“新办法”的出台,的确顺应了人民群众的关切,也是教育实践活动见成效的实实在在的体现,肯定会赢得一片叫好。眼下亟需要办的是,这个“新办法”规范和制约的对象是中央和国家机关,各级党委政府应该上行下效,闻风而动,尽可能快地制定并公开当地党政机关会议费管理的新办法,而不能上面真格的,下面无所谓。为此,中央应该有个统一的说法,规定一个时限,要求各级地方党委政府最迟必须在什么时间把自己的“新办法”向社会公开,并要与中央的“新办法”同步施行。
“新办法”值得欣喜,但却又让人乐观不起来。立规矩定制度很重要,好的制度可以制约不良的习惯、护佑优良的风气。但是,办法再好不落实也等于零。制度不是万能的。说穿了制度无非就是写在纸上、贴在墙上、发在媒体上以及由领导重要讲话的内容,如果不落到实处,再好看再好听再感动人的制度,都毫无意义,不过都是养眼睛哄耳朵的东东。在这方面,我们的教训太多了!9月24日《人民日报》文章《走出“制度陷阱”》揭示了当前的一种现象:制度规章一箩筐,却并不见完全奏效。“几百个文件管不住一张嘴”,“下文件,一层一层往下念。念完文件进饭店,政策就是不兑现”。这话说的相当贴切形象,会议费管理新办法是否也会沦为这种状况呢?很难说。制度能否起到应有的作用,关键要看人的作用。制度由人设计,也要由人来落实。两者相比,不管是哪个方面的制度,执行总比设计难得多。制度的口号和高调人人都会吆喝,甚至一个比一个唱的动听,都是“巨人”,但是,到了兑现时,一些人往往变成了“矮子”,原先被吹得神乎其神的法律制度,结果沦为了招认哂讽的“稻草人”。
要想让会议费管理新办法尊严起来,受敬畏,被当作圭臬,关键需要对胆敢顶风违纪、以身试法者,不姑息迁就,不搞下不为例,发现一起处理一起,发现一人追究一人。最好采取当下流行的妙法,“先免职,再处理。”让“新办法”成为带电的“高压线”,使官员不敢碰。
财政部、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中共中央直属机关事务管理局23日联合对外发布修订后的《中央和国家机关会议费管理办法》。新办法将于明年1月1日起施行。(9月24日《人民日报》1版)
细读“新办法”,觉得它定得相当具体明确,而且操作性较强。譬如,连会议分类的标准、各类会议规模、人数、地点要求、食宿安排、费用报销等等都作出了规定。这等于为各类会议都划定“杠杠”或曰“盘子”,要开会就只能在这个既定的“圈圈”里行事,出了“圈”就是犯规违纪,就要受到追究。
许多年来,在老百姓的眼里,官方各种名目繁多的大大小小的会议,不过是官员休闲、享乐和潇洒的代名词——集聚风景名胜、下榻高档宾馆、山珍海味、名酒佳肴、礼品馈赠、饱赏演出、佳丽伴舞,一日会议三天游玩……纳税人的血汗钱就这样被层层级级五花八门的所谓“会议”挥霍掉了。“会议没完没了地开,百姓没完没了地骂娘”,人民群众对于会议腐败深恶痛绝久矣!我想,此“新办法”的出台,的确顺应了人民群众的关切,也是教育实践活动见成效的实实在在的体现,肯定会赢得一片叫好。眼下亟需要办的是,这个“新办法”规范和制约的对象是中央和国家机关,各级党委政府应该上行下效,闻风而动,尽可能快地制定并公开当地党政机关会议费管理的新办法,而不能上面真格的,下面无所谓。为此,中央应该有个统一的说法,规定一个时限,要求各级地方党委政府最迟必须在什么时间把自己的“新办法”向社会公开,并要与中央的“新办法”同步施行。
“新办法”值得欣喜,但却又让人乐观不起来。立规矩定制度很重要,好的制度可以制约不良的习惯、护佑优良的风气。但是,办法再好不落实也等于零。制度不是万能的。说穿了制度无非就是写在纸上、贴在墙上、发在媒体上以及由领导重要讲话的内容,如果不落到实处,再好看再好听再感动人的制度,都毫无意义,不过都是养眼睛哄耳朵的东东。在这方面,我们的教训太多了!9月24日《人民日报》文章《走出“制度陷阱”》揭示了当前的一种现象:制度规章一箩筐,却并不见完全奏效。“几百个文件管不住一张嘴”,“下文件,一层一层往下念。念完文件进饭店,政策就是不兑现”。这话说的相当贴切形象,会议费管理新办法是否也会沦为这种状况呢?很难说。制度能否起到应有的作用,关键要看人的作用。制度由人设计,也要由人来落实。两者相比,不管是哪个方面的制度,执行总比设计难得多。制度的口号和高调人人都会吆喝,甚至一个比一个唱的动听,都是“巨人”,但是,到了兑现时,一些人往往变成了“矮子”,原先被吹得神乎其神的法律制度,结果沦为了招认哂讽的“稻草人”。
要想让会议费管理新办法尊严起来,受敬畏,被当作圭臬,关键需要对胆敢顶风违纪、以身试法者,不姑息迁就,不搞下不为例,发现一起处理一起,发现一人追究一人。最好采取当下流行的妙法,“先免职,再处理。”让“新办法”成为带电的“高压线”,使官员不敢碰。
前一篇:●真心爱羊的狼大王(寓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