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慢看人间的言蹊
慢看人间的言蹊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8,059
  • 关注人气:385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图览晋阳太原晋祠——圣母是姜太公之女?长啥样

(2016-11-06 13:11:52)
标签:

周柏

圣母殿

侍女像

宋代彩塑

盘龙雕柱

分类: 李泽辉行天下
http://s2/mw690/001DjGCmzy76cztX0qdf1&690

晋祠,原名为晋王祠,初名唐叔虞祠,是为纪念晋国开国诸侯唐叔虞(后被追封为晋王)及母后邑姜后而建。晋祠本是唐叔虞祠,主殿内为什么供奉他的母亲邑姜呢?邑姜是姜太公的女儿,长啥样?想知道吗?跟我一起看吧。-----------人称晋祠有三宝:圣母殿、鱼沼飞梁 、献殿 ;三绝侍女像、周柏、难老泉。43尊宋代彩塑侍女像就是在圣母殿中。圣母殿,建于北宋天圣年间(1023-1032年)木构建筑,殿内没有立柱。

http://s5/mw690/001DjGCmzy76czu8bsg44&690

http://s12/mw690/001DjGCmzy76czv5hoLab&690



圣母殿殿面阔七间,进深六间,重檐歇山顶,黄绿色琉璃瓦剪边,殿高19米。前檐下8根立柱上8条木蟠龙环绕而上,雕于北宋元祐二年(1087年),这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盘龙雕柱。八条龙各抱一根大柱,张牙舞爪,活灵活现,虽已历经千年,颜色褪尽,但坦露原木色依然威猛。

http://s3/mw690/001DjGCmzy76czwtNOaa2&690

殿前的巨形匾额“显灵昭济圣母”。

http://s5/mw690/001DjGCmzy76czwVxGsa4&690

http://s6/mw690/001DjGCmzy76czxNaiFd5&690

廊下有高大的力士塑像。力士也是形神兼备,不可多得的佳作。只是光芒被43尊宋代彩塑侍女像掩盖住了,不为人注意。

http://s15/mw690/001DjGCmzy76czyJ062ce&690

圣母殿侧的碑文。一个小女孩正在认真的观看。

http://s1/mw690/001DjGCmzy76czAijNm90&690

圣母殿,是晋祠的主殿位于中轴线终端。现公认奉祀的是姜子牙的女儿,周武王的妻子,周成王和唐叔虞的母亲邑姜。每年阴历七月初二,晋祠当地民众都会举行仪式祭祀圣母,水镜台上下热闹非凡。


晋祠本是唐叔虞祠,主殿为何供奉邑姜? 宋太宗曾下令毁灭老晋阳城。北宋中期再次兴建晋祠时,正值刘太后当政,出身寒微的她将自己的祖先附会到曾经显赫的太原刘氏一族,将按照自己形象塑造的圣母像安置在晋祠中央,唐叔虞祠被改在东南侧,隐含有标榜自我之意。刘家人心里明白,铸造铁人,立在圣母殿前,铁了心保护圣母。但刘太后都没敢说那就是谁。所以,圣母供奉的是邑姜,但看到的形象却是刘太后的形象。

http://s11/mw690/001DjGCmzy76czz7zTQaa&690

http://s3/mw690/001DjGCmzy76czzFWIW52&690


http://s9/mw690/001DjGCmzy76czAPE1i38&690

http://s16/mw690/001DjGCmzy76czBkI2Paf&690

http://s2/mw690/001DjGCmzy76czBPLu961&690

http://s9/mw690/001DjGCmzy76czCq8uka8&690

http://s8/mw690/001DjGCmzy76czDOcNVc7&690

圣母殿中共有43尊泥塑彩绘人像,除龛内两小像系后补外,其余为宋代原塑。圣母邑姜凤蟒袍,霞帔珠璎,端庄而坐神龛内,殿内的布置一如宫中,42尊侍从的塑像对称地分列两侧。其中宦者像5尊,着男服女官像4尊,侍女像33尊。侍女像最为生动,身体比例适度,服饰艳丽,衣纹随身体动作而转动;其身段或丰满或俊俏,面庞或圆润或清秀,有的是洒扫梳装,有的奉饮食、侍起居,动作不同,富有变化,神情上也表现出或天真或怨抑。

http://s2/mw690/001DjGCmzy76czE3YkN01&690

头扎红饰唱花旦的宫女是著名的半哭半笑侍女像,又名阴阳脸侍女,从脸左右两侧看出会分别看到哭脸和笑脸。她喜溢眉梢,含羞带笑,大概是刚刚唱罢,便受到了圣母的夸奖。可是从另一侧面看去,隐约可见其红肿的眼睛和含泪的眼角,生活的辛酸及艺人的苦楚被她强压于心中却又不自觉的展露无疑。梅兰芳大师曾在此尊侍女像前伫立良久,反复品味她的内心和动作,并且大加赞赏。

晋祠三绝之周柏,位于圣母殿北侧,柏科,侧柏属,别名撑天柏。传说是唐叔虞封晋时亲手栽种,树龄已有2800年左右,树干粗壮。柏树树根巨大,需三人合抱,枝头分叉,呈卧倒的姿态,因此又称“卧柏”。它的枝杈正好搭在了唐朝时期种植的一颗槐树身上,至此两者共生千年。在当地人眼中,这株古柏就是长生不老的象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