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直隶总督府,感受衙门里的廉政文化

标签:
直隶总督府孙嘉淦居官八约廉政 |
分类: 文化之旅 |
保定,应该算是常去的一座城市,特别是在93年到97年间。然而到直隶总督府却是在去年一次路过那里时。那一天从肃宁回北京时因错过一个路口,便进了保定城,于是来到了位于闹市区的直隶总督府。
直隶总督署原建筑始建于元,明初为保定衙,明永乐年间改做大宁都司署,清初又改作参将署,清雍正八年(公元1730年)经过大规模的扩建后正式启用,历经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八帝,计有180余年历史,直到清朝末代皇帝逊位才废止。历任总督有七十四人九十九任次。有修建莲池书院的李卫,有一代廉吏唐执玉,有兴农治水被列为“乾隆五督臣”之一的方观承,更有清末名臣曾国藩、李鸿章、袁世凯等。其中李鸿章在此任职时间最长,达二十五年之久,他和直隶总督署一同达到了权力的极盛时期。
总督署呈对称形的建筑布局,整个建筑群东西宽130米。南北长220多米,占地约三万平方米,有院落二十余个。总督署大堂,是举行重大庆典活动的场所。二堂院是总督的办公处,呈四合院形制,布局严谨。三堂又称官邸,是总督的书房和签押房。四堂又称上房,是总督及其家眷生活居住之所。
值得品味的是,在总督府后堂的墙上,悬挂的是第14位总督孙嘉淦写的“居官八约”匾,“事君笃而不显,与人共而不骄,势避其所争,功藏于无名,事止于能去,言删其无用,以守独避人,以清费廉取。”短短的42个字,但却概括了事君、共人、避争、藏功、止事、要言、守独、清廉等非常丰富的内容,被后人看成是为官做人的八项基本原则。
孙总督写了这个匾,他也做到了清廉,传说孙嘉淦告老还乡,从京城回兴县之前,他老人家犯嘀咕了:我一辈子不贪不沾,没有攒下几个钱,如今荣归故里,还是一副穷酸模样遭乡绅土财耻笑不说了,也给朝廷丢脸啊。思谋良久,计上心来,让仆人连夜买来十几口厚重木箱,然后亲自动手装满了砖头。第二天,辎重浩荡启程回家。没料到,皇帝得到举报说,孙嘉淦平常装清廉,实际也是个贪墨官,不信您看,他回家的时候金银财宝带了好几骡车。于是,孙嘉淦行至半路遭到检查,装阔的事露馅儿了。此事一经汇报,皇上很是感动,命令沿途官府以真金实银换下了孙嘉淦箱子里的砖头,算是重重赏了他一笔。看来清官也要把自己扮演成贪官,才不至于被”笑贫不笑贪“的世俗人等耻笑。
http://s3/middle/593bce78g759ade230b62&690&69012
在庄严肃穆的府衙中,饱受廉政文化熏陶的官员们一定都象孙嘉淦一样清廉吧?其实不然,从雍正年总督一职定制到清帝逊位,8位皇帝统治期间,直隶总督存在时间总共只有190多年,经历了74人,平均两年多就换一个总督,而因为清廉留名于世的仅唐执玉等几位而已,贪官的数量远远大于清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