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风电制造需内强筋骨 不仅“喝汤”还要“吃肉”

(2009-12-14 18:51:10)
标签:

风电设备

风力发电机组

公共技术

德国

财经

分类: 兰溪-工作记录

近几年,“新能源”在我国近似疯狂地快速发展,特别是风电领域的发展速度可谓惊人,截止09年年中,风电总装机全球第四,今年上半年增长1181万千瓦,同比增长101%,增长量全球第一。

 

另一方面风电设备产量也是大幅提高,数据显示,我国风电整机制造企业总计已超过70家,风叶生产企业50多家,塔筒生产企业则有近100家。2009年上半年我国风电设备产量达427万千瓦,同比增长达135.7%。而且在政策支持下,国内风电装机中已有近60%使用了国内品牌的风电机组,但是仅今年上半年我国的风机进口量仍旧达到976台,金额近亿美元。而且从全球范围来看,我国品牌风机的市场占有率仍旧较低。

 

这一现象的背后,是我国风电制造行业所面临的只能“喝汤”难以“吃肉”的严峻形势。

 

 而造成这一形势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首先的问题是核心技术水平低下,自主创新能力薄弱。随着风电机容量的日渐增大,风力发电机组的技术含量越来越高,目前主流的大型风力发电机组已成为一种涉及多个学科的高技术密集型产品。目前我国商业化风电机组生产基本都似乎在技术引进和消化的基础上,对技术创新和二次开发重视不够。另外在风电制造领域还没有建立国家级的风电技术研发机构,缺乏总体性持续深入的基础研究,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研发体系尚未形成,相关技术人才队伍也远远不能满足研发的要求,影响了风电产业的发展步伐。

 

其次,风电制造行业缺乏总体的发展战略,企业间的相互协作和资源整合严重缺乏,产业发展格局几近混乱。一方面是风电的公共技术产业服务体系尚未建立,缺乏对技术及产业的系统性、战略性发展路线研究,相关技术标准尚未建立;另一方面,政府层面缺乏对这一产业的全局性、前瞻性引导;而企业层面也是出于各自为战的局面,缺乏相互间的协作与资源整合,造成产业效率的相对低下。

 

另一方面全球范围风电设备技术和产业发展迅速,来自国际制造商的技术产业竞争压力正在增大。近两年,随着我国风电装机的持续增长,国外制造巨头纷纷来华设厂,意图在制造成本方面缩小与国内厂家的差距。VESTAS、GE WIND、SIEMENS众多外资巨头或合资或独资在国内建立生产基地,这将进一步增加国内自主品牌所面临的市场竞争压力。

 

而要改变这一现状,政府层面应有一个全局性的引导,抓紧在战略高度对技术和产业进行系统性的研究,加快风电公共技术服务体系的建设,加快国家级风电技术研发平台的建设,加快风电人才培养体系的建设,加快风电标准体系的建立;行业层面应组建相应的行业组织,增强行业自律,促进企业间的相互协作与资源共享;企业层面在引进技术的同时应注重技术创新与二次开发。

 

总的来说,面对这种内外交困的形势,加快自身建设,摆脱技术依赖才是硬道理,也只有这样,我们的风电产业才能避免长期“喝汤”的尴尬局面,成为“吃肉”的强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