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岁首,我收到的最珍贵礼物是我当兵的八连战友张立忠给我寄来的他的大作《岁月轻吟》。
急不可耐地翻开读下去,每篇都是烛照心灵的华彩篇章,让我陶醉和痴迷。
在我看来,读散文就是体味情感、接受情感,情感所在是真实。
比如书中“初入八连”,涉及我熟悉的连长、指导员、副指导员和一些战士,栩栩如生的人物描写,勾画出八连当时的真实场景,激起我对八连的深深怀念。文中还提到来连队锻炼的大学生其中有我的名字:“这些大学生设有一点知识分子的架子,和战士们一样风里来雨里去,同吃同住同劳动同训练,与官兵们结下了深厚的感情。他们知识渊博,多才多艺,为连队的建设做出了重要的贡献。”读了很感动,情不自禁自言自语说了一句:若青春可重来,我还要去当兵。
好的散文是从心底里流出的文字,是情感发酵到一定程度之后的自然流淌,这是一种内在的美,有了这种美,才有文字美,才会给读者带来美感和共鸣。
书中有一篇记述了“走进靖宇陵园”,在文章最后作者写道:“走出靖宇陵园,我的心里充满了崇敬,我为我们这个民族在生死存亡之际出了杨靖宇这样的大英雄而感到庆幸。是他们在民族将被黑暗吞噬之时,保留了一份火种,点亮了民族希望的灯;是他们在民族命悬一线之时,保留了一份勇气,让一个民族的骨气和血性永存;是他们在我们需要与邪恶搏杀之时,保留下一份战斗的智慧,让我们抵御外侮的方略丰盈;是他们在民族的尊严被外人践踏之时,为整个民族赢得了一份尊重,甚至是敌人的尊重,从而让世界明白这个民族不可战胜。没有他们,我们的世界将黯淡无光。他们的精神超越时代,超越战争。”
因为通化的靖宇陵园我也瞻仰过,读了作者的感慨,我强烈地感受到一种共振和共鸣。
写散文是内心的需要,是人精神成长的见证和记录,好散文一定是远离虚假,如果一个作家和什么人码字为了赚钱或者是沽名钓誉,绝对写不出好散文,因为散文是“我手写我心”不允许虚构!
也许是这个原因,我曾对一些有来头的书表示不屑。而把该书的文字奉为散文经典,书中自序里的一段话我十分欣赏:“转眼间,我写散文有五年了,时间的长度真的不值得炫耀,但我笔下可差遣的岁月却有50多年,而且每天都在延长,这是我散文写作的一笔丰厚的财富。虽然我还并不完全具备合理挥洒这笔财富的内力,但它终究还是为我的写作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材料和养分,让我的文章起码自己看上去尽可能饱满和丰腴,这是我引以为傲的地方。因为漫长的岁月在记忆中是有磨损和销蚀的,而且即便是写眼前的琐事,也需要拨开其上的覆纱或迷雾,找到生活的本真之相,这并不容易,常常让我寝食难安。这是一个呕心沥血的艰苦过程,也是我在期冀散文的享受时,所不得不面对和忍受的痛苦,而享受和快乐恰恰是在这种痛苦中滋生出来的。”
我感觉《岁月轻吟》的作者,用自己的切身感受回答了散文界多年来争论不休的问题,应当说这是写好散文的真谛,值得新、老写散文的爱好者们体味、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