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侯印伟
侯印伟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351
  • 关注人气:640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东方之冠-----中国馆观后

(2010-12-02 12:08:40)
标签:

中国馆

清明上河图

一号铜马车

信键悠悠

杂谈

分类: 途中掠影

    然几进上海世博展,但看中国馆的愿望总没实现,昨天,是中国馆打开大门延展的第一天,我放下了手头的事情,目睹了东方之冠的风采。

http://s6/middle/593b2f98h966583c07e25&690&690

    来到馆区,不仅购票排长龙,安检依然要九曲十八弯。

http://s14/middle/593b2f98h966582f69a9d&690&690

    走进中国馆,“国之愧宝”四个金色大字最为瞩目。

http://s10/middle/593b2f98h96658321c0c9&690&690

    让我震惊的是看到了动态长卷――清明上河图,实在精妙绝伦。

    《清明上河图》是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属一级国宝,该画生动地记录了中国十二世纪城市生活的面貌。 有人统计,画上共有各色人物1659人,动物209(只),比古典小说《三国演义》(1195人)、《红楼梦》(975人)、《水浒传》(785人)中任何一部描绘的人物都要多。

    眼前的《清明上河图》,经过声光电重新包装,凝固在宣纸上的光影变得鲜活起来,我似乎穿越了时光隧道,来到一条用光影做成的河的岸边,对岸就是八九百年前的大宋。历史触手可及。

   汴京郊野春光。疏林薄雾,掩映着几家茅舍、草桥、流水、老树、扁舟。两个脚夫赶着五匹驮炭的毛驴,向城市走来。一片柳林,枝头刚刚泛出嫩绿,令人感到虽是春寒料峭,却已大地回春。路上一顶轿子,内坐一位妇人。轿顶装饰着杨柳杂花,轿后跟着骑马的、挑担的,从京郊踏青扫墓归来。

http://s3/middle/593b2f98h75708e439c02&690&690

http://s12/middle/593b2f98h96658efcad0b&690&690

   繁忙的汴河码头。人烟稠密,粮船云集。人们有在茶馆休息的,有看相算命的,有在饭铺进餐的。有间"王家纸马店”,是卖扫墓祭品的。河里船只来往,首尾相接,或纤夫牵拉,或船夫摇橹,有的满载货物,逆流而上,有的靠岸停泊,紧张卸货。横跨汴河上的是一座规模宏大的木质拱桥,结构精巧,形式优美,状若飞虹。有一只大船正待过桥,船夫们或用竹篙撑,或用长竹钩住桥梁,或用麻绳挽船,或忙着放下桅杆以顺利通过桥拱。邻船的人也指指点点像在大声吆喝着什么。桥上的人也伸头探脑紧张议论,期盼大船顺利通过。

http://s7/middle/593b2f98h96658e4e8356&690&690

http://s16/middle/593b2f98h966583f8975f&690&690

   还有热闹的市区街道。以高大的城楼为中心,两边屋宇鳞次栉比。茶坊、酒肆、脚店、肉铺、庙宇、公廨……商店中有绫罗绸缎、珠宝香料、香火纸马的专门经营,还有医药门诊、大车修理、看相算命、整面修容……各行各业,应有尽有;大的商店门首还扎"彩楼欢门”,悬挂市招旗帜,招揽生意。街市行人,摩肩接踵,川流不息。做生意的商贾、看街景的士绅、骑马的官吏、叫卖的小贩、乘轿的大家眷属、身负背篓的行脚僧人、问路的外乡游客、听说书的街巷小儿、酒楼中狂饮的豪门子弟、城边行乞的残疾老人……男女老幼,士农工商,三教九流,无所不有。轿子、骆驼、牛马车、人力车、太平车、平头车……形形色色,样样俱全。

http://s1/middle/593b2f98h9665840eeaa0&690&690

   图上的人在走,船在行,还有奔跑的马车,赶脚的骆驼,仔细倾听还能听到河里船上的号子声,小店老板的叫卖声,神奇之极。

   用现代科技手段展示中国的传统艺术,体现了中华民族的高超智慧,很有新意。据说在这样的画面上把人物活动起来的技术,我们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绕过“国之愧宝”四个大字的背后面,看到了中国馆另一件国宝,“秦陵一号铜车马”。这套2200年前的铜车马,是出土30年后,第一次“驶出”陕西,与外地百姓见面。

http://s3/middle/593b2f98h96658e0a1a22&690&690

   “秦陵一号铜车马”主体为青铜所铸,运用铸造、焊接、镶嵌、销接、活铰连接、子母扣连接、转轴连接等各种工艺技术,并将其完美地结合为一个整体。特别是铜马车阳伞真是巧夺天工,可以三百六十度旋转,按着太阳的位置调整以遮挡阳光,可以上下升降,可以从车上拆下来,插在地上固定,可以用手举起,同时也是一件兵器。设计之精巧今人叹为观止,是20世纪考古史上发现的结构最为复杂、形体最为庞大的古代青铜器。

http://s5/middle/593b2f98h96658d794c44&690&690

   站在这铜马车前,感觉到历史的距离在进一步拉近,仿佛听到了大秦帝国宽阔御道上的马蹄声声,战车隆隆,刀剑嘶鸣,好像看到了秦王扫六合,一统天下的威风!

   走出中国馆,这种陶醉在中国古代的科技如青铜铸造、陶瓷窑烧、造纸术、指南针、火药、活版印刷等一直走在世界的前列的愉悦才挥之而去,内心涌动一种祈祷,古老的东方智慧,一定会再创新的辉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