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在微博上发起了关于微软的讨论:
由头是来自于李开复:
@李开复
:保罗艾伦认为微软最近的没落来自四个原因:1)微软的基因(来自盖茨)是做极客产品,没有消费者基因来和苹果谷歌竞争,2)微软的战略(来自鲍尔默)是寻找最大的商机,当商机被证明后,模仿再超越竞争对手,但是在互联网时代这个模式太慢,3)失去斗志的庞大的机构,4)平庸职业经理的政治斗争。
原文转发(4383)|原文评论(1192)
后来薛蛮子,我和徐老师跟进:
梁斌penny:我2000年毕业时,同学们最好的选择是去微软,但如今我没有一个同学在微软了//徐老师:希望微软能像苹果一样,老树开新花
//@梁斌penny:微软退休掉一批高级将领,大胆启用年轻人,或还有救。 // @薛蛮子
:盖茨固步自封,鲍尔默急功近利。公司一大就官僚,官僚一多就内耗。公司兴衰。王朝兴亡。
接着我举例了软件学院的情况:
梁斌penny:数据说话,我是南大在北京校友联络员,毕业在北京工作的在册软院校友62人,无一人在微软,其中百度12人,有道5人,搜狗,华为,用友,奇艺等各1人
接下来到重点,我提出了一个观点:
梁斌penny:在学校的时候,有两种好学的人,A:兴趣驱动的学习,往往某个方面特别强,而其他方面很弱,带着问题去学习,B:就业驱动的学习,知识全面,能攻善守,knuth等大牛的书籍看个遍,ACM题做个熟练。后者我猜是微软这种公司喜欢的,前者就是我。石迁,樊哙,许褚,吴用这些人也都类似,创业公司会喜欢。
后来有一位同学,回了这么一句,我感觉这是对的,也是错的,这篇文章就在批判他错的地方
derekhh 回复@梁斌penny:事实上我很难想象如果是算法和数据结构的基础没有打好的话怎么去“只专压缩算法”,如果体系结构方面的基础没有打好的话怎么去”只专内核优化“,根基都没打好,怎么能谈的上“某个方面特别强”呢
首先,我觉得这位同学说的有道理,但如果你拿步兵操典,拿官方指定的刀法考李逵,李逵一定不行,李逵上战场做不到一斧子精准的砍到一个人,跟同伴的沟通也没有标准的术语,但一斧子砍不死,再砍一斧行不行,三斧头砍到了,我感觉比一斧子砍倒了,还有震慑力,两斧子之间战场上的嚎叫声多震慑?有一次和某歌一位大佬吃饭,说来面试的人,一遍写出vertebi算法的几乎没有,我想一遍写不出来,再写一遍行不,你非要一遍写出来,才要啊?
记得有一次去某软面试,这位面试官看我搞了点编码,问我哈弗曼编码怎么优化?我说我不懂哈弗曼编码,我有理由认为,如果一个人连哈弗曼编码怎么优化的都不懂,怎么可能去做更高级的压缩编码?其实我们为什么一定要研究哈弗曼编码怎么优化,知道原理就够了,过时落后的东西还怎么优化,你要的是结果,还是要的是什么,不懂步兵操典,就不能打仗了?
最后,为什么曹操,宋江什么样的人才都投奔,都可以找到位置,我说的这一票人都是开明君主才会任用的,微软现在太大了,定型了,要的人都是一个模子的,循规蹈矩,如同曹丕当权一样,权贵阶层都不敢惹,最后人才进不来,都得往司马懿身边靠,最终一代不如一代。应该向洪秀全学习,晚期提拔向李秀成这样的年轻将领,从结果出发去思考问题。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