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向东:农村电商升级的核心是提升内生能力

分类: 农村电商 |
农村电商升级,要从渠道、产业、服务、机制和队伍五个方面发力。
渠道升级是前提。“初级版”农村电商发展普遍深受传统电商平台流量制约。社交电商、内容电商等新方式和新模式,线上线下结合,对打破流量限制,畅通渠道,是不错的探索和尝试。
产业升级是关键。要借力电商发展提升当地产业,不要仅停留在推动农产品本身的销售上,还要包括助推三产融合、农旅融合等方面。在助推产业升级方面,农村电商需要持续发力。
服务升级是基础。现在很多县域,包括贫困县域,在农村电商发展方面构建了县乡村三级服务体系,但是在效益和应用效果方面不尽理想。建议服务升级,不仅要体现在增加销售上,还要包括更广的服务,和对新农人创新创业能力的“孵化”支持。
机制升级是保障。政府主导、政府投入,对于加快县域尤其是贫困县域农村电商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弥补了资金等短板,但不免会遭遇水土不服等问题,比如一些村级站点变成僵尸站点。现在当务之急是从政府主导切换到市场主导,否则,“输血”不能变成“造血”。
队伍升级是动力。电商人才缺乏是一个普遍问题,不过人才可以培育和逐渐成长。比如,这次入选“2019中国农村电商致富带头人”的,既有大卖家,也有小卖家,只要能够在市场上存活,就可以从“小”走到“大”。同时,有一个不能忽视的问题是,团队的组织非常关键,要优化人才结构与组织。
现在处于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关键期,农村电商发展的助力至关重要。但是,没有内生能力的提升,在农村电商上投入再多,也难以持续发展。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助推乡村振兴,农村电商“升级版”要紧紧围绕一个“核心”,即内生能力的提升。
在中国农村几千年发展过程中,电商是一个新生事物。农村电商发展是前无古人的过程,其难度可想而知。各地情况不同,电商兴起本身又是市场的力量,所以农村电商仅靠政府主导和投入,用规定动作去搞规模化发展,是难以为继的。
对农村电商发展来说,不要片面强调规模和覆盖的范围,要按照三农的规律、电商的规律和市场的规律,打造一个可以成长、有内在生机的起点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