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转载 |
《日出·印象》——克劳德·莫奈
莫奈被人称作“印象派之父”。他是自然的观察者,也是人生的观察者。将人与物象在浩瀚的自然中视为连带的生命,是他终生的信念。在印象派出现之前,人们普遍认为只有画得工整的画才是好画。而印象派作品的出现,颠覆了人们的这一传统观念。
1874年,在莫奈的倡议之下,他和朋友们一起组织了一次独立画展。参加这次画展的画家一共有30多人,其中包括德加、毕沙罗、塞尚、雷诺阿、西斯莱、摩里索等。《日出·印象》在当时莫奈参展的作品里并不具有代表性。《喧噪》周刊的记者路易·勒鲁瓦发表了一篇题目是《印象主义的展览会》的文章,嘲讽《日出·印象》是“糊墙花纸也比这海景更完整”。他还讽刺莫奈的画是“对美与真实的否定, 只能给人一种印象”。可是这种提法正合莫奈的心意,莫奈就给这幅还没有名字的画起了个题目——《日出·印象》。
在这之前,莫奈就曾经表达过“我所画的不过是印象而已”的观点,加上以莫奈为首的这批年轻画家,确实注意捕捉对描绘对象的最初印象。就这样,“印象派”这个称号就传播开了,而这些执著于捕捉大自然中的光和影的变幻,而同时又忽略了细节的画家被称为“印象派”画家。如今“印象派”在大众的心目中几乎代表了欧洲19世纪末期的艺术潮流。在“印象主义”一词中,贬义内涵已消失殆尽,印象主义包罗了美术、文学、音乐等多种门类的艺术。
莫奈在视觉观察方面无疑是一个富有创造性的天才,他善于从光与色的相互关系中发现前人从未发现的某种现象。他把全部注意力都集中在光与色上,从而找到了最适于表达光与色的明度差别变化的形式。莫奈把这种光色明度差别变化从绘画的各种其他因素中抽象出来,把它提到了不可攀登的高度。
《日出·印象》画的是,在阿弗尔港口的一个多雾的早上,太阳刚刚升起,晨曦笼罩下的海水呈现出橙黄色和淡紫色,天空被各种色块晕染得微微发红,强烈的大气反光中形成了多彩的世界。近海中的3只小船,在薄雾中渐渐变得模糊不清,远处的建筑、港口、吊车、船舶、桅杆等也都在晨曦中朦胧隐现。这一切,是画家从一个窗口观察到的,整个画面笼罩在稀薄的灰色调中, 笔触画得非常随意、零乱, 展示了一种雾气交融的景象。日出时, 海上雾气迷蒙, 水中反射着天空和太阳的颜色.岸上景色隐隐约约, 模模糊糊看不清, 给人一种瞬间迷茫的感受。
莫奈从大自然中得到的稍纵即逝的瞬间印象。在《日出·印象》里,画家大胆地用散涂的笔触急骤地涂上画布,给就是画面上最暗的阴影区也带来色彩,“凌乱”的笔触展示雾气交融的景象。这种画法对于一贯正统的沙龙学院派艺术家来说是艺术的叛逆。
通过这次展览,印象派走到了19世纪绘画艺术的前台。从那时起,克劳德·莫奈的名字就和印象派的历史密切地连在一起了,莫奈对这一艺术环境的形成和他描绘现实的新手法,比其他任何人贡献都大。很快,莫奈就确立了在印象派画家中的领袖地位,而印象派运动也成为了现代艺术的起点。
1985年10月27日,《日出·印象》被抢劫。直到1990年12月6日,法国被盗艺术品侦缉处才在科西嘉岛上的一座别墅里查获了这批艺术品。如今《日出·印象》还是被收藏在法国巴黎的马尔莫当博物馆。为了防止这幅画再出意外,这件大小只有4864厘米的画作被列为法国不准出境的作品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