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新刊看点#青春邀请函【2014.04】

标签:
转载 |
分类: 社会热点与特别关注 |
文_穿过流水
记忆中,我接触到的第一首流行歌曲来自小虎队。当时我正上小学,家里的一盘音乐卡带里非常蹊跷地放入了小虎队的《青苹果乐园》,歌曲欢快的节奏轻易地将一个连歌词都听不太懂的小屁孩儿吸引。几年后,当我开始意识到这个青春组合的魅力时,三人已各自单飞。即便如此,同学们依然在买他们的卡带,刚刚兴起的地方台点歌节目里依然时常出现他们的身影,小杂货铺里依然有他们的贴画和海报售卖。
20世纪90年代的中学生,生活纯粹到只有上课、回家、吃饭、写作业、复习和睡觉。那时,大家喜欢学习好的乖孩子,男孩子对女孩子表达心意的方式就是在大扫除时和她扫同一边的教室,或者去问她题目,一道接着一道。偶尔听说某某和某某拉了手,已觉得胆战心惊。那时我们要根据成绩分快慢班,已经开始把中考和高考看得比山重。但是我和同桌,上自习时坚持为小虎队“谁最帅、谁最聪明、谁最出色”之类的狗血问题争论不休。为了证明吴奇隆的唱功,我甚至会根据他们的单曲记住各自的声音,然后从合唱曲目的歌词中,找出他们各自独唱的部分,记住吴奇隆唱哪句,看三个人到底谁唱得更多些。
那时,没有热裤和方便面发型,没有选秀和炒作,不提“时尚”,常说“时髦”“流行”和“洋气”;那时混娱乐圈的人,必须长得足够漂亮或帅气,拥有颇为正面的形象才有可能被划为偶像派;那时的我们若见到LadyGaga的装扮或听到曾某某的声音,绝对会一板砖拍过去;那时,我们为漫画《小甜甜》里的故事流泪,信奉永恒不变的爱,从未想过钻戒要几十分为好。
后来呢?费心收集的照片逐渐泛黄,连同年少的我们一起变旧了。
去年在北京看房,朋友悄悄告诉我:“这个小区有吴奇隆的一套房子呢。”我顿时兴奋得有点不知所措,无奈没过几个小时,便被另一个住在那儿的朋友告知:“来了别后悔,他一般可不来这儿住。”
失望吗?有点吧。
15岁时,我们谁能想到自己25岁乃至30岁的模样,毕竟烦恼与忧愁都与少年无关。在《爱》的MV里,男孩们在海边和森林木屋间快乐游走,用手圈出一个个“心”,对着天空呼喊:“Iloveyou!”脸上透着朝露的光泽。
待而立之年,回望一身光芒、意气风发的年华,他们是否也会怀念,会感伤,会在独自哼起昔日轻快的调子时,忍不住流下眼泪来?
1994年,小虎队唱:“请相信我会再次回到你面前,唱起我们无悔的青春。”成长是一个不断否定和遗失的过程,好友感慨:“今天看来,对于爱和重逢的誓言,最终无不变成幻影。”不过请别忘了,当初唱这首歌时,少年们是非常认真地在允诺,希望明天在一起。是的,不仅我们,连我们的偶像曾经都那么相信—说再见就一定会再见。
功底深厚的歌者可以让几代人百听不厌,却不是属于青春的代名词。青春偶像是一组完整的词语,他们的粉丝彼时正年少,纵使将来长大成人,偶像和粉丝仍旧是那些人,不可复制,很难改变。于是,就算“红蜻蜓”真的不再飞翔,我们依然固执地坐在电脑前,反复听“蝴蝶飞呀,就像童年在风里跑,感觉年少的彩虹,比海更远比天还要高”,重复少年时的青春。
选自《读者·原创版》2014年第4期>>特别报道>>【亲爱的偶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