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Soroffetts
Soroffetts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4,942
  • 关注人气:112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PE银旋片代理骗局揭秘

(2010-01-15 10:15:16)
标签:

代理骗局

纳米骗局

杂谈

分类: 股票投资与产业财经

PE银旋片代理骗局揭秘

    “PE银旋片是采用最新的纳米原材料合制而成的一种新型的环保产品。它具有耐酸、耐碱、耐腐蚀、韧性好、抗菌强、抗静电的优良特点。广泛应用于军工设施、科研用材、生物化工、制药、造纸等行业。该产品为国内首创,替代了进口产品。”

     请广大商友注意啦,现在湖北/广东等省的一些经济诈骗团伙打着"纳米高科技产品招募总代理"的幌子,在全国甚至香港/澳门地区一个红脸一个白脸,合演双簧进行诈骗,以下是对此类诈骗案件的分析,请大家提高警惕:

   1.诈骗源头:湖北 广东,尤其是湖北省仙桃市

   2.诈骗道具:"钠米钠能丝"等等,实际上是价格低廉的鱼丝网

   3.诈骗步骤:主要有以下四种

    A..诈骗团伙给公司企业发来商业信件,谎称该公司已经被确定为"钠米产品"在当地的总代理,骗子同伙随即冒充买家与公司企业周旋,以大额定单为诱饵打消对方疑虑并催促尽快发货,公司企业吃进货物后买家卖家同时或者一方失踪

   B.诈骗团伙先发来商业信件,随后冒充买家的同伙也粉墨登场,买家利用电信114对登记者真实情况不进行核实和公司企业信任114的双重漏洞,伪造证件开通电话,成立虚假的银行金融网点并在114登记注册,然后将伪造的银行汇票/电汇单等凭证发给公司企业,制造货款定金已经从银行汇出的假象,如果公司企业通过114查询银行网点电话并进行咨询核实正好中了骗子的连环计,公司企业吃进货物后诈骗团伙人间蒸发.

   C.诈骗团伙冒充的卖家和买家相继上场,公司企业举棋不定时买家爽快地交纳了定金,卖家随即消失,公司企业找不到对方无法履行"合同",这时买家翻脸搬出<<合同法>>,"双倍返还定金"的条款讹诈公司企业钱财.

   D.诈骗团伙冒充的卖家和买家相继上场,买家面对公司企业支付定金的要求答应照办,公司企业吃进货物后骗子再也联系不上了,先前支付的定金是诈骗团伙花小钱骗大钱的"金钩钓鱼"计策.

   4.诈骗特点分析:

   第一,诈骗团伙以"公司"的名义出现,与公司企业搭讪周旋,团伙内部分工明确组织严密,同时编写"教材"并招募无业人员经过"培训"后上阵,如何取得对方信任 如何应付对方质疑等环节团伙都制订了相应对策,同意口径一致对外.

   第二,诈骗金额一般在10万元上下.诈骗团伙深知如果公司企业损失惨重必然报案追查,10万元在公司企业可以承受的范围之内,很多公司因为金额小没有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调查核实,被骗后也没有报案.

   第三,诈骗善钻法律空子.诈骗团伙将黑手伸入香港/澳门以后,其发伙地点地点都选在广东省,属于跨境有组织犯罪,他们企图利用香港/澳门与内地在社会制度/法律规定/警方协作等方面可能存在的障碍逃避打击.

   5.应对措施:公司企业如果收到类似的商业信件不要理睬,对主动上门的"大客户"要保持理智摸清底细,可以通过工商管理部门核实买家/卖家的登记信息等实情,可以走访市场或者请专业人士甄别"高科技"产品的实际价值,不要贸然与对方签署代理协议/购货合同,不要马上收取对方缴纳的定金,不要急于给卖家打出货款,不了解的产品不要做送上门的"好事"要细斟酌......

PE银旋片代理骗局揭秘

    近来,天津市出现利用高科技产品委托代理进行诈骗的案件。骗子通过打电话、寄信函、发电子邮件等,找企业全权代理销售所谓高科技产品,借机行骗。天津警方提醒各企业单位谨防上当。

  警方介绍,上述诈骗案件的作案手法一般是这样的:

  第一步,骗子先通过打电话、寄信函、发电子邮件等方式联系企业负责人,谎称自己的企业可生产特种高科技产品或全权代理某高科技产品,如纳米高分子材料”“高级纳米布”“高级加工保色精等。随后,骗子将产品样品、说明书、企业工商执照复印件邮寄给企业负责人,要求代理销售。

  第二步,诈骗团伙中的其他成员冒充是某部队干部,与代理企业取得联系,称部队战备急需某产品,并愿高价购买。随后,诈骗团伙不但留下联系电话,甚至还用假的电子电汇回单形式,造成已支出40%预付款给代理企业的假象。

  第三步,骗子称产品紧缺,供不应求,但现有一批产品正发往某市,可以分零调拨部分产品,但要现金交易。骗子一般将交易地点选在高速路口附近。待受骗者前往接货地用现金买回所谓的高科技产品后,再与要货的部队干部联系时,却再也联系不上了。

  警方提醒,要对来历不明的推销及求购产品的电话、来信、电子邮件保持警惕,特别对以高额利益推销代理或求购产品的,既要认真核实企业的真伪,更要鉴别其产品是否货真价实。同时,在办理货物交接时要慎之又慎,警惕上当受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