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散记(5):格拉茨城堡山

标签:
格拉茨城堡山大钟塔现代美术馆克里斯小道 |
分类: 四海任徜徉(游记) |
2019年4月3日,我们到达了奥地利第二大城市格拉茨(Graz)。
格拉茨是1240年建镇的小城堡,1379年后曾为利奥波德哈布斯堡皇室所在地。格拉茨一词来源自于斯拉夫语,意为小城堡,它已经有九百年的历史了,是中欧保护最完善的古城之一,1999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城市不算大,最主要也是最值得一去的就是闻名遐迩的城堡山(也有叫宫殿山的),登城堡山眺望老城区风光是到格拉茨游览的必游项目。
城堡山高437米,乘电梯或步行都可以上去。对于我们这些年过古稀的老人来说,当然是避累就易,选择电梯了。其实电梯票并不贵,只需1.6欧,卖票的姑娘漂亮而和蔼,问我们单程还是往返,我们选择了单程,因为下山步行也可看到不同的风景呢。


电梯很快,不到一分钟就到达山顶的平台。平台周围还有一些景点,如大钟塔、碉堡遗址、城堡山博物馆、卡森玛特舞台、炮台、斯达巴斯特监狱等。而我们最感兴趣的还是居高临下地眺望老城区。
这里虽然没有登泰山、黄山那种“一览众山小”的感觉,因为毕竟只有四百多米高;也没有庐山群峰中的那种“横看成岭侧成峰”的感觉,因为这儿只有房子没有其他的山;但它毕竟是突兀而起、雄踞于周遭的,所以视觉的感受还是很强烈很美好的。
你站在围墙边向远处望去,近处是高低错落的房屋,白墙红瓦,色彩分明,而远处是起伏的山峦,青翠苍茫。你视线的右边有一条由远及近的河流,河上架着五六座桥梁,城市就跨在河流的两岸。用长焦头把远处的景致拉过来,可以看到最近的一道桥上刚驶过一辆公交车,车身的广告清晰可见。你也可以看到街道上的情景,行人、维修的吊车……











我还看到一个硕大的类似塑料罐或气囊的建筑,上面有许多凸起,居然前面有两个很大的中国字“杨俊”,当时我想这可能是一家中国的公司所在地。
后来我在网上查了一下才知道,这是被誉为格拉茨最经典的标志景观——在穆尔河畔的现代美术馆/新艺术中心,为英国建筑师彼得库克的作品,以蓝色的塑料玻璃拼贴而成,当地人亲切地称之为“友善的外星人”(a friendly alien),与红顶尖塔的古堡、钟楼所形成的强烈反差。整个美术馆共分五部分:中间凸起的部分称为“Belly”(胃);屋顶貌似心脏血管的称为“Nozzles”(管口);屋顶的柱状物是可以眺望全城的休闲吧Sushi-Bar既“Needle”(针管);地面支撑部分称为“Pin”(栓脚);最后则是入口、售票处,只有这一部分是在1842年的老建筑基础上修整而来的。而“杨俊”则是奥地利第二代华侨,奥地利著名的现代视觉艺术家,同时也是史上第一位获得奥地利国家艺术奖学金的华裔学生,他那时正在格拉茨美术馆开办个人艺术展,展会以“艺术家,作品,展览”为主题,展出有杨俊先生20多年研究现代视觉以来共计超过一百件个人作品。这也是我们华人的骄傲吧。




山顶上换一个角度可以看到一个东方格调的亭子,有点像日本式的,。不知是什么时候建的,不过在山上,我们也看到了一群日本的游客。山上的游客稀疏可数,但除了我们这些要赶时间的中国人,那些欧洲人显得非常悠闲。他们坐在半高的围墙边,一边观景,一边聊天,或是拍拍照,或是看看手机。






我们大约逗留了一个多小时,开始从沿着山壁打造的石梯——克里斯小道,走下260台阶下山。我们在路上还看到有孩子们爬山,完全不走寻常路,想到小时候我也是这样,不怕危险,喜欢从没有路的地方爬山,真是感到现在老胳膊老腿,力不从心了。
我们下得山来,又走向集中的地方卡梅黎特广场。广场的一边是一座大教堂,广场上有许多店铺,卖吃的和旅游工艺品。我们在一家东北人开的店吃了中饭,他虽然做的不是地道的中餐,但也是东方的味道。我要的是面条、炸鱼和啤酒,边吃边与他交谈,知道他来奥地利已经八九年了,他说,这里的游客还不算太多,生意只是马马虎虎混得过去吧。





格拉茨还有许多可以去的地方,这里起码要停留一天,住一夜,我们此行是太匆忙了。下午,我们要去匈牙利的黑维兹,那里有世界闻名的以含有丰富腐殖质泥炭为底的温泉湖,我们将下榻温泉酒店,享受泡澡与自助餐的快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