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散记(3):小镇之晨

标签:
弗赖辛小镇德奥边界沃尔夫冈湖阿尔卑斯山 |
分类: 四海任徜徉(游记) |
以前跟过的几个摄影团,几乎都是起早摸黑地拍日出、拍日落,是比较辛苦的。不过,对于像我这样的古稀老人来说,倒也不感到特别累,因为我每天的睡眠是不错的,有五六个小时已经完全够了,精力也能保持旺盛了。
这次到欧洲是跟的普通团,几乎没有起早的需要,每天的集合时间都是九点左右,这倒给我充裕的早晨时间可以安排了。前三天的清晨,我都是六点左右便出门,在驻地的周围一边散步,一边寻找景色拍摄,倒也收获颇丰。














3月30日到达欧洲的第一天,我们下榻的酒店在德国慕尼黑以北伊萨尔河畔的一个小镇弗赖辛,它是德国巴伐利亚州弗赖辛县的首府,人口不足5万,与慕尼黑国际机场相邻。
我们的酒店在镇子的边缘,我走过酒店附近的人家,走到了一条比较宽广的大街上,我觉得这应该是小镇的主干道。我几乎没有遇到任何人,商店的门也都是紧闭着的,只是有的橱窗里的灯还亮着。我只遇到了一个骑自行车的小伙子,赶忙把他收入我的镜头。
阳光侧着投射到街道两旁的建筑上,明暗分别,而街道的建筑色彩是五颜六色的,让你在安谧宁静中感到丰富而充满韵律。尤其你在街道两旁的小巷子里穿行时,这种感觉尤其明显。
小镇有据可查的历史始于8世纪,弗赖辛教区的先驱---圣徒Corbinian居住的神殿早在724年就已存在了。据载,Corbinian是由一头熊驮着他的行李翻越阿尔卑斯山的,如今,驮着行李的熊的图案已成为弗赖辛市徽的一部分。我没有看到市徽,倒是也拍下了一些熊的塑像的照片,各种各样,有石雕的,也有彩绘的,许多商店或餐厅门口都站着一只熊,用来表示对客人的欢迎。
弗赖辛的教堂在街道的一头,从建筑上看,规模不小,而且很精致气派。资料上说,这里在中世纪早期成为巴伐利亚主要的宗教中心,现在也仍是重要的主教教区中心。











3月31日,我们此行第二天住的是德奥边界雪山脚下的一个小镇,镇的名字虽然导游告诉过我,但我还是记不住了。这是一个很小的镇子,估计是某个城市边缘的小镇,因为有轨道交通经过,我们住的酒店旁边就是铁路。
在我们住的房间的阳台上就可以看到不远处的雪山的尖顶,虽然山上大部分积雪已经融化了,但山顶上还是被白雪覆盖着的。清晨当一抹阳光投射过来,金红色的山顶非常耀眼,也有日照金山的效果呢。
我拿着我的卡片相机四处走走,周围除了铁道和其他的酒店,几乎没有太多的建筑,也找不到较繁华的街道,只是一座小小的教堂倒是别具一格,大约只有十多米长的两三间房子吧,虽然也有一个小小的尖顶,但与大教堂的哥特式建筑是不同的。
与前一天没有看到人差不多,只是在铁道边看到了两个穿着桔色工作服的工人,像是在做疏通河道之类的事。












第三晚住的又是一个小镇,它位于沃尔夫冈湖畔,属于奥地利了。这又是一种风格了。
前一天我们到的比较晚,但一路看到都是湖光山色,不过到达时太阳已经完全落山了,天几乎是黑透了。所以第二天一早,我就起了个早,向湖边走去。这回碰到了不少人,大多都是游客,其中一半多是中国人,大家都是到湖边去的。
这周围也有雪山环抱,应该是阿尔卑斯山在奥地利境内的余脉。早上的空气是清肃的,有一丝丝的凉气,却很爽透,让人非常惬意。
走了十分钟左右,就到了湖边,有一个木制的平台,看来这里白天是一个码头。湖水很清冽,对面的山影倒映在水中,可以看到从侧面投射的阳光。阳光照到的地方是金红色的,却不浓艳,阳光没有照到的雪山是白色的,山的背阴面是深绿色的,天空的蓝色不深也不浅,几乎没有云,因此水的颜色便十分丰富了。近处的水很清,可以看到水下的石头,大大小小的,给人很随意的感觉。
我后悔没有带三角架来,因为这时的光还不是很强,手持卡片机的清晰度就不是太理想,只能差强人意了。
说老实话,我对于这样清晨的小镇是喜欢得紧,白天那些走马观花地看街景、赶景点虽然不是一无是处,但真不如在这空旷清透的早晨随意漫步、任意东西的感觉,世界之大,风情之幽,尽在不知不觉中收入你的眼底,汇入你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