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明我还活着

标签:
退休金证明我还活着验明正身大数据 |
分类: 灯下觅华章(随笔) |
2018年我去了不少地方,我在死海边时,拍了几张照片在微信上晒出来。其中有漂浮在海面上看报的,也有浑身涂满死海泥的。韩厉观老师看到了,很有感慨地说:“这个世界还有什么你不去尝试的?你的人生够精彩的了!”
我当时回复他:“谢谢!我也很满足!”这是真的,我的这一生虽然也有坎坷,但我总是在“我不如人千千万,人不如我万万千”的自我安慰下活得很开心。
其实人在快乐之后,很可能就会遇到一些不顺心的事,人生其实不可能完全是精彩的,在浪之巅,亦会在浪之谷。这最近,麻烦事儿也来了。
我的退休金都是由南京的社保打到我一个农行卡的,因为钱不是太多,我住的附近又没有农行,我总是几个月取一回,有时就忘了取。去年年中取的时候卡上还有钱,可2019年初再去取,发现卡上已经没有钱了,我半年多没有取了,应该存了不少钱了呀?这是怎么回事呢?去银行打了明细一看,原来自2018年4月起,已经停止了对我退休金的发放。
我赶快打电话给南京的朋友,请他帮助问一下有关单位,他很快就问清楚答复了。原因是我2018年没有进行“我还活着”的验证,既不明生死与否,只好停发。
本来这一验证是需要本人亲临我户口所在地的街道办事中心去一趟的,这就是“验明正身”。小时候在布告上看到这四个字,是被判处死刑的犯人最后必经的一道程序,那时还不知道这道程序的重要,其实被错杀的人还是有的。后来才知道,很多情况下,都需要“验明正身”,就是证明是某人,而并非他人。不过这个验明都是别人来完成的。而我的这个验明是要由我来完成的,就是自己证明是自己,自己还活着。据说这是怕有的人去世了,而且退休金仍然由子女冒领。
前几年我都是专门去南京验证的。其实过程不复杂,我拿着身份证到街道办事中心给管理退休的工作人员看一下,他在电脑上登记一下就行了,只几分钟而已。不过我需要从上海到南京这300公里的行程,而且路费自理。
我当时问那位工作人员,非要本人亲自来吗?如果是东北西南很遥远的地方呢?他说,可以拿着当天的报纸拍一张照片,日期清晰、人脸清晰,寄来也行。我心中暗想,其实现代蜡像技术可以做得与真人完全一样,不过可能代价太高,得不偿失了。
前年我又去“验明正身”,工作人员告诉我,以后不必来了,现在是大数据时代了,全国联网,完全可以知道我的情况。我当时真是喜出望外,这下可省了我的事了,科技发达真是好呀!互联网 真的起作用了!
所以当我朋友告知我,仍然是没有验证的原因时,我有点莫名惊诧了,不是“大数据”了吗?
朋友告诉我,工作人员的解释是,我在这一年中如果到南京的医院看过一次病,医保卡有记录了,就证明我还活着,就不必来验证了。现在是我在南京没有任何“大数据”的记录,所以只能停止我的退休金了。
噢,我恍然大悟,原来我健康地生活着、没有去医院看病反而不能证明我的生存,只有患了病才能证明我还活着;如果我在南京以外的地方看病,没有使用医保卡(问题是医保卡不能在南京以外的地方使用),也不能证明我还活着。
我不明白,在南京看病和到南京街道“报到”有区别吗?这都是必须要到南京才能进行的呀,如果这一年不到南京,不能证明我的存在,退休金就只能停发了。
我知道在我国,任何怨天尤人都没有意义,我便询问如何解决呢?是不是一定要再在年前交通春运的大忙之时再跑一趟南京呢?
朋友说,这倒不一定,工作人员说可以让我居住的街道开一个证明,加上当地派出所的章就可以了。
坐言起行,今天上午我就去了居委会。工作人员不是太热情的,只是告诉我,开任何证明,都要主任在,因为公章由主任保管,而主任现在不在。让我换个时间再来看看。
心急的我于是下午又去了一趟,还好,这回主任在了。于是我这般如此、如此这般地把这前后一套说了一番。主任很慎重地问了我住的房子是谁的(我说是我的,她也没有要我出示房产证);什么时候入住的(我说住了快十年了,她也没再说什么),等等。然后问了一位女同志(她也是住我们小区的),认不认识我,那女同志说,认识。真是让我忐忑的心稍微平静,因为我居然并不认识她。一切顺利,主任给我写了这份宝贵的证明。我又去了警署,请警察同志给我加了一个章,也是没有遇到任何障碍的。

但愿这份证明寄到南京,能解决我的“我还活着”的悬疑。是不是在春节前能拿到我的退休金,那就不得而知了,我也并不奢求了。
这事给我的启示是,生存是需要钱的,可要钱的前提是活着;活着是不容易的,但证明自己活着更不容易。
记得上次遇到类似的情况,是几年前,那是要证明我的女儿是我的女儿。
当时真是费了老大的劲,因为我女儿在南京时为了学区这个大家都能理解的原因,户口在我父母的户口本上,是鼓楼区;而我当时在玄武区。所以我的户口本上没有她的名字,她所在的户口本上也没有我的名字。这就不能证明我们的父女关系了。
反正是跑了不少单位,想了不少方法,磨了不少嘴皮,找了不少关系,最后在女儿档案里找到一张她小学升初中的表格里填了父亲是我的名字,由保管档案的人才中心盖了章才算解决。
今天天气很好,在外面走路一点儿都不冷,我的身上还微微出汗。
在中国办事,必须会“跑”,跑官、跑关系、跑单位,不想走路,如何成事?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嘛。
我看看手机上的微信运动的数字,今天已经走了12428步,心中不免窃喜:又办了事,又完成了走路的指标,这岂不一举两得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