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说说山阳公

(2018-07-30 08:30:00)
标签:

山阳公

汉献帝

曹节

龙凤医家

挟天子以令诸侯

分类: 灯下觅华章(随笔)

说说山阳公 

我这个山阳客今天来说说山阳公。

提起山阳公,也许没有多少人知道,但如果说起汉献帝,可能知名度就大多了。

汉献帝刘协,是汉朝最后一个皇帝,史上说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那个被挟持胁迫的天子就是他。他在9岁时就显示出一定的才能,于是专权的董卓把少帝废了,立他为皇帝。

可刘协的命运真是不怎么的,从即位之初就注定要充当傀儡,一直受挟持。先是见识了董卓的厉害,董卓被吕布因争夺美人貂婵杀死后,又来一个更霸道的枭雄曹操,还有曹操的儿子曹丕,他事事仰人鼻息,处处受制于人,是个命运多舛的亡国之君

他也不是不想反抗,也曾暗下衣带诏书,令董贵人的父亲车骑将军董承设法诛杀曹操。董承就和手密谋此事,结果事情败露,一干人等均被曹操诛杀。连身怀六甲的董贵人也被绞死。此时的皇后伏寿看到曹操来势汹汹,也想除掉曹操,就写信给她的父亲伏完,尽数曹操残暴不仁之事,希望伏完能够效仿董承,铲除权臣,但伏完胆小怕事,始终未敢行动。

建安十九年(214年),伏皇后要求其父伏完诛杀曹操的密谋败露,曹操代献帝写好了废黜伏皇后的诏书。又派御史大夫郗虑拿着诏书带兵包围了皇宫捉拿伏皇后。在宫中的夹墙躲藏的伏皇后终于被搜出,她披头散发地向刘协哭诉求救,刘协无奈地说:“朕也不知道自己的生命什么时候结束!”回过头来对郗虑说:“郗公!天下有这道理吗?”伏皇后被幽闭而死,她刘协所生的两位皇子亦以毒酒毒杀,伏氏宗族百余人被处死

建安十八年(213年),曹操将自己的三个女儿曹宪、曹节、曹华嫁给了刘协,封为夫人伏皇后被废后,逼迫刘协立曹节皇后,他认为这样就完全控制了刘协。

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曹操去世,曹丕当上魏王,就马上威逼汉献帝“禅让”。

曹丕还命人在许昌搭建“禅让台”,预备上演一出类似“尧舜禅让”的虚伪把戏。他事先写奏折“推辞”三次,直到汉献帝三番五次地“求”,他才“勉强”答应。可是他的妹妹曹节却非等闲之辈,就是不肯交出代表至高权力象征的传国玉玺,每次都把曹丕派来催要玉玺的使者骂走。

当然这种反抗也是短暂的,玉玺终究还是无法留存,并不能真正左右局势。最后一次,曹节捧出玉玺,使者正准备恭恭敬敬地接住。曹节把玉玺扔到台阶下面,掩面痛哭道:“上天不会保佑你们的,你们活不长久。”使者们不敢看她,将玉玺捡起来掸掸灰尘,拿着跑了。

于是,在黄初元年(220年),曹丕称帝,以河内郡山阳县(今河南省焦作)的一万户为食邑封给汉献帝,并封其为山阳公。其治内实行汉朝正朔,用天子的礼仪进行郊祭,上书言事不称臣。曹节也改称为山阳公夫人

本来像刘协这样一个窝囊废,能有这样的结果,还保持锦食玉衣,应该就贻养天年,混混日子算了。但刘协自从当上山阳国的王公以后,好像换了一个人。

相传刘协、曹节来到山阳后,不以政治为意,而是深入民间,关切民生,体会百姓之苦。见山阳百姓流离失所,贫病饥寒,田园荒芜,刘协就脱下官服,换上布衣,将过去在宫中学习的精湛医术,救死扶伤,拯救黎民百姓。就这样,刘协在山阳悬壶济世做了一个乡村医生。

刘协、曹节二人还携手到云台山采药,施医救民,今天百家岩上嵇山亭内的石刻画像中,就有“山阳公行医图”。对于从云台山上挖下来的中草药,刘协从不收费,扎针、艾灸、拔罐、刮痧都不要钱,只有对购来的药物,才酌收成本。刘协的这种行医方式,流传至今。在农村,“中药不还价,针灸不要钱”等民俗,据说就是从刘协那时留下来的千年老规矩。百姓出于对他俩的感激之情,尊称他们为龙凤医家

那时,遇有灾荒年景,曹节夫妇便下令减免赋税,和山阳百姓一起节衣缩食,共渡难关。几年时间,山阳百姓休养生息,重建家园,昔日的穷山恶水大为改观。百姓们为报答他们夫妇的恩情,争相奉送土产鲜果等物品以表心意,但往往被婉言谢绝。

兴办义学,是刘协在山阳的又一大贡献。黄初五年(224),刘协、曹节夫妇看到山阳旧的校舍残垣断壁,处处是危房,便倾其所有,捐钱修校舍,并聘请有名望、有学问的卜商前来任教,宣布不论贫富人家的子弟,都可以接受教育,贫穷人家的孩子也有了读书的机会。可以说,刘协任山阳公国时期,是山阳继魏文侯建立山阳邑校以来的又一个繁荣时期。

所以这个山阳公,确实是很得百姓爱戴的。曹魏青龙二年(234)3月,刘协病逝,享年五十四岁。八月,刘协被安葬于山阳国,陵曰禅陵,置园邑。刘协下葬之日,山阳百姓纷纷含泪前去送葬,用衣帽包上黄土,在墓地上堆成了一座古汉山,成为见证刘协造福山阳的不朽的见证。山阳百姓还在古汉山村东修建了山阳公庙便于祭祀,清明节前来凭吊的人更多。二十六年后,也就是甘露五年(260),曹节去世,与汉献帝合葬禅陵。因百姓护陵有方,禅陵成为豫北地区唯一一座保存完好的帝王陵寝。

刘协的子孙也因此得到荫庇,一共传了四代。234年3月,刘协去世,因太子刘冯早逝,改由嫡长孙刘康嗣袭为第二任山阳公,刘康目睹了西晋代魏,死于西晋鼎盛时期的285年随之,刘康的儿子刘瑾袭爵为第三任山阳公身染沉疴的刘瑾勉强继位4年后,与西晋的开创者司马炎于同一年去世刘瑾子刘秋袭封为第四代山阳公。309年5月,死于五胡之乱。至此,山阳公国历经四任山阳公,存在了89年

拉拉杂杂说了一通,当然我这个山阳客的山阳与他那个山阳公的山阳不是一回事,且不说相隔一千多年,地域也相距几千里,时空之差,毫不相及。

只是这个故事让我想到了几个问题:

一、是不是每个人都适合当皇帝?就像刘协这样,当一个窝囊的皇帝,刘协无法施展个人才华真还不如当一个称职的医生,却可以一展身手。每个人选择自己的定位很重要。

二、一个人的价值体现在哪里?当一个被挟持的皇帝的时候,给人民带来的是战乱,是苦难;而一旦换了个身份,为山阳老百姓免费治病,百姓皆感激涕零,深受爱戴,价值就体现出来了。河南现在还有许多关于刘协的遗迹,所以给百姓办实事是关键。

三、前半生窝囊,后半生就不能辉煌吗?被逼退位,这应该是刘协人生道路走到了最低谷,他当时只有四十岁,对于当了三十多年皇帝的人来说,心情境遇可想而知。但刘协并没有自甘堕落、饱食终日,更没有自暴自弃、碌碌无为,反而调整好的心态,另走出了一片天地,书写了人生又一新篇章。看来,从高位退下来未必是坏事,就看你怎么想、怎么做了,早点退下来,可能对百姓更好。

四、如何名留青史?今天我们知道刘协,是因为他是汉朝最后一个皇帝,是一个亡国之君,这个名声不怎么的,可是,山阳的百姓只知道“龙凤医家”的山阳公,在他们心目中的刘协是一个值得怀念与尊敬的人。可以说,在所有的亡国之君中,刘协的结局应该是最好的一个。能够在青史留名的,未必是王侯将相,更不一定是皇帝皇后,活在百姓的心中才是最至高无上的丰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