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之旅:雪域高原画中行

标签:
尼洋河拉萨至林芝林芝至波密雪域江南香巴拉 |
分类: 四海任徜徉(游记) |
我们这个摄影团是4月2日在拉萨集中,4月9日在拉萨散团。实际八天时间,而这八天中,驱车从拉萨到林芝四百多公里,从林芝到波密三百多公里,而西藏的路多在修筑之中,十分难行,即使是高等级公路,也是速度限行,所以几乎一半的时间是在路上的。
不过,雪域高原的路上是不缺乏风景的,作为摄影团的优势,有熟悉情况的指导老师,可以一遇到适合摄影的地方,就停车拍将起来,对于我们来说,更是求之不得的机会。
西藏的天气也是说变就变,从拉萨出发是丽日蓝天,行走一个小时便下起蒙蒙细雨来。李老师不愧是摄影的高手,他的理念是晴天有晴天的好处,阴雨天有阴雨的好处,都有东西可拍。晴天光线对比强烈,景物鲜明;但阴雨天的朦胧,也可拍出类似水墨画的意境。
我觉得这是一种大家的风范与心境,我想起了弘一大师。
弘一法师曾经和夏丏尊先生在浙江上虞的白马湖小住。那里的生活是清贫的。
一次,有朋友送来四样小菜,其中有一种菜的盐放多了,非常咸。夏先生劝弘一法师不要吃了,倒掉算了。弘一法师阻止说:“没关系,咸有咸的味道,也好的。”饭后,他倒了一杯白开水解渴。夏先生说:“怎么不放点茶叶?白开水有什么味道?”弘一法师说:“开水虽淡,淡也有淡的味道。”
弘一法师是高僧,他认为,只要心中有道,口中便有味道,咸有咸的味道,淡有淡的味道。
摄影何尝不是如此?只要心中有对美的理解与敏感,虽然环境不同,也可以激发出不同的灵感,捕捉到不同的景物,最重要的是抓住机会。我们这一路对此感受颇深。道路两旁,美景接踵而来,就像是在异彩纷呈的画廊中穿行。
从林芝去索松村的路上,车沿着318公路前行。天空飘起了牛毛细雨,正当大家昏昏欲睡之时,李老师一声叫停,我们的车停在了尼洋河边的一处观景台。这里可真是一幅美丽的风景画:远处是迷蒙烟雾中灰蓝色的山峦,中间是黄草铺盖的滩涂,几株不甚高大的枯树使平坦中多了起伏,而近处则是嫩绿色的柳树与草地,整个画面生动而丰富,静谧中充满了活力,鲜而不艳,完全的一派大写意风格。我们在拍摄中,忽然发现有一位藏民骑在马上渡河了,这又是一帧难得的水墨小品,我们都将它们摄入镜头。
车又前行,李老师又发现了一处桃花林前,有马与牦牛在活动,于是我们又驻车拍摄。这几帧小品的色调以桃花之绯红为基础,白马与数头牦牛点缀其间,别有一番情趣。
车行高原,往往到了较高的山口,比如海拔5013米的米拉山口、海拔4720米的色拉季山口,可能对于稍有高反的内地游客是比较难受的时候。但这里也是路上风景殊异之处,更是拍摄的好地方。我们当然不能放过,只是在走路时放慢速度,让呼吸尽可能的平和,不致气喘吁吁。这些照片的远景开阔,以蓝白色调为主,非常大气,而李老师指导我们透过飘动的经幡拍摄远处的南迦巴瓦山,更是极具视觉冲击力的独特构思。
西藏路上另一种风情便是雪峰冰山了。当然仅仅是蓝天白云加上雪山还是有点单调,如果与桃红草绿相映那就美不胜收了。这样的地方在路上可真不少哩。西藏的桃树都是野生的,所结的毛桃也不能食用,桃树的形状与内地不同,长得比较高大,完全是自由生长,而不少村庄周围都被桃树包围了起来,如果在高处居高临下望去,你不由会记起这样的句子来:“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这不就是世外仙境桃花源吗?
雪域高原的田园风光是令人陶醉的,林芝地区被称作是“香巴拉”,是人间仙境,也是神话世界。你看到桃花红,柳条绿,天蓝蓝,水清清,菜花黄,你看到漫步的老牛,飞翔的鸟儿,风儿也是和煦地吹着,如果不是远处的雪山,你会感到仿佛回到了江南,所以,这里又被称为“雪域江南”。
我们一路都有河水的陪伴,尼洋河、雅鲁藏布江、然乌湖,而雪山在水中的倒影,加上蓝天白云,这种清静脱俗的画面在其他地方是不容易看到的。即使在西藏,要拍摄这种倒影的照片也需要机缘,因为只要有些微的风,就吹皱一江春水了,倒影也便无从看到。我们是幸运的,站在水边时没有风,大家一阵狂拍,而等我们离开时,水面上已经被风吹皱了。仅仅的二三十分钟,让我们如愿以偿。
雪域高原的路上风光已经如此令人心醉,那等待我们的更多传说中的美景将是如何震撼、以何种面貌呈现在我们的面前呢?——我们充满了希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