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的第一堂公开课

(2016-09-26 08:30:00)
标签:

公开课

荷花淀

教容教态

教案教法

诗体小说

分类: 流云易逝日犹光(回忆录)

我的第一堂公开课

 

1981年初,我从扬州师范学院(现扬州大学)大专班毕业后,分配到宝应黄浦中学实习一个学期,寒假后被借调到宝应县中担任高中语文老师兼班主任。

宝应县中学是省重点中学,对全县的中学有示范辅导作用,每个学期都会有不同的学科对全县中学教师进行公开课示范。我到任后的第一个学期,便有语文学科的公开课。

按理说,这样比较重大的教学活动是轮不到我这个初来乍到的小字辈,但当时一来是县中的老师在调整,有些人因为是“文革”中进来的,面临被调走,人心浮动;二来还有一些人对我们这些新分配来的年轻人心存怀疑,想看看笑话;三来公开课总是吃力不讨好的事,很多老师是能推则推。而学校的主要领导对我还是比较信任的。所以,这个任务在教研组讨论时,三推两让,有人提出“让何老师来吧”,而我又是一个不怕虎的牛犊(我属牛),我就没有推辞。这样就决定了,我对全县教师开公开课,教孙犁的《荷花淀》。有意思的是,我属牛,孙犁也属牛;孙犁写的是《荷花淀》,而宝应正是荷藕之乡。

任务接下来了,是需要认真对付的。当时县中的许多老教师,都是我在县中上学时的老师,有着丰富的经验,更重要的是他们都非常爱护我、提携我、帮助我。于是我就逐个拜访这些老师,请教如何上好这一课。

陶金如老师和我是一个办公室,他告诉我一定要熟悉好教材,从各方面充分准备,但不要紧张,而且对我的教案提出具体的意见。潘大白老师也鼓励我,胆大心细,要想到可能出现的问题,建议我先在另一个班试教一下。

韩厉观老师是对我帮助最大的,他从各方面提醒我需要注意的事项。比如在教案上写在具体时间,公开课是第二课,905分上课,就写上,然后组织教学、引入正题5分钟,就写到910分,而且,站在讲台上的时候,先把手表除下来,放在讲台上,这样眼睛一扫就可以看到,便于掌握时间,严格保证教案的实施。他说,要保持优雅的教容教态,走进教室,站立在讲台前,先不说话,用几秒钟扫视一下全场,这是获得气场,也镇定自己的心情。

赵征溶、章寿明、柏懋乐等老师更是与我具体讨论了教案教法。赵老师要我不要给学生太大的负担,也不要透露教学的环节,有的老师把台词写好给学生背熟,让人看出是在演戏,反而弄巧成拙。他说,你有随机应变的能力,完全可以上好这一课。朱宇老师还将所教的班级给我上了一堂试教课,让我感受一下过程。


我的第一堂公开课

公开课是在阶梯教室进行的,来听课的全县语文教师大约有一百多人。在很多人面前讲话,我倒是不紧张的。因为这几年我一直每年参加县里的文艺会演,说相声、演小话剧(其实就是现在的小品),在一千多人的剧场我都能应付自如,不过那是以设定好的情节与语言进行,我一个人就能把控,但这是与学生互动,会有许多突发情况的。

我必须以自己的轻松带动学生的轻松,学生的紧张也会影响整体效果的。

整堂课的效果还是不错的,我的这些学生不是最好的学生,因为是一个“差班”,当时是按成绩的好坏分班的,我班上最好的学生成绩也不如“快班”最差的。但我班上也有有特点的学生,比如有学校的文艺明星,我就让她朗读课文。然后从她的朗读中发现错字,当场纠正。比如“划”是个多音字,在“计划”中读第四声,而在“划船”中读第二声,她把“划huá过水面”读成了“划huà过水面”。

孙犁的作品是我非常喜爱的,《荷花淀》更是他的代表作,尤其那充满诗意的独特“诗体小说”的写法,把河北白洋淀农村妇女既温柔多情,又坚贞勇敢的性格和精神写得极其生动,那战火硝烟中纯美人性表现得淋漓尽致白洋淀盛开的荷花来比喻他的作品,是再恰当不过了我把这种主旨贯穿在整个教学活动中,让学生沉浸在一种美好的意境中。45分钟的课,很快就过去了。

当我的目光扫在讲台上的手表上,看到已经到了949分时,我开始用简短的语言结束这堂公开课,当我说到“这一节课我们先学习到这里,下一节课我们再更详细的品味孙犁先生这篇《荷花淀》的写作特色”时,下课的电铃訇然响起。一堂课就这样结束了。应该说,是中规中矩地基本完成了预定的教学任务的。

课后的评课会上,我只是向各位帮助我的老教师一一表示了衷心的感谢,我说,这一堂课实际上是语文组老师集体备课、由我执行教案实施课堂教学,所以我要感谢各位老师。而各位帮助我的老师们又一次抬举了我,肯定这堂课的效果。我知道,也有一些人本来是企图挑刺的,但在这种场面上,知道是无济于事了,也就默然不语了。

这堂课巩固了我在县中的地位,第二个学期,我正式调入宝应县中学,并担任了一个“快班”的作文教学。

事情过去了35年了,在参加这个班同学聚会时,我问起来,不少人都忘记了有这样一堂课,但我却记忆犹新。


(图片来自网络,谨向提供者致谢)


衷心感谢新浪草根名博青葱校园栏目博乐诗雨-风儿推荐此文至草根名博首页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酒徒之态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