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平心何言》问世了

(2015-09-18 08:30:00)
标签:

《平心何言》

潘小庆

彭云

勤缘出版社

博友

分类: 灯下觅华章(随笔)

《平心何言》问世了
好友潘小庆设计的《平心何言》封面


已经十多年没有出书,今年终于将自己在博客四年来文章中的随笔汇集成为一本杂文,这个月出版问世了。

 

衷心感谢老朋友、作家彭云先生为我作序。

衷心感谢老朋友、设计家潘小庆先生为我设计封面及装帧。

衷心感谢老朋友、香港勤+缘出版社社长侯文良先生对本书出版的支持。

衷心感谢老朋友、汪新春和杨玲夫妇对本书印制的支持。

衷心感谢新浪博客众多博友给予我的支持与鼓励。

衷心感谢我所有朋友长期对我的支持与帮助。

谢谢,衷心地感谢你们!

 

《平心何言》问世了
好友潘小庆设计的《平心何言》扉页


《平心何言》问世了

《平心何言》问世了

《平心何言》问世了
好友潘小庆设计的《平心何言》九个部分的小扉页

《平心何言》共收录了我207篇文章,分九个部分,分别是:第一辑 生活点滴(24篇)、第二辑 书生随笔(30篇)、第三辑 参悟偶得(28篇)、第四辑 诗书摭评(20篇)、第五辑 声影片羽(18篇)、第六辑 体坛杂说(10篇)、第七辑 饮者有言(16篇)、第八辑 情感漫谈(29篇)、第九辑 感时拙见(32篇)。

 

《平心何言》问世了
好友彭云为我作序

兹将彭云先生为我作的序言附在下面:

 

   

 

    老友何平先生叫我为他的新作写一篇序言,听到以后的第一反应,是十分股栗。他一生和文字打交道,阅人无数,文艺界熟识的人比比皆是,随便找一个写也比我强。更何况他又是我处女作《海州乡谭》的首任责任编辑,格讲起来是真正的老师。那时候没有卖书号的说法,出版社要自负盈亏,无后门可走,能被列入编辑计划,也就是半个成功。何平先生认真读完了我的稿件,提出了一些中肯的意见。后来他被调往另一重要部门,《海州乡谭》只好又交由其他编辑负责处理,虽然不是遗憾我也是作为遗憾来看。

    那时候也没有想到这一别就是一生,回想起来心里难免有一些沉重。当我们俩在网上互相摸索着找到对方的时候,大大诧异于佛教“缘分”的说法了。分手的时候,两个人都较年轻,三十来岁,青春勃发,岂料再相交往的时候,却都已经垂垂老矣!

    光阴并不仅仅吞噬了我们的青春年华,也同时给我们的文章涂抹上了一层风雨沧桑,这是我遇到他的第一印象。早年,我没有见过他多少作品,只看到他为《江苏风情漫录》写的几篇卷首语,为求整个丛书风格一致,我也按照他的吩咐,依样葫芦,为自己的几个章节写了卷首语。当时是一种赶时髦,至今还能在那些点点墨迹后面体味到红蓝宝石般的晶莹闪光。虽然我们现在老了,但是回过头来看看,五陵少年肥马轻裘的踪影,有些依然还在画面上飘移,“我们曾经年轻过!”这是既无奈而又确切的说法啊!

    何平先生下半生写了不少怀旧的散文,也写了许多有分量的杂文,《平心何言》就是他杂文部分的汇集。在同年龄的朋友中间,他属于那种并不太“安分”的人,天南海北自由驰骋,有什么话当讲则讲,尖锐凌厉,并不过多地去考虑对方的感受程度。内容决定形式,从而使他的文章有一种成熟的美,不是江南二月、草长莺飞的和煦春风,而是秋山红叶、老圃黄花的一片北国田园,他那忧国忧民的情绪溢于言表。

    说实在话,我们现在报章杂志上,优秀的杂文作品实在太少,原因很简单,为了发表千把字的文章,而去触犯别人的利益,招致一大群人的激烈反对,实在是不值得。虽然十八大以后文风有了极大的改变,但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也有点积重难返的味道。我们细细品味何平先生《平心何言》,将会得到完全不一样的感觉,那种直抒胸臆的诚恳态度,让人心服,让人崇敬。这也难怪,一篇文章在公开场合发表本来就很难,层层设防,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最后到了读者面前,已经是一块圆润的石头,没有棱角,没有肉味可循,只剩下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几句套话,那还算是什么文章?

     《平心何言》都是他发表在自己网络上的作品,既没有不负责任的言谈,也没有值得讳疾忌医的字句,陈年老酿,原汁原味,三杯入肚,自然相得相知,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这部书稿,我从头认真读到尾,一章一节一篇文章,全都细细品尝咀嚼再三,那种发自骨子里的“老味”欣然而至,那种读书是人间第一快事的感觉也油然而生,不觉便拍案叫绝,进而要向同好推荐,到了“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的程度了。

     老朋友久别重逢是一件大喜事,喜欢他的身心健康家庭和睦,但更为可喜的却是他还没有把笔扔掉,依然能对过去和今天的一些世事随手拈来捉笔成文,却又那样地耐读,令人沉醉销魂,在我们这样的年龄段确是难能可贵。犹记得小时候老师教的一首歌子,用在这篇序言的结尾处最为适宜:天之涯,海之角,知交半零落。一瓢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但愿我的好友今晚美美地睡上一觉,带着他心里正在酝酿着的那篇美文……

 

(彭云:原江苏连云港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常务副主席、江苏省作家协会理事、《连云港文学》主编,创作以乡土风情散文为主,兼及杂文、随笔和明清小说研究,著作有《海州乡谭》、《卧游集》、《说项集》、《杂俎集》、《兔年 龙年 蛇年》等数百万字。博客地址:http://blog.sina.com.cn/u/1320706507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