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者说


标签:
卡夫卡论格言心灵鸡汤语录微信 |
分类: 灯下觅华章(随笔) |
有许多人抱怨说,智者开口总是格言,在我们唯一能过的日常生活中是毫无用处的。当智者说:“走过去。”他的意思并不是指一个人应该走过马路到那一边去,这至少是指一件能够做到的事情,如果划得来的话;他讲的意思真是深不可测,连他自己也不能更精确地说清楚,因此,至少对我们这里的人毫无帮助。所有这些格言实际上不过是说,不可思议的事物就是不可思议,而这一点我们早就知道了。但是,我们实际上不得不每天奋力应付的忧虑,则是另一码事呀。
于是,一个人说了:“你们为什么要反对呢?如果你们照格言办事,那么你们自己也就变成了格言,这样你们就会摆脱日常的忧虑。”
另一个人说:“我敢打赌,这也是一句格言。”
第一个人说:“你打赌打赢了。”
第二个人说:“但可惜,只是在格言中。”
第一个人说:“不,是在现实中;要用格言来说,你可输了。”
这是奥地利作家弗朗茨·卡夫卡写的一篇短随笔《论格言》。读了这篇三百余字的小品,我陷入了沉思。
看来,对于格言的态度,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
我们这个现今的社会也是非常流行格言的,我们这个民族的文化也是深深尊崇格言的。那些出自智者的、王者的、长者的格言,从我们能够记事时便包围着我们。
我们这一代人真是感同身受,从小时候的“子曰”,年轻时的“语录”,到现在泛滥于微信的“心灵鸡汤”、“深度好文”,无时无刻不在左右着我们思考,浸染着我们的心灵。

格言于我而言,最初读到时候或热血沸腾,或如醍醐灌顶,真是觉得精准、精辟而精警,既充满哲学巨匠的思辨,又有文字大师的达意,那句式的华美,那语言的雕琢,令人佩服得五体投地。
可随着年龄的增长,不知怎地,对这些玩意儿有了拒绝,更多程度上开始排斥。有人把这些格言式的东西称之为“鸡汤”,真是准确。小时候认为鸡汤是最好的食品,鲜美之极,无与伦比;现在,觉得鸡汤太腻了,太油了,难以下咽了,反而喜欢淡如水的清茗了。
我觉得,充斥在微信中许多格言式的东西,美其名是“心灵鸡汤”,其实完全是语言游戏,是文字垃圾。下面是我随手摘下的一段:
关心,不需要甜言蜜语,真诚就好;
友谊,不需要朝朝暮暮,记得就好;
问候,不需要语句优美,真心就好;
爱护,不需要某种形式,温暖就好。
你还可以“接龙”游戏下去,什么,不需要什么,什么就好,其实不就是一言以蔽之:对人真诚嘛!花那么大劲干嘛?太矫情了!
卡夫卡这位年仅41岁的青年作家,留给我们的无非是一些超时空的寓言。有人说他在写作实践中真正做到了“严格的冷静”和“精确的明朗”,他的小品只有他能写出来,因为他具备一双他自称的“显微镜式的眼睛”,才能从日常生活中看见一些荒诞细节和整体合理化的辩证法。
在他的文章中,似乎找不到什么可以成为格言的东西,但是却充满了智者的睿哲。
卡夫卡的作品,往往给人一种扑朔迷离、甚至不可捉摸的感觉。所以,我也不知道,我的对格言的看法,究竟在不在格言中,在现实中,我是输还是赢呢?但总的应该说,我没有按智者们的格言办事,不用打赌,大约还是输了。反正,我没有摆脱日常的忧虑。
输就输了吧,输书同音,谁让咱是个书生呢!
再说一遍,我拒绝“心灵鸡汤”!
(图片来自网络,谨向提供者致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