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部位的象形说法——宝应方言札记

标签:
宝应方言象形说法人体部位瘪嘴老奶奶要吃京江粸 |
分类: 灯下觅华章(随笔) |
在宝应上小学的时候,同学们会玩一种游戏,说一句“瘪嘴老奶奶要吃京江粸”。京江粸是当时年代里足以让孩子们垂涎一种很不错的食品,困难时期是要茶食券才能配给供应的,京江原指镇江,这个“江”字读若“刚”,这里就不赘述了。这游戏是让人将这句话中十个字代表人身上的相应十个部位,用手指出来。
现在的孩子们可能完全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其实也很简单,这十个字谐音指的人体部位是:瘪—鼻子、嘴—嘴巴、老—脑门、奶奶—两个奶头、要—腰、吃—膝、京—筋(在手腕上)、江—肛门、粸—肚脐。这种游戏好像给小孩子们带来不少乐趣。
对于人身体上的各个部位,宝应方言中有一些特别的说法,大都是用与之相似的物体来来表示,以突出其形状,颇有意思,也很生动。我把它称为“象形说法”。
许多部位因呈圆球或半圆球状,与头的形状相似,都被称为某某头子(这个“子”读轻声,类似“哉”的音,只是语助词,没有实际意义,有点像北方话中词尾的“儿”化音。)。
比如,膝关节部分叫“疙膝头子”,膝弯曲后形状如同疙瘩,又像头颅,故称。肩叫“肩膀头子”,也是因为肩的圆球状像头颅;又叫“肩膀拐子”,则是以其弯曲突出状名之。臀部称“屁股头子”,俚语有“小伙头子三把火”(谓其不怕冷),就有人会接以谑语:“我看是屁股头子三把火。”这与北方不同,北方称“屁股蛋儿”,也是因其状如蛋形,只是蛋比较小,所以一般形容小孩子的屁股。鼻子也叫“鼻头子”,手指脚趾的前端也叫“手指头子”、“脚趾头子”,都是有象形的因素,只是比头小得多。
颔叫“下巴鼓子”,因下巴的形状是鼓凸出来的。
肘叫“膀肢弯子”,因为肘部弯曲,很形象。
腋叫“夹肢窝子”,从功能上,可以夹东西,从形象上,像个圆窝状。
踝叫“孤拐子子(前一个“子”不读轻声)”,可能也是由于踝的骨头突出,呈弯曲状,故称拐。以与宝应相邻的淮安方言写作的《西游记》第十五回中有:“你伸过孤拐来,各打五棍见面,让老孙散散心!”
肛门叫“屁股眼子”,突出了肛门洞的形状,强调的是排泄功能。
脐叫“肚脐眼子”,也是因为肚脐上原是有个洞洞的,当然这里是没有排泄功能的。宝应有戏谑的歇后语:“肚脐眼子尿尿,升高一级。”
小腿叫“小腿肚子”,也是因为小腿圆满面凸起像肚子。
脚掌叫“脚板底”或“脚底板”,脚掌平如板,着地稳,又在人体的最下部,所以称“底”。当然,脚掌太平了那叫平足,那就不好了。
手掌握成拳叫“拳头纽子”,这个“纽”,《现代汉语词典》中义项④爪果等刚结的果实,形状相似,所以称“纽”。
方言中的许多词汇是生动的,其造词的方法也是独特的,宝应方言中的一些现象可以佐证。
(图片来自网络,已经过编辑,谨向提供者致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