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山阳客何平
山阳客何平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30,516
  • 关注人气:0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杜甫草堂前的忆想

(2014-12-06 08:30:00)
标签:

杜甫草堂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诗圣

诗史

广厦

分类: 四海任徜徉(游记)

杜甫草堂前的忆想

 

在成都时从武侯祠出来,就去了杜甫草堂。

站在草堂的面前,我用手机拍了一个全景,那是一排木头梁柱,茅草苫顶的屋子。忽然我有些不知所措,一些往事与想法从我的脑海中钻了出来。

杜甫草堂坐落成都西门外的浣花溪畔,是杜甫流寓成都时的故居。杜甫先后在此居住近四年,创作诗歌240余首。唐末诗人韦庄寻得草堂遗址,重结茅屋,使之得以保存,宋元明清历代都有修葺扩建。现在的杜甫草堂,是1997重建的。


杜甫草堂前的忆想

作家冯至曾说:“人们提到杜甫时,尽可以忽略了杜甫的生地和死地,却总忘不了成都的草堂。”草堂的左近有用他这段话镌刻的石碑。

杜甫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现在存世的有1500多首诗作。他的《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都脍炙人口。

我觉得,人们即使不知道杜甫其他的诗,也应该知道那首《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而这首千古流传的诗歌,就是杜甫在这草堂中创作的,而且是亲身体会、有感而发。草堂里有一尊塑像,表现的就是杜甫在仰面长啸,愤而高歌的形象。


杜甫草堂前的忆想

在草堂前,望着在冷风中摇曳的屋檐上的茅草,我不由默默在心里吟诵起来:“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

我第一次接触这首诗,是上小学的时候,那时小学的语文课本中有这样的一首诗。我尊敬的江潮君老师教我们读这首诗。江老师还用以前人吟诗的调子来读这首诗,抑扬顿挫,十分有味,我们听得都入迷了。

我也给我的学生教过这首诗,不过是出现在高中语文课本上了。我记得我把徐世荣先生朗诵的唱片给学生听,其中有些字的读音与现在的标准读音是不同的,应该用的是接近古音的读法,比如“忍能对面为盗贼”的“贼”字读如”,而秋天漠漠向昏黑”的黑”读如”,等等。这样一读,就完全押韵了。

我又想起了在山阳的时候,父亲坐在草房前太阳下,捧着当时很“红”的一本书《李白与杜甫》在反复看,那是那位左右逢源的诗人的“杰作”。那本书是较为集中地体现了文革时期自上而下的“扬李抑杜”的倾向,然而父亲还是偏向于喜欢杜诗。后来,回到南京工作时,他每个星期天去南京杨公井的古籍书店,几乎买下了所有关于杜甫的诗集与评注、评论集。

用今天的话来说,杜甫比李白更接地气,他的诗更为底层的民众所喜爱,因为他说出了民众无法声言的呼喊。


杜甫草堂前的忆想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这是多么宽广的胸怀与美好的向往呀!这是杜诗人唐朝时的中国梦。

站在微微的风中,我只是些微感到了一丝凉意。成都的初冬,满眼还是苍绿的树木。

可据我所知,广厦与寒士无关,纵有广厦,寒士未必能住。今日之朱门依然“酒肉臭”,任寒士“吾庐独破受冻死”。

杜工部,您还有这一顺数间的草堂,即使漏雨,亦尚可栖居,然而千年以后的中国,许多人真还没有如您的这一排不算逼仄的容身之处呢。


杜甫草堂前的忆想

从草堂回来,站在宾馆窗前,看着夕阳余晖下的楼影幢幢,栉比鳞次的高楼直插云天,广厦何止千万间!然而,天下的寒士是否俱欢颜了呢?我的心中充满了怅惘。

 


杜甫草堂前的忆想

衷心感谢博友张方才先生赠诗赐评

 

广厦高楼千万间,

囊中羞涩亦枉然。

草堂有幸庇工部,

寒士至今不欢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猪油的快感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