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草房生涯——乡村回忆(12)

(2014-11-23 08:30:00)
标签:

山阳草房

四角硬

砖门照

杀猪酒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分类: 流云易逝日犹光(回忆录)

草房生涯——乡村回忆(12)

 

整理旧物时发现了一张照片,这应该是19714月左右拍摄的,照片上是我和我的表弟,他当时插队在安徽的来安,到山阳来看我父母、他的舅舅和舅妈。他带来了一架海鸥相机,给我们留下了珍贵的纪念。

就从这张照片说起吧。

在我们身后的草房就是当时我的家,在宝应县山阳公社山阳大队红旗生产队。一排三间,左边有烟囱的是厨房(山阳叫锅屋),中间有大门的是堂屋,我当时住在堂屋里,右边是我父母的睡房。这三间草房的四角是用砖柱支撑的,这叫“四角硬”;大门的两边也是砖柱,叫“砖门照”,我用石灰写了“胸怀祖国,放眼世界”。因为木料紧张,除了堂屋的梁是木头的,两边的梁都是毛竹的。屋子顶上苫的是麦秸。而大门则是用一副床板改制的。两边的房子有窗户,堂屋没有,所以白天大门始终是开着的。

可以看出我们站的地方比较低,而房屋是建在一个土坡上的。山阳因为一直是淮河的泻洪区,以前常被大水淹没,所以房屋都建在高出地面的屋基上,一般有一米以上。屋基是用土堆起来夯实的,要花不少人力。我们家的屋基是一个废弃的老屋基,因为前面没有任何遮挡,正对着供销社的大烟囱,农村人认为是“黑虎煞”,没有人敢建房,我们为了节省,也就不忌讳了,因为我们一家本身已经够背运倒霉的了,还能有什么更不好的灾星呢。

屋子的墙是用泥土垒成的,外面用芦柴编成的萡子遮护着。

我们在房屋的前后的栽种了不少树,有桑树、柳树、楝树、泡桐、刺槐。照片上是刚种的树,都比较细小,在我们离开山阳时,泡桐已经直径三四十厘米了,刺槐也有碗口粗了。我们请木工打的两个书橱,基本上就是用自己种的树作材料了。

冬天比较轻闲,上工比较迟。我和父亲都会起早就到田里挖一些土,把我们的屋基尽量扩大一些。日积月累,我们把房屋的东边加出去起码有一米多。那个堆劳草堆的地方,就是后加出来的。不要看那一堆草好像不少,其实稻草是不经烧的,到了春天,麦草还没下来,就会出现燃料短缺的情况。那时我会请朋友帮忙,在县城买一些议价的蜂窝煤,用长板车几个人拖几十里路,运到山阳来。冬天最冷的时候,我们也会在堂屋里升起煤炉取暖。

当时正是菜花金黄的时候,门口那片菜花地是我和父亲的自留地,长一季菜籽一季水稻。房屋东边和后边有一条小沟,夏天是有水的。我们在坡上种了一些作物,春天种蚕豆、金针菜,夏天种丝瓜、葫芦、瓠子,秋天种青菜、毛豆。我们洗碗、洗澡用的丝瓜瓤和舀水用的葫芦瓢都来自自己收获的作物。

我们养了三四只鸡,是春天从镇上炕房里买的小鸡,一开始有三四十只,成活的能有七八只吧,公鸡就在它打鸣前杀了吃了,母鸡留下来生蛋。父亲画了一个表格,横行写上芦(代表芦花鸡)、白(代表白毛鸡)、黄(代表黄毛鸡)、黑(代表黑毛鸡),竖行写上日期,每个月一张,哪天哪只鸡下了蛋,就在表格上打勾。还在蛋上用铅笔写上日期,便于吃的时候先吃早生的蛋。只要有鸡咯咯咯地一叫,父亲就会跑到鸡窝边去掏刚下出的蛋,然后抓一把稻谷给那只鸡吃,作为对它的奖励。

菜地的左边,锅屋的前面还有一个猪圈,那完全是用砖头砌的,花了两千多块砖呢。我们养过猪,那是一只花猪,刚买回来时只有三十斤左右。每当父亲熬好了猪食(一般是机稻子的糠或是机麦子的麸皮加上菜叶子)提着猪食盆走向花圈时,那小猪就会把前腿搭在猪圈的墙沿上,表现得异常兴奋。可不知什么原因,这头猪长得不算快,最多每天也只增加四两至半斤。从春天养到冬天,大概只有一百三十多斤,要用现在的观点看,是一只瘦形猪。过年前我们把它杀了,还请了“杀猪酒”,有两桌人呢。

那时候草房里住了三口人,父亲属于押送劳动的“右派分子”,我是知识青年,母亲是带薪的“下放干部”。

当时我在生产队正常出勤上工,父亲因为年纪大了,被照顾去莳弄药材,有时写写公布榜之类的杂事。而母亲则经常参加公社组织的下放干部的学习班或者去开会。基本上是父亲在家做饭,如果他也上工,那就收工回来大家一起做饭。

快过年时,我们家是最热闹的,因为这时要结算工分,农村分红了,会计基本上到我家来办公了,让我父亲帮着算帐。忙完了结算,各家都会让孩子拿着红纸,让父亲和我帮着写春联,每家的量都不少,有大门、房门、中柱、梁上,有的还有指定的内容,写完了就放在地下晾干,我们家的地上摆满了春联。

就是在这样的草房里,我们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田园生涯,我后来到供销社工作,又后来招工到县电机厂工作,在这草房里只住了三四年吧,父亲则一直住到1978年,而母亲是1979年最后离开的,从1970年建成起算,在这草房里住了将近十年之久。

搬离草房时,我找了些朋友帮助搬家。后来,隔壁的蔡三爷要给孩子结婚,商量把房子卖给他。我们同意了,卖了600元钱。

不知是什么原因,我做过无数次的梦,梦到这三间草房,好像这草房还在,里面还有我们的东西,我又去过,有时是自己去,有时是和母亲同去,有一次还在里面住了一晚。好像都是在冬天去的,踩着厚厚的积雪,然后坐在草房门前空地上晒太阳,阳光很好,很暖和的感觉。

我有时会想,如果我现在在农村有这样的三间房子,让我植树种菜,养鸡喂猪,颐养天年,该多好呀!

 


衷心感谢博友lf3赠诗


炊烟袅袅鸡豚乐,植稻摇摇蝶雀恬。
轻叹流年随水去,唯留乡梦逐云牵。

 

 

衷心感谢博友运河泊人赠诗

 

山阳草房土坡旁,客居十年农活忙 
昔日植柳今可绿流云易逝日月长

 

流云易逝日月长,宝应往事今思量
三口一家天伦乐苦尽甜来笑语扬

 

衷心感谢博友河东闲人赠诗

花拥草堂育栋梁,种麻植桑赖春光。

金于丽水当恩忆,梦绕魂牵是故乡。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闭门读闲书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