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渝自驾行之山水天堂寨


标签:
沪渝自驾行天堂寨大别山瀑布彭莹玉 |
分类: 四海任徜徉(游记) |
天堂寨这个名字不是很熟悉的,好像也不是特别出名的,查了一下,天堂寨在大别山中,是大别山的主峰之一。但天堂之名,还是很富有诗意的,也很吸引人,那寨,则多了几分神秘的色彩,几分传奇的因素。
于是,我们便把天堂寨定为沪渝自驾行从上海出发的第一站。
700公里的路倒是不算太长,可是当我们接近终点的时候,接到了预订旅馆的一则短信:开车的朋友请注意,因斑竹园出口修路,建议在沪蓉高速丁埠出口下高速,然后经花石、马鬃岭到达天堂寨景区门口,云云。这样的提醒确实让我们感动不已。后来我们碰见不知情况的旅友,才知道那段路坑坑洼洼有30多公里,要走两个小时。
凭着旅馆主人的好心,我们躲过了一劫,但还是在距离天堂寨八九公里的地方遇到了塌方,滑落的山石把本来就逼仄的公路完全堵塞。我们到的时候,已经有一部挖掘机在缓慢地排障。
旅馆的主人骑摩托车来接我们,原本打算带我们绕小路走,但听说是很危险的,我们还是决定等待。
本来我们可以在下午三点左右就到达,但当我们真正到达旅馆时,太阳已经完全下山了,大约快七点了。我用手机照了几张照片,发了一则微信:“挺进大别山,深入天堂寨。天堂不易到,塌方把路塞。傍晚方才到,美景晒一晒,明天上山去,玩它个痛快!”
到了旅馆,听主人介绍,才知道这天堂寨位于安徽省金寨县与湖北省罗田县交界的地区,有“华东最后一片原始森林、植物的王国、花的海洋”的美称。而所谓天堂寨其实是分为安徽与湖北两个景区的,安徽这边以瀑布多样而著称,有“踏遍黄峨岱与庐,唯有天堂水最佳”之说;湖北那边则以山石奇谲为特色,“岩石古寨插云间,吴楚东南第一关”,如果要好好游玩,两边起码要花上四五天才行。
我们只能是走马观花地快速浏览了。





我们依照旅馆主人的指引,先步行上山,沿着峡谷边浓荫匝地的步道,一路走去,看溪水,听清泉,遥望瀑布。
山间很静,可以听到潺潺地水声,间或也有鸟儿的鸣叫。那溪水从石缝中溢出,顺着石头或平缓地流淌,或滑落跌宕,或曲折前行,有时则聚成一汪潭水,清冽见底。山中的石头有深碣色的,有浅黄色的,有浓紫色的,有的还有青绿色的苔藓,五颜六色,而泉水却像一幅透明的绸缎,轻轻覆盖在石头上,为它们增添了几许朦胧。在阳光的照耀下,竟然折射出赤橙黄绿青蓝紫的七色彩虹般的影象来。

天堂寨的大小瀑布有一百多个,终年不断,常年高度在80米以上就有十八条之多,都被冠以很诱人的名字,像什么泻玉瀑、淑女瀑、情人瀑、九影瀑、四迭瀑,等等,我们只能欣赏最著名的几道了。
瀑布之美,在观其形,闻其声,赏其势。




有的瀑布像一道白纱,悬挂在岩石之上,似飘雪曳练,银河倒挂;有的则分为几绺,分级跌落,如飞龙天降,白马脱缰;有的从天而至,水花飞溅,像明珠闪烁,碎玉摧冰。
而瀑布的声响则或轻或重,重如雷鸣,轰隆之声,震天动地,似万鼓齐鸣;轻似珠落玉盘,悉悉索索,清脆悦耳,夹杂在訇然的大合唱中,听起来别有一种情趣。有人说瀑布是“山间的竖琴”,真是非常确切不过了。
瀑布最令人动心的,还是那喷涌的动感。我忽想起当语文老师时教过的朱自清先生那篇写梅雨瀑的文字来:“……那瀑布从上面冲下,仿佛已被扯成大小的几绺;不复是一幅整齐而平滑的布。岩上有许多棱角,瀑流经过时,作急剧的撞击,便飞花碎玉般乱溅着了。那溅着的水花,晶莹而多芒,远望去,像一朵朵小小的白梅,微雨似的纷纷落着。”



天堂寨的瀑布真是非常美的,许多游客站在瀑布前戏水,流连忘返,而我们则不多做停留,赶紧乘着索道,直奔山顶去也。
虽然主要登山靠的是现代化的缆车,但还是要踏石磴拾级而上,我等之辈,不免有些气喘吁吁,但看到肩挑货物的挑山工们负重前行的艰难,就觉得轻松多了。



终于登至天顶。在山顶向四周眺望,一览群山远,青峰收眼底。天堂寨顶峰是大别山第二高峰,是中国南北水系的分水岭,山北水往北流注入淮河,山南水往南流注入长江。所以在天堂寨峰顶北可望中原,南可眺荆楚。





天堂寨顶端的塔楼里,有一张天堂寨主的照片,并有着比较详细的介绍。据说是元末僧人彭莹玉和布贩徐寿辉曾在此聚众反元,彭被推为“天堂寨主”。不过,我有点纳闷不解的是,元末之人,是如何留下彩照的呢?我倒想起刚进山时,在山口白马寺前坐着一位僧人,其雄伟之相,倒与寨主有几分相似呢。



应该说,天堂寨的山山水水是美丽的,我们虽然只逗留了六七个小时,但已经觉得不虚此行。在我们离开天堂寨时,很自然地想起了那首关于大别山的熟悉的歌来:
清风牵衣袖,一步一回头,
山山岭岭唤我回,一石哟一草把我留;
啊!哎——再看一眼大别山,万般情思胸中收,胸中收。
缤纷的山花呀,不要摇落你惜别的泪;
挺秀的翠竹,不要举酸你送行的手。
啊!哎——再见了大别山,再见了大别山,
你牵去我的一颗心,我要把你铭记在心头……

本篇作品选录在《溪流》网络文化月刊2014年第9期“天涯萍踪”栏目
衷心感谢《溪流》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