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高手会山阳

(2014-04-29 09:00:00)
标签:

山阳

石秀

单刀看手双刀看走

弹腿

戴家余

分类: 浮光掠影(艺文艺评)

高手会山阳
 

诗曰:

湖堤插柳早青葱,犹带隋家旧土风。

莫笑千株尺来许,看渠揽尽夕阳红。

此诗是宋朝一位叫杨万里的所写,写的是他经过苏北一处叫宝应县之新开湖的风景,这新开湖便是宝应湖,宝应湖边有一座小镇,名曰山阳。早年间,这山阳镇襟湖傍河,离京杭大运河不远,也是一个商贾云集,车船辐辏的水陆码头。

这一日,镇上来了一位卖艺之人。此汉子二十上下年纪,中等身材,精瘦干练。在镇中一块空地摆下场子,向四周人等抱拳拱手,弯腰扬声,唱了个肥喏:“小的初来贵地,实因衣食无着,在此显丑,耍上几套拳脚,让各位见笑!请各位有钱帮个钱场,没钱帮个人场,好歹照顾小的则个!”

说罢先使了一段弹腿。这弹腿共有十二路,传有歌云:“手是两扇门,全凭腿打人;弹腿四只手,人鬼见了都发愁。”汉子的弹腿功力不凡,只见他抬腿如风,落地如针,拳似流星眼似电,腰似蛇形腿似钻。围观的人不由叫起好来,人也越聚越多。

汉子又抄起两把刀,舞将起来。练家有“单刀看手,双刀看走”之说,他边舞边走,那两把刀缠绕在身体两侧,上下翻飞,左右交错,只见刀光闪闪,却不见人影,围观的人更加叫好不迭。汉子耍了一回,向旁边店中借了一木盆,盛满了水,说道:“哪位来相助一下?待我舞刀之时,将水向我泼来,如有点滴之水落到我的身上,我分文不取;如若水皆被我的刀光隔开,请各位赏点饭钱。”周围鼓起掌来。

汉子复又舞起双刀,刀花越来越快,旁边的人将一盆水泼了上去,只见水花四溅,但刀光之下却毫无点滴,众人一片欢呼。

此时,只听“呼”地一声,随之“啪”地一声,那舞刀的汉子停了下来,而他的脸上黑乎乎地似乎糊上了一把稀泥。他用手抹了抹,巡视周遭,只见街边阴沟旁蹲着一个八九岁的小孩子,正用手抹着阴沟泥玩呢。

他和周围的人们都愣住了,而周围的人似乎很快明白了什么,在哄笑中散去了。那孩子却看着汉子笑。

汉子心知有异,走上前去,对小孩子作了个揖,说:“敢问在下脸上这把泥可是尊驾所赐?”

那孩子笑了笑:“你不是有本事吗?水泼不进,怎么我的泥能飞到你的脸上呢?”汉子知道此孩子并非等闲之辈,便再次作揖道:“在下与尊驾并不相识,亦无芥蒂,尊驾何故如此?”

那孩子说:“别说什么尊驾尊驾的,我是来救你的,你要大祸临头了!你不知道这山阳镇上有一霸叫湖中蛟吗?你到山阳来卖艺,也不到他那儿去拜码头,你胆子太大了。”说着用手一指远处的一位六十岁左右的老妪,“她是我奶奶,她说你的功夫虽然不错,但不是湖中蛟的对手,所以让我来告诉你一声。”

那汉子这才如梦方醒,赶紧走上前去,双膝跪地:“谢谢奶奶救命之恩!”那老妪扶他起身,对他如此怎般说了一番,汉子频频点头称是。

那汉子起身收拾行李,来到镇上的悦来客栈住下。刚刚收拾停当,便听门外有人高声言道:“请问卖艺的师傅在家吗?”声还未落,门帘已被掀起,随着一阵风,人已进来。此人身高八尺,虎背熊腰,膀大腰圆,手提一个红木箧,“在下湖中蛟,前来拜会师傅,给您带了个小礼物。”说着将此木箧轻轻平举,手臂上青筋毕现,肌肉凸起,看得出来,这个木箧分量不轻。

汉子忙说:“不敢当!应该是晚辈来拜候您。”欠身而起,并又呼道:“徒儿安在?还不快来接下礼物!”

“徒儿在!”只听“嗖”的一声,从梁柱之上跳下来一个小孩子,站到了湖里蛟的面前,伸出右手食指及中指,插到那木箧的弯把之中,轻松地挑着走了下去。

湖里蛟的脸色变得灰白,自己这只木箧少说也有百十斤重,可这小徒儿竟然凭两个手指不费吹灰之力就拿了下去,看来他的师傅也非好惹的。便变了进来时傲慢模样,恭敬地说道:“我想引见一位朋友与师傅交好,请到院中。”把汉子引到庭院之中。

这时从大门外走进来一位黄袍僧人,亦是相貌魁伟,面目不善。僧人走到院中,停了一下脚步,双腿并拢,双膝一沉,只见他所站的那一块青石便陷了下去,比周围的石板凹下去二寸有余,那是一块不少于二百斤的大石。

僧人刚要说话,从旁边走出来一个手执扫帚的老妪,嘴里嘟囔着:“走路留点神呀!踩坏了石头,下雨天会积水的。”一边说,一边说竹枝的扫帚在石板上扫了两下,那石板居然像着了魔似地黏在扫帚上升了起来,恢复了原状。

僧人与湖中蛟会了一下眼色,知道绝非这老妪对手,便连忙说:“我们还有点事儿,先行告退,改日再来拜访。”便忙不迭地溜了出去。

汉子急忙翻身下跪,“太谢谢您老人家了!不知何以为报?”

老妪道:“四海之内皆朋友,不必言谢。敢问阁下尊姓大名?从何而来?”

汉子道:“在下石秀,从金陵而来。”

老妪道:“你就是江湖人称‘拼命三郎’的石秀?为何流落此地呢?”

石秀道:“一言难尽,我因在金陵为人出头,失手打死恶霸,故辗转至此,准备去水泊梁山,可盘缠花尽,只能卖艺街头。”

老妪道:“我这里有数锭银两,该够你去往梁山,此处沿运河向北,去梁山也只得数百里路。”

这石秀接过银两,热泪盈眶,“奶奶大恩,永世铭记,当结草衔环相报。请问奶奶如何称呼?”

老妪道:“老身不足挂齿,你赶快启程吧,此处亦不是久留之地。我与孙儿也会离开此地,咱们后会有期。”

石秀叩谢再三,转身走上大路,消失在风尘之中。

这正是:

拼命三郎到山阳,英雄落难遇强梁。

吉人赖有天相助,熠熠明珠自放光。

 

后记:

我少年时,曾从恩师戴家余先生学习武术。戴先生是国家武术七段的武林高手,后我因故没有继续习武。戴先生曾和我讲过上述类似的故事,并告诉我们:“小孩子,不可欺;僧与道,藏神奇;老妇人,有绝技;此三者,莫轻敌。”我将他讲的故事和三种不可轻敌之人演绎在一个作品中,并放入《水浒》英雄的身上,也是对他的一个纪念。戴先生不幸于2011年6月11日去世,离开我们已经多年了,我非常怀念他,因为正是向他习武的两三年,让我从小孱弱的体质变得强健了;而他对我们传授的武德,更让我在人生的道路上受益匪浅。

 

(图片来自网络,谨向提供者致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